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也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神话故事。文章通过神奇且颇具想象力的语言介绍了盘古开天地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刻画出一个具有献身精神的人物形象。
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是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属于开辟神话,将它作为学生学习的敲门石,一是因为故事性比较强,对应的起因、经过、结果也非常明显;二是这个故事非常经典,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极大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对神话故事阅读的积极性,为快乐读书吧的学习作了铺垫。
学习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自己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能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培养主动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自己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能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培养主动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培养主动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神话故事的相关资料。
五育融合点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真善美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自己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一、目标导学
1.导入:
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古代神话故事图片)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神话故事的特点)
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盘古开天地)。(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从神话故事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神话故事的一些特点,使之能够与之前所学的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有所区分。
二、任务驱学,激思展学
任务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查资料、请教同桌或者老师等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语句的要求)
1.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指名读。
2.同桌读,并说一说自己记字音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指名读、同桌读的方式来加深对易错字的印象,最后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去识记,这是字词学习的良方。
任务二:图文对照,梳理顺序。
(一)出示课文5副插图,请找一找每一幅图分别对应课文的哪些段落。
1.学生交流(1 2 3、4 5 6)。
教师小结:对照插图,找到对应的语段,才能更好地读懂内容。
2.概括各部分故事内容。
(1)试用四字词语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事件进行概括。
(宇宙混沌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生万物 创造世界)
3.理清故事顺序。
(1)借助插图和对应段落,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
(2)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依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借助图文对照的方式来读课文,能更快、更准确地理清课文顺序,从而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反馈测学
1.注音:劈开( )浑浊( )隆起( )肢体( )躯干( )血液( )
2.看拼音写词语。
Hēi hū hu fān shēn huǎn huǎn shàng shēng xià jiàng y lù zī rùn
( )( ) ( ) ( ) ( )( )( )
jīng pí lì jìn Xuè yè bēn liú bù xī hàn máo mào shèng shùlì kǒng bù
( ) ( )( ) ( )( )( )( )
Rén jiān bēi cǎn qíng jǐng wēi hài měng liè xiū bǔ
( ) ( ) ( ) ( ) ( )( )
3.写出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结合相关句段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激发主动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能体会盘古的精神品质,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一、目标导学
1.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回顾神话故事的特点。
2.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最后与神话故事特点引入“神奇”这个词,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任务驱学,激思展学
任务一:聚焦经过,领略“神奇”。
1.这个创世神话神奇在哪里?再读课文,把你觉得神奇的地方用“ ”画出来。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读句子,说感受)
预设一: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像这样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文中还有吗?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二: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
(1)发挥想象,猜猜斧头从何而来。
(2)比较生活中的斧头与文中的斧头的不同用途,感受非凡之处。
补充课外资料,了解“斧头”真正的由来:
在原始人的观念中,神并非凭空幻想的东西,而是以现实人物为原型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流传至石器时代,开始出现斧凿等劳动工具。后人在传颂盘古神话时不断地加以丰富与补充,渐渐地,盘古有了开天辟地的得力工具一一斧子,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祖先们以劳动创造世界的美好愿望。
《盘古开天地工具的由来》
预设三:所向披靡的力量。
预设四:神奇宏达的变化。
【设计意图】想象神奇是神话故事的一大特点,在这个创世神话中,想象更是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悠远绵长的生命、凡常而不凡的工具、所向披靡的力量、神奇宏大的变化,这些神奇的想象展现出盘古创造世界的宏大情景。
任务二:比较语言,体会“合理”
1.故事中尽管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但这些想象并不是漫无边际的。比较下面两组语言,你认为哪种想象更合理?
第一组辨析:
(1)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2)轻而清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重而浊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第二组辨析:
(1)盘古的肌肉变成了广阔的田地;他的头发、胡须变成了闪耀的星星;他的牙齿、骨骼变成了珍贵的矿藏,他的精髓变成了珠玉。
(2)盘古的肌肉变成了广阔的田地;他的头发、胡须变成了闪耀的星星;他的牙齿、骨骼变成了可爱的动物,他的精髓变成了珠玉。
(1)请学生依次选择,并说明理由。
(2) 古文拓展。(齐读)
首身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 (zi)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meng)。
《五运历年纪》
(3)随文理解。借助古文节选,结合第二组辨析的内容,进一步感受想象的合理,随文理解“黎氓”就是“人类”的意思。
(4)找一找古文“盘古化生”对应的段落。
(5)朗读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的变化、合理的想象、贴切的语言。
(6)从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人物品质?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运用对比、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突破重点,在感受神奇的同时体会盘古的人物形象。
任务三: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篇课文。
1.小组讨论。
2.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展示。(一组主汇报,其它小组补充)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对故事进行二次输出。
三、反馈测学,评价促学
1.句子训练。
(1)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用他的身体撑起了天地。(改为双重否定句)
(2)面对天地混沌,盘古大声说道:“我要拯救人类,我要撑起天地。”(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四、五育融合,课外延伸
1.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感受了创世神话中神奇、合理的想象,对于创
廿类神话有了初步的了解。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去读一读。
2.推荐阅读:《中外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神奇 合理
甘于奉献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