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任务三 莴苣生产● 任务实施的专业知识莴苣为菊科,属于一、二年生植物,耐低温,口感好,食法多样,营养价值高,销售好。一、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1.根根为直根系,经移植的莴苣根浅而密集,多分布在地表以下20~30cm的土层中。2.茎营养生长时期茎短缩,基生叶互生于短缩茎上。茎随着植株的生长增粗、加长;花芽分化后,花茎伸长并加粗形成棒状的肉质嫩茎,为茎用莴苣的主要食用部分。任务三 莴苣生产3.叶披针形或长卵圆形,叶片颜色因品种而异,有深绿、绿、浅绿或紫红色。4.花序头状花序,每一花序有花20朵左右,花浅黄色,自花授粉。5.果实和种子瘦果,黑褐色或银白色,附有冠毛,种子千粒重0.8~1.2g。任务三 莴苣生产(二)生长发育周期1.营养生长时期(1)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平展、真叶显露为发芽期,环境条件适宜时约需8~10d。(2)幼苗期 从露心到团棵为幼苗期。育苗时冬春播种约需50d左右,秋播需30d左右。(3)发棵期(莲座期) 结球莴苣从团棵到开始包心,茎用莴苣则到肉质茎开始肥大,一般需15~30d。此期的主要特点是叶面积增加,根系生长较快,吸收较多的水分和养分,为产品器官形成奠定物质基础。(4)产品器官形成期 结球莴苣心叶抱合,开始结球,并不断充实叶球。散叶莴苣莲座期后即可采收上市。此期约需20~30d。茎用莴苣的肉质茎在进入莲座期后开始肥大,此时茎、叶生长并进,生长较快,10d左右达到采收期,以后生长缓慢。此期约需15~20d。2.生殖生长时期从开花至种子形成为生殖生长时期。任务三 莴苣生产(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茎用莴苣耐寒力比叶用莴苣强,种子4℃以上就可以缓慢发芽,发芽适温为15~20℃,4~5d出芽,30℃以上发芽困难。茎叶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经锻炼的茎用莴苣幼苗可忍耐-5~-6℃低温,散叶莴苣在0℃以下叶片可受冻害。开花结果期适温为22~28℃。2.光照莴苣为喜阳性植物,光照充足时,叶片生长肥厚,茎粗壮。种子发芽需散射光,长日照能促进抽薹、开花、结籽。3.水分莴苣为湿润性蔬菜,各阶段需适宜水分才能正常生长。发芽期、幼苗期要求土壤湿润;莲座期要控水蹲苗,促进根系生长;结球期或嫩茎肥大期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4.土壤和营养莴苣以在壤土或沙壤土中生长为好。整个生育期对三要素要求较高,苗期缺氮将抑制叶片分化和生长,发棵期需要充足的氮和钾,否则结球不紧实或嫩茎不肥大。结球莴苣缺钙易引起“干烧心”。任务三 莴苣生产二、品种类型与优良品种依食用器官不同可分为茎用莴苣(莴笋)和叶用莴苣(生菜)两种类型。(一)茎用莴苣(莴笋)1.圆叶莴笋叶面微皱,叶顶部稍圆,淡绿色,肉质茎中部较粗,上下两端渐细,耐热性不及尖叶莴笋,但耐寒性强,较早熟,圆叶莴笋如图10-4a所示。优良品种有青香秀莴笋、南京圆叶白皮、济南白莴笋、二青皮莴苣等。图10-4 莴笋的类型a)圆叶莴笋 b)尖叶莴笋 c)结球莴苣任务三 莴苣生产2.尖叶莴笋叶披针形,先端尖,叶面光滑或微皱,节间较稀,肉质茎下粗上细,幼苗耐热性好,成熟晚,尖叶莴笋如图10-4b所示。优良品种有上海大尖叶、南京青皮笋、柳叶笋、陕西尖叶青笋、夏翠莴笋、二白皮等。任务三 莴苣生产(二)叶用莴苣(生菜)1.皱叶莴苣叶面皱缩,深裂,叶片簇生于短缩茎上,优良品种有花叶生菜、鸡冠生菜、生菜王、紫叶生菜、软尾生菜等。2.展叶莴苣叶面平展,全缘、狭长,多直立生长,优良品种有油麦菜、纯香油麦菜、登峰生菜、“红帆”紫叶生菜等。