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诗配画目 录1.情境导入2.诗配画的概念3.诗配画的主要特征4.反思运用与活动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布置一、情景导入:思考与讨论1、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士不仅有很好的学识修养,诗词文章俱佳,而且热衷绘画,文人参与绘画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又给中国绘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和艺术趣味呢 古代文人为何热衷于绘画?文人绘画为何要综合诗、书、画、印于一体?诗配画一般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是一种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二、什么是诗配画?墨梅图纸本水墨 31.9cm×50.9cm王冕 元 北京故宫博物院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以诗入画→融合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通过画面,作者想要表达 什么思想 认真观看,小组讨论,完 成任务单作 品 分 析三、诗配画的特征(一).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墨葡萄图》1.观察描述作者时代、画面内容2.深入分析画面构图、笔墨技巧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题诗 在画中起什么作用?咏 诗2.深入分析诗画印师生共探明代 徐渭诗 书 画 印1.观察描素作者时代 ———画面内容———画面构图笔墨技巧构图形式思考探究说说这幅画的构图形式有什么特征?从构图上体现出画家徐渭怎样的内心情感?怪 奇特受人生经历的影响再观构图形式从徐渭的人生经历方面来说说作品布局,題诗为什么会怪?是否有进一步的理解?愤世嫉俗,怀才不遇(一)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中国诗配画侧重主观心性、情感、道德情操的表达,主张绘画最重要的价值是抒发胸意,表达情感。中国诗配画往往借用诗歌的“比兴”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远的艺术境界。个人情感、心绪和人生理想在画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画为心声”体现了诗配画的价值追求。诗画印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读读作品上的题诗,体会诗、书、画、印的结合对作品意境的形成起了什么作用?(二)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诗配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特有的境界与魅力。诗、书、画、印的结合,不仅仅是画上题诗和画上题跋、压印的外在融合,而且是在画中追求诗的意境,以书法的笔意塑造形象﹐将印章作为审美形式构成的元素,使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可以说,正是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使诗配画的视觉形式与内在意蕴在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笔墨技巧思考探究:理解画面中的笔墨技巧和墨色的处理?外形模糊 浓淡相宜 写意手法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荷石水禽图 中国画(轴) 纸本水墨朱耷露气潘天寿徐渭 墨葡萄图(三)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笔墨交织是诗配画最基本的语言,也是中国绘画审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笔随心动、墨由情生,心性与情感表达都借助笔墨媒介的语言,离开笔墨也就谈不上中国画,诗配画在用笔上通过勾、勒、 、擦等笔法变化,追求书法的书写感和情感表达。在用墨上讲究以干、湿、浓、淡、焦来表现物象的主次、虚实变化和心绪。在笔墨关系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笔墨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使笔墨的审美价值得到凸显。泼墨仙人图纸本水墨梁楷 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形写神张卿子 像明 曾京(四)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以形写神”、“得意忘形”的艺术精神体现。“形”指外在的形象,“神”是鲜活的生命状态,“意”是带有主观感受的心绪和体验。中国诗配画是画家经过美感触发后在胸中形成某种美感的图式,再形诸笔墨,是主体与客体、情与景的交流与融合的创作思维方式,强调精神与意趣的表达。《墨葡萄图》1.观察描述 作者、时代 明代 徐渭2.深入分析 画面构成 诗、书、画、印画面布局 奇特 怪笔墨技巧 大写意 不重形似墨色浓淡结合诗配画的四个特征:1.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2.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3.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4.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四、反思与运用活动:(1)结合本课内容,说说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中诗配画的抒情与写意体现在哪些方面?(2)思考与讨论八大山人作品中的物象怪诞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不一样你觉得可以吗?为什么 (3):探讨八大山人的作品晦涩难懂,如何鉴赏呢?形象构图诗文落款 →笔墨哭之 笑之五、课堂小结:诗配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和特殊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因素促成的一种艺术现象。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是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诗配画不但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远的艺术境界,还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起来,强调笔情墨趣,抒发胸意和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是一种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六、课后作业布置想一想:古代文人寄情于山水、花鸟、吟诗作赋,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谢谢欣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