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任务实施的专业知识结球甘蓝,简称甘蓝,别名洋白菜、卷心菜等,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蔬菜,适应性强,易栽培,产量高,耐贮运。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一年内可多茬栽培,供应期长。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一、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1.根根系与白菜相似,主根基部肥大,圆锥形,其上着生许多侧根。吸收根密集在地表下30cm土层内。由于根系浅,抗旱能力不强。根的再生能力强,适于育苗移栽。2.茎营养生长期为短缩茎,短缩茎越短,叶球包合越紧密。生殖生长期抽生花茎。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3.叶其叶有子叶、基生叶、幼苗叶、莲座叶、球叶、茎生叶等。子叶肾形,对生;基生叶也对生,与子叶垂直,无叶翅,叶柄较长;幼苗叶,呈卵圆或椭圆形,互生;之后长出的叶为莲座叶,也叫外叶。随着生长,莲座叶叶片越大,叶柄越短,叶缘直达叶柄基部,形成无柄叶;结球期发生的叶为球叶,无叶柄,叶片主脉向内弯曲,包被顶芽,形成紧实的叶球;花茎上的叶称为茎生叶,互生,叶片较小,先端尖,基部阔,无叶柄或叶柄很短;真叶多为绿色,叶肉肥厚,叶面光滑。少数品种叶色紫红、叶面皱缩,覆有白色蜡粉,是主要的同化器官。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4.花完全花,淡黄色,十字花冠,总状花序,异花传粉,不同变种、品种间极易天然杂交,采种时应隔离2000m以上。5.果实和种子长角果,圆柱形,表面光滑略似念珠状;种子圆球形,黑褐色或红褐色,无光泽,千粒重3.3~4.5g。萌发年限2~3年。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二)生长发育周期结球甘蓝为二年生植物,一般情况下,第一年只生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并贮存大量养分在茎和叶球内,经过冬季低温的春化阶段,到第二年春天通过长日照完成光周期后,抽薹、开化、结实,形成生殖器官。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1.营养生长时期(1)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第一对基生叶展开与子叶形成十字形,称为“破心”,为发芽期。夏、秋季在适温下需8~10d,冬、春季需15~20d。生长发芽主要依靠种子内贮藏的养分萌发,所以选粒大饱满的种子和精细的苗床,是保证出苗好的前提条件。(2)幼苗期 从“破心”到第1个叶环的5~7片叶全部展开,达到“团棵”时为幼苗期。夏、秋季需25~30d,冬、春季需40~60d。此期根据育苗条件,进行肥水管理,培育壮苗。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3)莲座期 从“团棵”到第2、3个叶环的叶片全部展开,约展开15~20片叶,为莲座期。早熟品种需20~25d,中熟品种约需25~30d,晚熟品种约需35~50d。叶片和根系生长速度快,应加强肥水管理,为发育成坚实硕大的叶球打好基础。(4)结球期 从开始结球到采收叶球,为结球期。早熟品种需20~25d,中熟品种约需25~40d,晚熟品种一般需45~50d。此期应加强肥水管理以促进叶球紧实。(5)休眠期 形成叶球后可低温贮藏进行强制休眠,依靠本身养分和水分维持代谢。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2.生殖生长时期(1)抽薹期 从种株定植到花茎长出为抽薹期,约需25~40d。(2)开花期 从始花到全株花落时为开花期,一般需30~35d。(3)结荚期 从花落到角果黄熟时为结荚期,约需30~40d。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结球甘蓝喜凉爽,较耐低温,生长适温范围较宽,在月均温7~25℃的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与结球。种子发芽适宜温度18~20℃,最低为2~3℃。幼苗能长期忍受-2~-1℃低温,生长适温为15~20℃。叶球生长适宜温度17~20℃,25℃以上结球不良。结球甘蓝是冬性较强的绿体或幼苗春化型植物。早熟品种的幼苗具有7片真叶,最大叶宽为6cm以上,茎粗达到0.6cm以上;中晚熟品种的幼苗长具有10~15片真叶,最大叶宽为7cm以上,茎粗达到1.0cm以上,才可以接受0~10℃的低温,通过春化阶段。一般早熟品种约需45~50d,中熟品种约需50~60d,晚熟品种约需70~90d。