3.结球莴苣叶全缘或有缺刻,莲座叶展平,顶生叶形成叶球,叶球圆或扁圆形,结球莴苣如图10-4c所示。优良品种有广州结球生菜、凯撒生菜、大湖659生菜等。任务三 莴苣生产三、栽培季节与茬口安排茎用莴苣露地栽培以春、秋两季为宜,但以春莴苣为主,产量高,品质好。设施栽培可春提早或秋延后。叶用莴苣生育期短,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和选择适宜品种可周年生产供应。春保护地育苗,露地定植,于初夏收获上市,效益比较好。任务三 莴苣生产● 任务实施的生产操作一、春莴笋栽培生产(一)育苗早熟和中熟品种露地育苗。长江流域一般在9~10月播种,40d后定植,4月收获;黄、淮流域在9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4~5月收获;华北地区幼苗不能露地越冬,一般利用温室或阳畦育苗,日历苗龄50~60d,断霜后定植。育苗选地要精细,播种后稍镇压,适当浇水,在正常天气下,7d左右即出苗。齐苗后进行间苗,苗距3cm见方,防止徒长。以后根据天气和幼苗生长情况浇水和施肥1~2次。任务三 莴苣生产(二)整地施肥及定植每667m2施有机肥4000kg和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30kg作基肥。翻耕后做成宽1.7m的平畦。定植行距为25cm、株距为20cm,定植深度以不埋没菜心为宜,定植时浇穴水。黄淮地区立冬后在莴苣上盖地膜,立春后将幼苗从地膜下掏出,可提早采收。莴苣育苗技能训练评价表见表10-4。任务三 莴苣生产(三)田间管理田间管理以施肥最为重要,一般在定植缓苗后施1次肥,接着进行松土。如土壤较肥或已施基肥,可不再施肥。开春后,气温逐渐上升,植株开始迅速生长,要及时追肥1~2次。(四)采收莴苣要及时采收,采收过迟易空心,早熟种4月上、中旬采收;中熟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任务三 莴苣生产二、秋莴笋栽培生产(一)播种育苗适宜的播种期为早霜前75~90d。此时温度较高,不易发芽,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将种子浸入500mg/L乙烯利或300mg/L赤霉素溶液中6~8h后,取出并冲洗干净后于室内见光催芽,期间保持种子水分;或用清水浸种6~10h,然后在冰箱冷藏室放置一昼夜,再进行室内见光催芽。出芽后播种,采用湿播法,盖土厚度0.5~1cm,播后应遮花阴降温。幼苗有2片真叶后间苗,苗距为3cm。当苗长至4~5片叶时定植。任务三 莴苣生产(二)定植苗龄为30~35d,4~5片叶时选阴天或晴天下午定植,行距25cm,株距20cm。(三)田间管理加强肥水管理,预防抽薹,土壤要经常保持湿润。温度过高时应及时浇水降温。缓苗后松土并施肥,每667m2施尿素7.5kg。封垄后注意施肥浇水,收获前15d左右停止追肥。笋茎膨大期可喷洒500~800mg/L的青鲜素或350mg/L的矮壮素,防止未熟抽薹,提高产量和品质。(四)采收采收标准与春莴苣相同。10月下旬开始采收,11月底结束。每667m2产量1500kg左右。任务三 莴苣生产三、叶用莴苣生产叶用莴苣又称为生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利用日光温室、改良阳畦、塑料拱棚、遮阳网等可周年生产供应,其周年栽培茬口安排见表10-5。夏季炎热地区,秋季栽培时要注意苗期采取降温措施,并注意先期抽薹,应选用耐热、耐抽薹品种。任务三 莴苣生产(一)培育壮苗生菜种子小,发芽出苗要求良好的环境条件,因此多采用育苗移栽的种植方法。日平均气温高于10℃时,可露地育苗,低于10℃时,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夏季育苗要采取遮阴、降温、防雨等措施。