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青春有格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青春有格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3.2 青春有格
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
自主学习
1.行己有耻的含义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行己有耻的要求?
3.止于至善的含义
4.怎样做到止于至善(做法)
5.榜样的作用
01
02
03
04
05
思考探究一:
这是我们看到田字格,你想到了什么?
1、由“格”会联想到底线、界限、规则、规范、标准、原则等。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诗句,
此处的格是“规格”、“方式”的意思。
一、行己有耻
1、“行己有耻” (含义)
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辱骂他人
校园暴力
待人冷漠
不遵守交通规则
公共场所乱涂乱画
酒后驾车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 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要求)
探究二 :
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耻”的事?
情景一:
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有一次受国民党委派,去国外参加会议。下榻
旅店时,服务员故作惊讶地说:“中国 我没有听说过!”说完便 大笑。同去的一个外国军官说:“你说你是日本人不就行了吗 ” 吉鸿昌顿时怒不可遏,对那位军官吼道:“我是中国人,你难道不 知道吗 ”随后,他找来一块小木牌,并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 中国人”一行字,佩戴在胸前。
请评价吉鸿昌的行为
他的行为是拥有知耻之心的表现,维护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尊严,也是国家的尊严。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 高辨别“耻”的能力。
不随地吐痰
cg
小小一口痰
细菌传千里
法律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要心存善意 勿恶语伤人
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 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监狱
Q
抽烟
以上两幅漫画给我们哪些启示
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
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一个来成年人的道路
总结2、 怎么做到行己有耻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 辨别“耻”的能力。
③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 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 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
P20 卢梭《忏悔录》
①“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
选择的理由。
②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卢梭在年轻的时候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陷女仆偷窃
。他将这件事记录在自传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进行了 深刻的反省,表达了内心的不安。这表明,羞耻之心( ) D
A.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B.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C.在行动之后,改正错误
D.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如何提高辨别耻的能力:依题干得知,卢梭在事后以诚实、坦率的态度进行了深
刻的反省,表达了内心的不安,这是在行动之后反思自己;故正确答案为D。
课堂练习
二、 止于至善
校 训
东南大学校训
三 指至善
德博学出 子 重
mm
m#
河南大学: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 河南师范大学: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 止于至善
高 校
色 习 不 意毕 至 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于 至 善。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
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 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3、止于至善的内涵 P29
①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②是一种美好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让座
我们能做什么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来帮你搬
陪伴和分享
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的要求) P29-32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③养成 自我省察的习惯,积极调整自我,通过
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以修身为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
善 至 校 止

任务一:三分钟内在画板上画出班上某位同学,并说明该同学入选学习榜样的理由。
任务二:同学们来猜猜他说的是哪位值得我们一起学习的榜样。
②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失聪女孩考上清华大学——江梦南
颁奖词: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 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 向;先飞的鸟, 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事迹:因一场意外半岁时失聪,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完成了学 业并考上大学、研究生。人生虽无常,学业无止境。对人生不服输的她, 又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
对于她来说,人生的每一步仿佛都是“困难模式” ,但她却凭借着惊 人的努力一路逆袭。据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介绍,江梦南做的模型, 其效果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准。
笔记:5.榜样的作用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与自我完善的力量(个人)
③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力量,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会变得更加美好(对社会、国家)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
种方式、 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 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 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人们纷纷去 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 有人就问他: “为什么你不摘梨呢 ”许衡就 说了: “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
呢 ”那人就笑他迂腐: “世道这么乱,管它 是谁的梨。”许衡说: “梨虽无主,我心有
主。”
什么是慎独
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行己有耻” 的含义
“行己有耻” 对我们的要求
“止于至善” 的含义
“止于至善”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要以修身为本
板书设计
本课小测
1. (2023·新疆中考真题)青春有格,这里的“格”所表达的是( )
A.飞扬青春 善待青春 B.墨守成规 循规蹈矩
C.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D.我行我素 唯我独尊
解析:青春有格,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故C正确;
C
2.下列行为属于“慎独”的是( )
①自习课上,同学们安静地学习
②一个小女孩在个人独处的场合将果皮扔进垃圾箱
③一位男生躲在校园的角落里吸烟
④非得在老师的监督下才完成作业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美好、 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下列古语与这一思想相一致的是( )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