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苏科版九年级上册内容总览课标要求01学习目标02探究新知03典例分析04课堂总结05当堂检测06目录2022新课标要求3.3.1 了解内能和热量。3.3.2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能运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学习目标1 进一步理解比热容的含义及水的比热容的意义。2 能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3 会运用吸放热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新知导入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中午,海水凉,沙滩烫脚。傍晚,沙滩凉了下来,海水却还暖暖的,这是为什么呢?解释上节课的问题!探索新知1、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中午,海水凉,沙滩烫脚。傍晚,沙滩凉了下来,海水却还暖暖的,这是为什么呢?水的比热容比沙滩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比沙滩升温慢。水的比热容比沙滩的比热容大,放出相同的热量,水降温比沙滩降温慢。一、解释现象探索新知一、解释现象2、新疆有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你现在能说出它的道理!新疆地区砂石多,砂石的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探索新知3、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为什么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一、解释现象探索新知一、解释现象水比热容比沙石大,白天 热,岸上气温比海面气温 ,使空气对流,从 吹向_____,形成____风。4、分析海陆风的形成原因。白天:海风黑夜:陆风【成因】吸高海面陆地海探索新知1、水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kg的水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3、2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1kg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铝的比热容为0.88×103J/(kg℃), 1kg的铝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0.88×103J5、2kg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2kg铝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8.4×103J2.1×105J4.2×105J8.8×104J4.2×103J/(kg℃)二、吸放热多少的计算探索新知思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升高的温度、比热容成有关,具体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物质吸收热量Q的多少与其质量m、升高的温度、比热容c成正比关系吸热公式:Q吸=cm△t各个量的单位依次是:J、 J/(kg℃),kg,℃二、吸放热多少的计算典例分析例1.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A.海水的内能大,砂石的内能小B.海水吸收的热量多,砂石吸收的热量少C.海水的比热容大,砂石的比热容小D.海水吸收的热量少,砂石吸收的热量多C典例分析例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C.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D.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C典例分析例3.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没有关系的是 ( ) 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C.夏天洒水降温D.滩涂湿地温差小A B C DC典例分析例4.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易形成海陆风。陆风和海风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的。如图所示是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其中______图反映海风形成的时间是白天,海风多是从______吹向______(选填“海面”或“陆地”)。形成海陆风的根本原因是______。乙海风陆地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的比热容大典例分析解: Q吸=cm△t=4.2X103J/(kg·℃)X5kgX(100℃ -20℃)=1.68X106J例5、在一标准大压,20℃室温下,烧开一壶5Kg的水, 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典例分析例6 初温为20℃,质量为500g的一壶水温度升高到7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C水=4.2×103J/(kg · ℃))解: Q吸=cm△t=4.2X103J/(kg·℃)X0.5kgX(70℃-20℃)=1.05X105J典例分析例7 初温为20℃,质量为500g的一壶水温度升高7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C水=4.2×103J/(kg · ℃))解: Q吸=cm△t=4.2X103J/(kg·℃)X0.5kgX70℃=1.47X105J典例分析例8、质量为200g的铝块温度从10℃升高到60℃,铝块吸收了多少热量。(C铝=0.88×103J/(kg·℃))(2)它的温度从80℃降低到30℃放出多少热量?(1)它的温度从20℃降低到70℃放出多少热量?解: Q吸=cm△t=0.88X103J/(kg·℃)X0.2kgX50℃=8.8X103J解: Q放=cm△t=0.88X103J/(kg·℃)X0.2kgX50℃=8.8X103J解: Q放=cm△t=0.88X103J/(kg·℃)X0.2kgX50℃=8.8X103J典例分析例9.冬天,北方的楼房中大多数有“暖气”,一般采用热水循环的方式将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较大的特性。一暖气片中40kg的水温度降低2℃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J。【c水=4.2×103J/(kg ℃)】比热容3.36×105典例分析例10.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在城乡用得非常普遍,一太阳能热水器在某天日照时段里吸收了6.72×106J的热量,将20℃的水加热到40℃,请问水箱中水的质量是多少?[c水=4.2×103J/(kg·℃)]解: Q吸=cm△t6.72×106J =4.2X103J/(kg·℃)XmX(40℃-20℃)m=80kg课堂总结一、解释现象:1、为什么阳光下沙滩烫脚而海水凉?2、为什么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3、分析海陆风形成的原因。二、吸放热计算:1、公式:Q吸=cm△t2、各个量对应的单位:J、 J/(kg℃),kg,℃当堂检测1.汽车发动机通常采用水或水溶液作冷却剂,是因为在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比较______。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温度均升高10℃,水吸收热量较______。大多当堂检测2.小明同学学习了比热容知识后,联想到热水袋,设计了一种水暖背心,冬天将袋内灌满热水,穿在身上可暖胸背,他设计的原理是( )A.水的比热容大,吸热本领强B.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时放热多C.水资源比较丰富D.水的流动性强,穿起来柔软舒适B当堂检测3.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时要向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是因为水( )A.密度大 B.比热容大C.温度高 D.热膨胀大B当堂检测4.如图是刘星在“十一”假期探究“海水和海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画的一张示意图。根据图给的信息,刘星观察的时间是______(选填“中午”或“傍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水的______比沙石的大。中午比热容当堂检测5.春季,在培育秧苗时,有经验的农民往往会在傍晚往秧田里灌水以防倒春寒冻伤秧苗,这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性质;若质量为2000kg的水温度从5℃降低到2℃,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J。[c水=4.2×103J/(kg·℃)]大2.52×107当堂检测6.质量为10kg、温度为20℃的水,吸1.26×106J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03J/(kg · ℃))50℃当堂检测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经过5min水的温度由20℃升高到70℃,水吸收的热量是2.1×104J,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求水的质量是多少 0.1kg当堂检测8.某铁球的质量为3千克、温度为40℃。已知c铁=0.45×103J/(kg·℃)。(1)求铁球所受到的重力G;(2)若铁球在冷却过程中放出5.4×104焦的热量,求铁球最终的温度t。(1)30N (2)0℃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学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热容的含义及水的比热容的意义。2.能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3.会运用吸放热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探究新知】一、解释与比热容有关的现象1.