苗床平整,播种前浇足底水,待水下渗后,在畦面上撒一薄层过筛细土,随即播种。将种子用水浸泡后,放置在4~6℃的冰箱中冷藏24h,再行播种。播种时将处理过的种子掺入少量细潮土,混匀,均匀撒播,覆土0.5cm。冬季播种后盖膜增温保湿,夏季播种后覆盖遮阳网或稻草保湿、降温促出苗。苗期温度白天控制在16~20℃,夜间10℃左右,在2~3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定植前苗床先浇1次水,以利起苗。任务三 莴苣生产(二)定植定植畦要精细整地,施肥,整平,定植密度17~20cm见方,结球莴苣按25~30cm见方栽植。定植深度以不埋没菜心为度,否则易感病。定植后随即浇水,并在畦上覆盖遮阴物,以利缓苗。缓苗后,控水蹲苗,促发新根。不同季节温度差异较大,一般4~9月育苗,苗龄25~30d左右;10月至翌年3月育苗,苗龄30~40d。当苗具有5~6片真叶时开始定植,定植时要保护幼苗根系,可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任务三 莴苣生产(三)田间管理缓苗水后5~7d再浇1次水,根据土壤墒情和生长情况掌握浇水的次数。春季气温较低时,水量宜小;生长盛期需水量多,要保持土壤湿润;叶球形成后,要控制浇水,防止因水分不均造成裂球和烂心。施肥以底肥为主,底肥足时生长前期不追肥,至开始结球初期,随水追1次氮肥促使叶片生长;15~20d追第2次肥,以氮磷钾复合肥较好,每667m2约用15~20kg。任务三 莴苣生产 (四)采收散叶生菜的采收期比较灵活,采收规格无严格要求,可根据市场需要而定。结球生菜采收要及时,根据不同品种及不同栽培季节,一般定植后40~70d叶球形成,用手轻压有实感即可采收,过晚易引起裂球。任务三 莴苣生产四、莴苣夏季生产(一)土壤选择莴苣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要获得高产,需选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二)播种育苗夏季生产可选用结球莴苣或散叶莴苣。采用低温催芽法,将种子浸泡4~6h后捞出,装入小布袋内甩干表皮水,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催芽。播种前浇足水,水渗下后将发芽的种子撒播于宽1.2m的畦内,盖0.5cm厚细土,做好遮阴、降温及防雨工作。任务三 莴苣生产(三)整地施肥每667m2施有机肥3000kg,三元复合肥30kg,均匀撒施,翻耕整地,做宽1.5m的平畦。(四)定植选晴天下午或阴天定植。定植前1d把苗床浇透水,以利起苗带土。定植时用铁铲连土一起铲起进行移栽。移栽时,每株幼苗带50g以上的土块。不能栽得过深,移栽后浇足定植水。(五)田间管理夏季莴苣由于长势较快,移栽20d后收获,其间中耕1次。如幼苗长势较差,可在前期用尿素追肥1~2次,其余时间可浇1~2次水。灌水最好选在傍晚或清早,不要有积水。任务三 莴苣生产五、塑料大棚秋冬莴笋栽培塑料大棚生产冬莴笋比正常秋莴笋播期稍晚,上市期处于秋莴笋和早春莴笋之间,即于9月上中旬育苗,10月上中旬定植,12月至翌年元月上市,经济效益较高。(一)品种选择选择品质好,耐低温的圆叶莴笋品种,如二白皮莴笋、济南白莴笋等。任务三 莴苣生产(二)培育壮苗1.整地施肥每种植667m2需育苗床面积60m2,做宽1.2m的平畦。施优质农家肥300kg、磷酸二铵3kg,深翻20~25cm,整平。2.种子处理及播种用0.1%~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消毒2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20~25℃温水浸泡3~8h,置于15~20℃的环境下催芽。