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把字写好要遵循规则,此能把汉字的美感呈现出来。和写字一样,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出格。我们的青春同样也需要“格”的规范与引导。“格”背后的意义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一个人行事,凡认为可耻的事情就不去做。青春是有底线的。青春有格3.2青春有格自学导航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3、如何增强自控力?4、羞耻心(知耻之心)有什么作用?5、什么是“止于至善”(含义)?6、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榜样的作用)7、如何做到“止于至善”?“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壹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做人要遵循的基本底线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知耻是有所不为的前提,用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解读“行己有耻”耻孔子:“行己有耻。”孟子:“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朱熹:“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羞耻的就不去做。)(一个人没有羞耻之心就和动物没什么差别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没有羞耻心的,不能算是人。)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行己有耻你说我说请同学们列举自己身边存在的可耻的行为。学校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社会生活中不孝敬父母;不关心老人;邻里关系不和睦等。偷盗;破坏公物;不守秩序、不讲公德等。欺负同学;不尊重老师;上课打闹;考试作弊等。学校生活中的可耻行为欺负同学;不尊重老师;上课打闹;考试作弊等等。不孝敬父母;啃老;家庭暴力;······家庭生活中的可耻行为高空抛物;随意攀爬;破坏公物;不守秩序、不讲公德等。社会生活中的可耻行为知 耻如何做到行己有耻呢?①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羞恶之心的作用和要求?作用: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要求: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行动之中,监督调节;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我要做什么?我的做法是否合理合规?我的目的是否达成?会不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行动前行动中行动后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孟子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来,而老师又没在,我就想抄袭他的。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又得唠叨我”。作弊是羞耻的考试之前考试之中考试之后我不能作弊我作弊正确吗作弊于我是弊?审查愿望监督调节反思影响羞耻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讲述了出生以来五十多年间的往事,把自己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披露无遗。其中他忏悔了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仍隐隐作痛。②我们要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伤害别人说谎,欺骗出口脏话贩毒③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如何做到行己有耻呢?道德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法律底线 ——“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沉迷网络吸食毒品烟瘾酒瘾③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020103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增强“我不要”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增强“我想要”的力量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加强自我监控方法2方法1方法3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2.如何增强自控力?3.如何做到“行己有耻”?①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③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4.羞耻心(知耻之心)有什么作用?①“羞恶之心”是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②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贰解读“止于至善”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5.什么是“止于至善”(含义)?“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止于至善1.这些破防的瞬间告诉我们,什么是“善”?2.“善”一定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大事吗?视频中有哪些“小”善?3.视频中哪些人是止于至善的榜样?对比他们,你有什么不足?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思考:如何做到止于至善?1.这些破防的瞬间告诉我们,什么是“善”?2.“善”一定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大事吗?视频中有哪些“小”善?3.视频中哪些人是止于至善的榜样?对比他们,你有什么不足?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爱国、担当、敬业、孝敬、同情、关怀、尊重生命、热爱、奔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互帮互助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孝亲敬长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6.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①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②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会更加美好。7.如何做到止于至善?①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P29)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P3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没有交警就闯红灯;在老师面前谦恭有礼,在爸妈面前就撒泼耍赖。慎独: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没有。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独处的情况下,也要严于律己,严守道德准则。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的,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来必保得稳。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观点对对碰,你觉得哪方有道理v s思考: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1)独善其身,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做到“止于至善”,这是修身修德的根本。(2)当这些德行具备之后,不但能发出道德的荣光,而且知道人生之路该怎样走,同时起到表率作用,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帮助自己的家人以至天下众人,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止于至善”不仅要做到独善其身,还要做到兼济天下,在奉献他人和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自尊、 自信、自爱 、自立自强 、自省自查 ;(对自己)仁德、忠敬、孝恭、慈爱、诚信;(对他人)与人为善 、关爱他人 、亲近社会、无私奉献等品质。(对社会)、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④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P32)7.如何做到止于至善?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P29)②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P30)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P31)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P32)本课小结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什么是“止于至善”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如何增强自控力?行己有耻如何做到“行己有耻”什么是“行己有耻”青春有格课后练习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名句告诉我们,自省能够( )①检视自身的不足 ②打击自己的信心 ③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避免成长中犯错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课后练习2、 有位哲学家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就要(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树立道德意识,只要不违反法律就行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能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课后练习3.小华特别崇拜周杰伦的才华,欣赏他的孝心和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人生态度。小华“追星”不仅成绩没有下降,而且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这说明( )①好的榜样是镜子、是旗帜,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②“追星”要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追星”就要学习、模仿心目中的榜样的一切④“追星”不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