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中午,海水凉,沙滩烫脚。傍晚,沙滩凉了下来,海水却还暖暖的,这是为什么呢?2.新疆有句谚语: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你现在能说出它的道理!3.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为什么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4.分析海陆风的形成原因。①水比热容比沙石大,白天______热,岸上气温比海面气温_________ ,使空气对流,从______吹向_____,形成____风。②水比热容比沙石大,晚上______热,岸上气温比海面气温_________ ,使空气对流,从______ 吹向_____,形成____风。二.吸放热多少的计算1.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2.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分析】例1.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A.海水的内能大,砂石的内能小 B.海水吸收的热量多,砂石吸收的热量少C.海水的比热容大,砂石的比热容小 D.海水吸收的热量少,砂石吸收的热量多例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 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C.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D.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例3.在一标准大压,20℃室温下,烧开一壶5Kg的水, 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C水=4.2×103J/(kg·℃))例4.初温为20℃,质量为500g的一壶水温度升高到7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C水=4.2×103J/(kg·℃))例5.初温为20℃,质量为500g的一壶水温度升高7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C水=4.2×103J/(kg·℃))例6.冬天,北方的楼房中大多数有“暖气”,一般采用热水循环的方式将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这是利用了水的 _____较大的特性。一暖气片中40kg的水温度降低2℃时,放出的热量为 _____J。【c水=4.2×103J/(kg ℃)】例7.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在城乡用得非常普遍,一太阳能热水器在某天日照时段里吸收了6.72×106J的热量,将20℃的水加热到40℃,请问水箱中水的质量是多少?[c水=4.2×103J/(kg·℃)]【当堂检测】1.汽车发动机通常采用水或水溶液作冷却剂,是因为在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比较______。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温度均升高10℃,水吸收热量较______。2.小明同学学习了比热容知识后,联想到热水袋,设计了一种水暖背心,冬天将袋内灌满热水,穿在身上可暖胸背,他设计的原理是( )A.水的比热容大,吸热本领强 B.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时放热多C.水资源比较丰富 D.水的流动性强,穿起来柔软舒适3.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时要向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是因为水( )A.密度 B.比热容大 C.温度高 D.热膨胀大4.如图是刘星在“十一”假期探究“海水和海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画的一张示意图。根据图给的信息,刘星观察的时间是______(选填“中午”或“傍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水的______比沙石的大。5.质量为2000kg的水温度从5℃降低到2℃,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J。[c水=4.2×103J/(kg·℃)]6.质量为10kg、温度为20℃的水,吸1.26×106J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03J/(kg · ℃))7.某铁球的质量为3千克、温度为40℃。已知c铁=0.45×103J/(kg·℃)。(1)求铁球所受到的重力G;(2)若铁球在冷却过程中放出5.4×104焦的热量,求铁球最终的温度t。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课后作业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1.丁香湖是沈阳最大的城中湖,它的水域面积达3.1平方公里,可以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A.流动性好 B.密度大 C.比热容大 D.沸点高2.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也塑造优秀的人格。在水煮鸡蛋过程中,有关水的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 B.体积 C.内能 D.比热容3.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C.夏天洒水车洒水给路面降温 D.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比热容就越大B.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比砂石的比热容大C.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大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比热容均不变5.炎炎夏日,小梅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她发现,在这里白天的风常常从海面吹向陆地,而在夜晚风却从陆地吹向海面,如图是陆地和海面之间空气流动情况的示意图。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陆地上的砂石的温度总是高于海水的温度B.陆地上的砂石的内能总是小于海水的内能C.陆地上的砂石的比热容小于的海水比热容D.陆地上的砂石吸收的热量少于海水的吸收的热量6.初春时昼夜温差大,农民们在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冻伤,可采取的做法是( )A.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B.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C.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D.早晨和傍晚都不要灌水7.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之比是2:l,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2,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 )A.2:1 B.1:2 C.1:4 D.4:18.图中列出的是某一天沿海城市连云港和内地城市喀什的气温情况,请根据两座城市气温变化情况判断城市名称,甲是 ,你判断的依据是 。9.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将2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初温为20℃、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需吸收 J的热量。10.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3∶2,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之比为1∶3,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11.物理小组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给质量为1.5kg的水加热,如果水吸收了2.52×105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90℃,求水原来的温度是多少℃。12.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不考虑热量的损失,求:物质 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水 铝酒精 铜煤油 水银(1)将一定质量的水从10℃加热到沸腾(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吸收的热量为3.78×106 J,求水的质量;(2)若(1)中的热量被质量为50kg、初温为15℃的煤油完全吸收,煤油的温度升高到多少?(3)300kg的某物质吸收了(1)中的热量,温度从20℃升高到110℃,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种物质是表中的哪一种?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学案参考答案【典例分析】C2、C3、1.68×106J4、1.05×105J5、1.47×105J比热容 3.36×105J7、80【当堂检测】大 多2、B3、B4、中午 比热容5、2.52×107J6、507、(1)30N (2)0℃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C2、D3、C4、B5、C6、A7、D8、连云港 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昼夜温差小9、不变 4.2×10410、2∶911、50℃12、(1);(2)51℃;(3)水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学案.doc 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