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2.光照 结球甘蓝为长日照植物,也能适应弱光。低温长日照利于花芽形成,较短的日照对叶球的形成有利。3.水分结球甘蓝要求较湿润的栽培环境,适宜的土壤湿度为70%~80%,空气湿度为80%~90%。如土壤水分不足,相对湿度低于50%会严重影响结球和降低产量,如土壤湿度高于90%会造成植株根部缺氧导致病害和植株死亡。幼苗期和莲座期能忍耐一定的干旱。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4.营养 结球甘蓝喜肥、耐肥,整个生长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3∶1∶4。甘蓝对钙的需求量较多,缺钙易发生干烧心病害。5.土壤结球甘蓝为喜肥和耐肥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量较一般蔬菜多,幼苗和莲座期需氮肥较多,结球期需磷、钾肥较多,其比例为N∶P∶K为3∶1∶4。宜选择保水肥能力强的土壤栽培;适于微酸到中性土壤,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二、品种类型(一)按叶球形状和颜色分类结球甘蓝按叶球颜色可分为白球甘蓝、紫甘蓝和皱叶甘蓝三种类型。白球甘蓝栽培最为普遍。白球甘蓝按叶球形状又可分为尖头型、圆头型和平头型三种类型,如图3-4所示。图3-4 白球甘蓝的三种类型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1.尖头型植株较小,叶球小而尖,呈心脏形,叶片长卵形,中肋粗,内茎长,产量较低。尖头型多为早熟小型品种,从定植到开始收获需50~70d。不易先期抽薹,一般作春甘蓝栽培,如大牛心、小牛心、鸡心甘蓝等。2.圆头型植株中等大小,叶球圆球形,结球紧实,球形整齐,品质好,成熟期集中。圆头型多为早熟或中熟的中型品种,从定植到开始收获需50~70d。春秋季均可栽培,如中熟5号、迎春、中甘11号和12号、京丰一号、荷兰3012、东农606等。3.平头型植株较大,叶球扁圆形,直径大,结球紧实,球内中心柱较短,品质好,耐贮运。平头型多为晚熟大型品种或中熟中型品种,从定植到收获需70~120d,是南方栽培的重要类型,适于秋季栽培,如黑叶小平头、黄苗、夏光、红旗磨盘等。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二)按成熟期分类1.早熟品种从定植到收获需40~50d。优良品种有四季39、中甘12、冬甘1号、东农极早610等。2.中熟品种从定植到收获需55~80d。较优良的品种有中甘15、中甘16、迎春、京甘1号、东农609、西园4号、西园6号等。3.晚熟品种从定植到收获需80d以上。较优良的品种有中甘9号、华甘2号、黄苗、黑叶小平头等。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三、栽培季节与茬口安排结球甘蓝适应性强,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可进行四季栽培,但在冬春季节因栽培设施不同,其播种期与收获时间也有较大的差异。华北地区结球甘蓝早熟栽培方式与栽培时间见表3-4。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在北方除严冬外,其他三季均可露地栽培;东北、西北和华北的高寒地区,多在春、夏季育苗,夏季栽,秋季收获。生长期长,叶球个大,是我国甘蓝主产区;华北、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以春、秋两茬栽培为主,也可进行多茬栽培;北方春甘蓝多为早熟栽培,在土壤化冻后即可定植。东北地区结球甘蓝栽培季节与采收期见表3-5。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栽培结球甘蓝都需育苗,不同季节其育苗设施与栽培期各有不同,见表3-6。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任务实施的生产操作一、露地秋甘蓝栽培生产(一)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结合整地,每667m2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25kg、草木灰150kg,翻地30cm,整平耙细后做畦育苗,北方一般做宽1.5~2m的低畦,南方多采用高畦,畦宽1~1.5m。窄畦栽2行,宽畦栽4行。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二)选择品种、确定播期秋甘蓝栽培,宜选用耐热、抗病、适宜夏秋季栽培的中晚熟品种。秋甘蓝的播种期,应根据品种的生育期长短而定,可适当提前,不可延后。