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公民的基本权利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公民的基本权利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青少年
姓名权
受教育权
劳动权
受子女赡养的权利
下列图片分别涉及我们的哪些基本权利?
取名大宝
婴幼儿
成年人
老年人
3.1 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三课 公民权利
演讲:觅知网
目 录
contents
01
政治权利
02
人身自由
03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_________权。
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___________权。
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___________权。
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_________权。
受教育
被选举
劳动
物质帮助
政治权利
PART 01
第一章节
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 条件
①国籍:必须是拥有中国国籍的中国公民;
②年龄:必须年满18周岁;
③政治权利: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② 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绝对自由
公民享有这些自由的重要性: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督权
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内容
要求
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意义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形式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PART 02
第二章节
人身自由
人 身 自 由
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具体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重要性、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P38)
人身自由 主要内容 侵权行为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非法拘禁、非法逮捕、非法搜查
侮辱、诽谤、诬告陷害
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隐匿,毁弃,拆阅或者窃听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PART 03
第三章节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一名在北京站偷手机的男子被北京铁路警方刑事拘留。
由北京开往长春的动车组列车停靠在北京站第六站台,背着大包小包的旅客们涌向车门上车。在12号车厢门口,一名男子尾随一名女士,趁该女士上车进入车厢不备,将其放在上衣左侧衣兜内的一部白色手机偷走。
材料中偷手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
财 产 权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经济权利 教育权利 其他权利
自主阅读P38-41,完成下列表格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
助权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特定人群权利
(1)财产权: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我买了一部手机
占有
我用手机听音乐、聊天、上网……
使用
我把手机租给别人收取租金
收益
我把手机卖给别人(赠送、扔掉……)
处分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劳动权:
·劳动的意义: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3)物质帮助权: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措施: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1)内涵: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2)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并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3)实现: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4)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4)文化教育权利
(5)文化权利
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政策: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爱心书屋
春晚节目《只此青绿》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保护父女
关爱儿童
促进残疾人就业
(6)其他权利
课堂练习
1.两会前夕,一些网站推出“我向总理说句话”“我给两会捎句话”“两会直通车”等活动。很多网友由“围观”到“参与”。这( )
①说明了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增强
②实现公民的绝对言论自由
③说明了公民享有监督权,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④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D
课堂练习
2.在县人大换届选举活动中,下列人物应该拿到选票的是( )
①云南白族的李大爷
②16岁的高中生刘某
③35岁的数学老师王某
④正在服刑且被剥夺政治权利的赵某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C
课堂练习
3.下列属于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是( )
A.小军将宿舍内捡到的500元钱据为己有
B. 小亮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说小鹏偷了他的钱
C. 小丽用网上下载的文章参加学校的作文比赛
D. 小文与同学聊天时无意中泄露了小红的日记内容)
B
课堂练习
4.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表明公民的( )
A.人身自由不受仅犯
B.住宅不受侵犯
C.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C
下节课再会
第三课 公民权利
演讲:觅知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