经2~3d,种子露白后播种。覆盖0.3~0.5cm的过筛细土。在育苗畦上方搭棚,盖遮阳网防止高温,阴雨天盖塑料薄膜防雨。3.播后管理白天温度保持在18~20℃,夜间保持在12~14℃为宜。温度过高时放下遮阳网降温。当幼苗出现2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间苗,使苗距为1~2cm。2~3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苗距保持4~5cm。任务三 莴苣生产(三)定植定植前要施足底肥,深翻25~30cm,耙碎整平,做畦。大棚莴笋可小平畦栽培,也可小高畦栽培。平畦畦宽1.7m,畦面宽1.4m,埂宽0.3m,埂高20cm,每畦4行。行距0.4m,株距0.3m,每667m2栽5500株。高畦畦宽0.9m,起高垄,垄高30~40cm,苗栽在半坡上。行距0.45m,株距0.25~0.30m,每667m2栽5000株。起苗前1d浇透水,起苗时尽量多带土,主根留6~7cm。定植时浇穴水,此后浇大水。任务三 莴苣生产(四)田间管理1.肥水管理定植后3~5d查苗补苗。缓苗后浇缓苗水,然后中耕蹲苗,10d后浇1次透水,每667m2随水施入尿素15~20kg,使幼苗生长健壮。莲座期后期嫩茎迅速膨大,此期浇肥水要掌握好时机,浇早了植株徒长,茎部细长,影响加粗生长,商品性差,遇低温易发生灰霉病;浇晚了影响茎横向生长,表皮发硬变老,以后再增加肥水时茎易发生纵裂。2.温度管理初霜前2~3d及时扣上棚膜,莲座期要注意防冻及通风换气,使棚内温度保持在白天15~20℃,最高不超过24℃;夜间10~15℃,最高不能超过19℃,最低不低于5℃。当棚内温度过低时大棚四周要用草苫围起,同时棚内加盖小拱棚保温。(五)采收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即通常所说的“平口”时为收获适期。任务三 莴苣生产六、日光温室莴笋高效生产(一)品种选择莴笋日光温室栽培品种有河北圆叶白笋、陕西圆叶白笋、济南白笋等。(二)育苗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播种过早幼苗容易徒长,播种过晚幼苗较小,影响上市时间。播种前将种子放在20℃温水中浸泡3~4h后轻搓洗1~2遍。每667m2用种量为80~100g。栽培667m2莴笋需育苗床15~20m2,施腐熟有机肥100~150kg,氮磷钾复合肥3~4kg。播前5~7d整地。下种前将育苗床浇1遍透水,水渗下后播种。播种后4~5d即可齐苗。幼苗2~3片叶时应及时间苗,苗距5~7cm。苗期适当控制浇水,及时清除杂草。任务三 莴苣生产(三)整地施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或氮磷钾复合肥50kg。施肥后整地、起垄,要求垄宽55~60cm,高15cm左右,沟宽20cm左右。(四)定植当幼苗长至4~5片叶时定植,选晴天下午或阴天进行。定植时每垄2行,行距40cm,株距25~30cm,带土移栽,栽后及时浇水。(五)田间管理莴笋生长的最适温度为白天12~18℃,夜间8~12℃。缓苗后控水蹲苗,促进根系发育;蹲苗后结合施肥浇1次小水,然后中耕;封垄前进行第2次追肥,每次追施速效氮肥和钾肥15~20kg;做到水分供应均匀,追肥量不要过大,以防茎部裂口。任务三 莴苣生产(六)采收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叶尖平时为最适收获期,茎部已充分肥大,品质脆嫩;如收获过晚,花茎伸长,纤维增多,肉质变硬甚至中空,品质下降。具体收获时期可根据市场行情与下一茬口安排而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