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 坚持依宪治国 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 坚持依宪治国 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时政链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指出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思考: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请在此添加标题




政治认同:了解现行宪法的构成,理解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认同依宪治国的理念;
法治观念: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的道理,感受宪法权威,培养崇尚宪法的思想,树立宪法意识,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提高守法、护法能力;
责任意识:深刻认识依宪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宪法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道德修养:自觉热爱宪法、拥护宪法;。
健全人格: 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对一切组织和个人
最高的法律效力
请在此添加标题







为什么+怎么做
宪法
情境一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阅读宪法目录及其内容,思考:
1.宪法由哪些构成?
2.宪法规定哪些方面的内容?
情境一
宪法的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根本制度、根本任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 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宪法的构成: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
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1.宪法由哪些构成?
2.宪法规定哪些方面的内容?
情境二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思考:
1.除国家领导人要进行宪法宣誓,还有哪些人需要向宪法宣誓?
2.公职人员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
情境二
1.除国家领导人要进行宪法宣誓,还有哪些人需要向宪法宣誓?
2.公职人员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
情境二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合作探究
结合视频,说说习近平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宪法宣誓仪式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
我们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合作探究
结合视频,说说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
维护宪法权威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相关链接
宪法序言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宪法第五条第4款规定:“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以上宪法规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
知识归纳
①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④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
如何理解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
法治家族:猜猜我是哪部法律
在法律家族中我最严厉,主要是管犯罪的,对于犯罪分子,我会用刑罚来处罚他。
刑法
哪部法律的法律地位最高
我主要管公民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如损坏东西要赔偿等等。
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我主要关注和保护环境,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将予以严厉惩罚。
未成年人保护法
民法典
环境保护法
我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

排行我老大,
国法之根本;
子法由我生,
效力我最高!
这说明宪法的地位是怎样的?
4.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笔记区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
①从内容上看:
2
宪法
普通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母法
子法
②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
对比制定和修改程序
宪法 普通法律
制定 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
修改 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绝对多数)通过。 全国人大主席团、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就可以提出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过半数(相对多数)通过。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看: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加严格。
原因: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思考:怎样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归纳:
①从内容上看: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②从法律效力上看: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看:
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为什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
1.小李在学习我国宪法的时候,了解到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充分保障了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这说明( )
A.我国宪法是政府意志的集中体现
B.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C.我国宪法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
D.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一切权利和义务
B
随堂演练:
2.“咱们国家根本法,法律效力她至上。国家权力属人民,当家作主心欢畅。”这首诗歌反映我国宪法( )
①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要完善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
③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④以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