一般中熟品种在早霜前120~150d播种,晚熟品种应在霜冻前150~180d播种。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三)播种育苗1.播种方法露地育苗,苗龄不超过30d。播种前先将苗床浇足底水,等水下渗后,先覆盖一薄层细土,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再盖厚约1~1.5cm的细土。2.苗期管理(1)遮阴 育苗期间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播种后应扣遮阴小棚,用旧膜覆盖或遮阳网覆盖;出苗后逐渐撤除遮阴覆盖物,2叶1心时应撤除;分苗后仍需遮阴,缓苗后撤除。(2)水肥 出苗前宜小水勤浇,防止土壤板结,3~4片真叶时分苗,浇透水,分苗后仍需遮阴覆盖,缓苗后结合浇水追提苗肥;定植前1d将苗床浇透水。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四)适时定植1.定植时期6~8片真叶时定植,以保证有充足的生育期。秋甘蓝定植时正值温度高,土壤湿度小,蒸发量大的时期,宜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16时后进行,不宜在烈日下和暴雨前定植。2.定植方法北方一般采取垄作定植,垄宽50~60cm,垄高15cm。每667m2穴施500~1000kg有机肥,5~10kg氮肥。起苗时应尽量少伤根,多带宿土并保持土坨完整。定植株距为25~30cm,适当浅栽,随栽苗随浇足定植水。南方一般采用畦作,一般按40cm×30cm左右的行株距定植,定植密度为早熟品种每667m2栽苗3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种每667m2栽苗2000~2500株。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五)田间管理1.查苗补苗秋甘蓝定植后,温度较高,部分弱苗因高温枯死,在缓苗期应及时查苗、补苗。2.肥水管理浇过定植水后,间隔3~4d再浇1次水。浇水后地不黏时,连续进行2次中耕培土。缓苗后,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667m2施追10kg尿素,以后每隔3~4d浇1次水;卷心前10~15d进行控水蹲苗,当心叶开始抱合时结束蹲苗,结合浇水追肥,每667m2施追尿素30kg、硫酸钾15kg,10d后结合浇水,每667m2再追施有机肥1000~2000kg或复合肥25kg;勤浇水,经常保持地面湿润,收获前1周停止浇水。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二、露地春甘蓝栽培生产(一)品种选择选用早熟、抗病、冬性强、不易未熟抽薹的优良品种,如中甘11和中甘12、8398等。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二)培育壮苗1.确定播种期一般常规育苗苗龄为40~50d,在温室内于1~2月中、下旬播种。2.种子处理播种前用45℃热水浸种10min后用温水浸种4~6h,捞出后晾干种皮上水分即可播种。3.床土配制腐熟马粪或草炭4份,葱蒜茬或豆茬5份,腐熟的大粪面或鸡粪1份,充分拌匀过筛,每千克床土加尿素0.5kg、过磷酸钙1~2kg,混拌均匀。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4.播种播种前耧平床土,用30℃左右温水浇底水3~4cm深,水渗下后,铺0.1cm厚的药土(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10g)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均匀撒播种子,上覆一薄层药土,再覆盖0.5~1cm厚的细土,畦面上覆盖薄膜。每667m2播种量为25~30g。也可干籽直播,需用种子重量0.4%福美双或代森锌拌种,防治黑茎病。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5.苗期管理(1)温度 播种后苗床保持20~25℃;出苗后揭去地膜,注意保墒,适当通风降温,防止幼苗徒长,保持白天15~20℃,夜间5~10℃为宜;分苗前3d适当降温、降湿,提高秧苗抗逆性;缓苗期适当高温,加快缓苗,白天25~28℃,夜间18~20℃;缓苗后适当降温,白天15~20℃,夜间10~12℃,以防幼苗进行春化作用,先期抽薹,特别是幼苗茎粗在0.6cm以上、4~5片叶时;定植前通风降温,低温锻炼,白天保持12~15℃,夜间保持5℃;定植前2~3d,昼夜通风,夜温降到3~4℃,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2)水分 结球甘蓝出苗后,一般不浇水,移植时浇足温水;定植前7~10d浇1次大水,然后控水;缓苗后,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秧苗生长。