资源简介 《分析化学》课程-微教材微课编号 微课名称 酸碱质子理论所属模块 酸碱滴定法 子模块 酸碱质子理论关键词 酸碱;共轭酸碱对;解离平衡;解离常数;解离度是否通用 √通用 农产品 食品 是否重点建设 是 否微课类型 讲授型 微课形式 PPT动画式 微课类型 讲授型教学目标 1.理解酸碱质子理论对酸碱的定义、酸碱反应的实质 2.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共轭酸碱对的概念和关系 3.熟悉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4.掌握解离常数、解离度的概念教学内容 知识点 技能点1.酸碱的质子理论 2.酸碱的解离平衡知识讲解一、酸碱的质子理论(一)酸碱的定义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J.N.Bron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莱(T.M.Lowry)同时独立地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就是碱。即酸是质子的给予体,碱是质子的接受体。按照酸碱质子理论,酸和碱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统一在对质子的关系上,这种关系是:酸 H+ + 碱例如 HAc H+ + Ac-H+ + NH3H+ +H+ +酸碱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共轭关系,这种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相互转换的每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阳离子和阴离子。有些物质如 HPO 等既可以给出质子又可以接受质子,这类分子或离子称为两性物质。边学边练写出下列物质的共轭对象:Ac- ⑤② H2CO3 ⑥③ H3PO4 ⑦④ H2S ⑧(二)酸碱反应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实际上是酸失去质子,碱得到质子,酸把质子传递给碱的过程。共轭酸碱对质子得失的反应,只是酸碱半反应,不能单独进行,酸碱反应必须是两个酸碱半反应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可用下式表示:二、酸碱解离平衡(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水分子具有两性,即一个水分子可以从另一水分子中夺取质子而形成 H3O+ 和 OH-。反应方程式如下:H2O + H2O H3O+ + OH-上述反应称为水的质子自递反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称为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又称为水的离子积,一般以 表示。则 水合质子 H3O+ 也常常简写作 H+ ,因此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常简写为(3–1)是温度的函数,25 ℃时,= 1.0×10-14 ,即 = 14.00。注:为表示方便,用[ ]表示平衡时的相对浓度,后续章节中相同。(二)酸碱解离常数酸碱反应进行的程度可以用反应的平衡常数来衡量。对于一元弱酸 HA 而言,其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与平衡常数是HA H+ + A-(3–2)平衡常数称为酸的解离常数,它是衡量酸强弱的参数。越大,则表明该酸的酸性越强。在一定温度下是一个常数,它仅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与此类似,对于碱 A- 而言,它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与平衡常数是A- + H2O HA + OH-(3–3)根据式(3–2)和(3–3),共轭酸碱对的 、 之间满足或 (3–4)上式表明,共轭酸碱对的与成反比,已知酸的解离常数就可简单地计算出它共轭碱的,反之亦然。另外也说明,酸愈弱,其共轭碱愈强;碱愈弱,其共轭酸愈强。(三)解离度对于弱酸、弱碱等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程度可以用解离度α的大小来衡量:相同浓度的不同弱电解质,其解离度不同。电解质越弱,解离度越小。现以弱酸 HA 为例,若其起始浓度为 c,解离度为α ,则HA H+ + A-起始浓度 c 0 0平衡浓度 c-cα cα cα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当c/≥500时,1-α≈1,则上式可改写为:(3–5)式(3–5)表明对某一给定的弱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解离度随溶液的稀释而增大。这个关系式被称为稀释定律。边学边练计算25 ℃时0.10 mol·L-1 HAc溶液中HAc的解离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