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新知导入【运用你的经验】——“格”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对汉字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有格青春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新知导入生活有规则,青春也有格。行己有耻止于至善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我们要学会遵守“规格”,不做一些触碰道德底线,违反法律规定的“出格”行为。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3.2 青春有格新知讲解1.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2.培养做到知廉耻、懂荣辱,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健全人格1.把握青春,追求“至善” 的人生境界。2.明善恶、知廉耻、懂荣辱,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道德品质。道德修养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要求。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目标学习目标一、行己有耻1.什么是“行己有耻”?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二、止 于 至 善3.什么是“止于至善”?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5.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第一目一、行己有耻新知讲解学校生活中的可耻行为欺负同学;不尊重老师;上课打闹;考试作弊等等。社会生活中的可耻行为随意攀爬;破坏公物;不守秩序、不讲公德等。新知讲解1.什么是行己有耻?行己有耻做人要遵循的基本底线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给我们的青春插上翅膀,我们应让我们的青春无悔!新知讲解2.我们怎样做到“行己有耻”?隐瞒旅居史工作人员陪伴患者乱扔废弃口罩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①“行己有耻”需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新知讲解“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②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新知讲解增强自控力的方法:(1)增强“我不要”的力量(2)增强“我想要”的力量(3)加强自我监控③“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不断增强自控力。方法与技能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增强“我想要”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加强自我监控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新知归纳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p28-29① 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我们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第二目二、止 于 至 善新知讲解【中华传统文化“大学”】人无德不立。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新知讲解《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追求;达到至:最高的,最好的善:理想的,完美的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3.什么是“止于至善”?①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②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③是一种美好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新知讲解☆善良的心就是太阳。 ——雨果☆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 —— 杨万里☆一颗好心抵得过黄金。 —— 莎士比亚☆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 培根【名言积累】止于至善新知讲解问题思考:1.请你列举生活中体现至善的小事?2.这些小事对我们追求至善,有何启示?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新知讲解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礼貌待师与同学互帮互助遵纪守法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新知讲解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有德行或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自己是否和他有一样的错误。新知讲解3.榜样有何作用?(为什么寻找榜样)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②对个人: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对社会: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好。中国人民的儿子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燃灯校长新知讲解慎独的含义: P31相关链接慎独,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新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慎独”】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探究与分享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的,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来必保得稳。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既要独善其身,又要兼济天下。仁德、诚信、忠孝等。新知归纳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新知讲解青春有格行己有耻止于至善1.“行己有耻”的含义2.“行己有耻”的要求3.知耻之心的作用1.“止于至善”的含义2.“止于至善”的要求3.榜样的作用课堂练习1.青春有格。下面对青春有格中的“格”的寓意理解错误的是( )A.规矩B.规则C.准则D.规律D课堂练习2.朱熹曾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孔子的学生曾子终生力行“自省”这一主张,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曾子的这一做法有利于( )①保持健康的心理②发扬自己的长处③端正自己的行为④检视自己的不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课堂练习3.(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六十多年来,雷锋精神生生不息: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干部、默默奉献的众多志愿者……每一个热心人,都在演绎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以他们为榜样,我们应当( )①默默奉献社会,弘扬社会正能量 ②积极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③行己有耻,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④树立正确职业观,规划职业生涯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B课堂练习4.(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认识正确的是( )①“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②“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④“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向榜样学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D课堂练习5.(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止于至善”对于青少年来讲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止于至善”要求我们(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课堂练习6.(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行走在这条路上,需要我们( )①与朋友坦诚相待,毫无保留 ②舍弃物质追求,养护精神③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 ④汲取榜样力量,见贤思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这告诉我们( )A.青春美好,没有烦恼 B.青春短暂,及时享乐C.青春飞扬,我行我素 D.青春有格,行己有耻DD课堂练习8.(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古人对“行己有耻”有许多的描述,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些名句启示我们( )①有羞耻之心,就可以随便放纵自己②要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自己的行为选择③有羞耻之心,就一定不会做错事情④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青春有格2024.pptx “慎独”是儒家修养的人生至境.mp4 大学解读.mp4 慎独精神.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