苗期应加强光照,延长光照时间,使幼苗生长健壮;注意通风降湿,防病害发生及徒长。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6.移植结球甘蓝根系木栓化较早,应早移苗,生长出2~3片叶时在晴天上午或中午进行分苗,以利培育壮苗。分苗株行距为(8~10)cm×(8~10)cm,最好采用营养钵移植,也可开沟移植。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三)整地施肥栽培生产春甘蓝的地块多为冬闲地,应提前深翻,每667m2施入腐熟的有机肥5000kg,过磷酸钙75kg,翻地整平后起垄,垄宽50~60cm,垄高15~20cm。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四)定植露地早甘蓝安全定植期为日均气温6℃以上,最低温度不低于0℃,寒流结束后,晴朗无风的日期,植株具有5~6片叶时定植。定植株距为25~30cm,浇温水,覆盖地膜。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五)田间管理1.查田补苗定植缓苗后,应及时进行查苗补苗。2.水肥管理定植5~7d浇缓苗水。不覆盖地膜的地块,浇缓苗水后进行中耕蹲苗,蹲苗7d后浇粪稀水,然后继续蹲苗。心叶开始向内翻卷是结球的预兆,此时结束蹲苗。进入莲座期,吸收水肥较多,可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m2追施复合肥15~20kg,结合追肥浇1次透水,促进结球。以后每隔5~7d浇1次水,连续浇3~4次水就可收获。覆盖地膜的地块应随水施肥。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3.中耕除草不覆盖地膜的地块,缓苗后及时中耕松土和除草,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控制外叶徒长,进行蹲苗。蹲苗期间浇1次小水后继续中耕,中耕深度为3~4cm,在苗周围划破地皮即可,同时清除田间杂草。进入结球期,在封垄(行)前,应中耕除草2~3次,一般早熟品种中耕除草1次即可,中晚熟品种中耕除草2~3次。封垄(行)后,停止中耕,如有杂草,可人工拔除。覆盖地膜的地块,可在垄间浅中耕。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三、未熟抽薹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结球甘蓝在未结球或结球不完善时,抽薹开花,称为未熟抽薹或先期抽薹。(一)未熟抽薹现象发生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结球甘蓝幼苗的茎达到了通过春化的直径(粗度)时,通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和长日照作用通过了春化阶段,分化了花芽,而不分化为球叶,再遇春季气温回升,未结球或结球不紧时抽出花薹。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1.与品种的关系北京早熟、迎春等品种冬性较弱,未熟抽薹率为20%~60%,而中甘11号、中甘12号、中甘8号、中甘15号等品种冬性较强,不易发生未熟抽薹现象。2.与播种期的关系同一品种播种期越早,通过春化阶段的机会越多,发生未熟抽薹的概率越大。3.与幼苗大小的关系定植时幼苗越大,未熟抽薹率越高。因此,在育苗期间必须防止幼苗生长过快。4.与育苗期间温度管理的关系低温是引发未熟抽薹的重要因素,因为只有满足一定的低温条件,结球甘蓝才能通过春化阶段,但易发生未熟抽薹现象。5.与定植早晚的关系早熟甘蓝如果定植过早,特别是定植后受到“倒春寒”的影响,很容易发生未熟抽薹现象,但也不宜定植过晚,以防受冻死苗。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二)防止未熟抽薹现象的措施选用耐寒性强的品种,如中甘11号、中甘12号、鲁甘蓝1号、8398等品种,避免发生未熟抽薹现象;适时播种,适时定植,不要过早播种或提前定植;播种后加强苗期管理,特别是对温度、水分、光照的控制,防止幼苗徒长。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四、采收结球甘蓝采收期不很严格,为争取早上市,早熟品种达到6~7成紧实的可食期时,中晚熟品种叶球达到8成紧实的程度,即可分批采收上市,不可过晚,以免裂球影响品质。每采收1次适当浇水,每3~4d采收1次,一般在半月以内3次收完。如使用杂一代种,可以1次采收完毕。结球甘蓝栽培生产技能训练评价表见表3-7。任务二 结球甘蓝生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