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坚持依宪治国 课件(共37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坚持依宪治国 课件(共37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2.1 坚持依宪治国
温故知新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2)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3)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4)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1.宪法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权力行使不任性
法无授权不可为
法定职责必须为
权力行使守程序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习近平
维护宪法权威需要我们保障宪法实施,保障宪法实施要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我们每个人都要牢固树立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理念。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在教材上划出要点。
1、我国宪法的构成有哪些?
2、我国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5、宪法和普通法律有什么区别?
6、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根本的活动准则
01
1954年宪法
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时间:
1954年9月20日,
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时间:
1975年1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时间:
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时间: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现行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时间:
1949年9月29日,
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临时宪法)
1949年文件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探究与分享P21
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在这部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在历时4个月的全民讨论中。广大群众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提出大量意见,全国80%左右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讨论。这部凝聚全国人民意志和智慧的宪法草案。于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公布施行。此后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
思考:(1)我国宪法包括哪些内容?
(2)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新修订
1.我国宪法的构成: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在这部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了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和组织亿万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在历时4个月的全民讨论中,广大群众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提出了大量意见。全国80%以上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讨论。这部凝聚全国人民意志和智慧的宪法草案,于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公布实行。此后,我国分别在1988年、1993年、2004年、2018年对宪法进行了修改。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2.宪法的性质: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探究二 宪法的内容
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国家性质、国家制度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五十二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五十七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宪法序言规定:
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宪法第一章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
3、宪法的基本内容? P21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4.宪法的地位
(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宪法阿仔国家法律体系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5)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
想一想: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带头维护宪法权威?
5.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
①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重温习近平“宪法”金句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呢?
(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6.如何维护宪法的权威?(P22)
最高法律效力
02
我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份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我的任务是规定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哪部法律处于最高法律地位?
《立法法》
《刑事诉讼法》
探究与分享
我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
我是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付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处罚的法律。
《刑法》
《民法典》
我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
观看视频,思考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1.宪法的地位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P24
②我国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④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二、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如何?(如何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
由此: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在于: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拘留、逮捕的条件,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权罪。
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债权。刑法规定了侵犯财产罪。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受教育权利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一般性的问题。
选举法规定了选举人和被选举人条件。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公民有哪些受教育的权利,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国家生活中一般性、某一方面的问题
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 )
宪法=义务教育法+环境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
×
×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易错提醒:
例:有人说:“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宪法”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判断: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 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而不是普通法律的总和,其它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辨析判误
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保护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
02:法律效力不同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P25
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加严格?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28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三十六条规定:“隐匿、毁弃、或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隐匿、毁弃、或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宪法规定具有原则性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原则性
(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
具体落实
(实现基本权利)
笔记整理
1
2
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
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2.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4
基础和核心: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①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③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堂小结
根本的
活动准则
坚持
依宪治国
维护宪法权威
坚持宪法至上
最高的
①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③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更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对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
对一切法律和法规
根本法
法律地位
法律权威
法律效力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 ) ,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①法律地位  ②法律权威 
③法律效力  ④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课堂训练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 ) ,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①法律地位  ②法律权威 
③法律效力  ④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课堂训练
课堂练习
3.2023湖北荆州 中考真題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如果认为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等同宪法法律相抵触,都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建议。这一规定(  )
①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立法,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②确认了人大及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③是我国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
④有利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国家法治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D
4.(2021.6莱芜期末3)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和《山东省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任命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是因为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B.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D.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根本活动准则
D
课堂练习
5.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材料体现了( )
A.我国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B.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C.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D.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