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健全人格:通过阅读宪法文本和案例分析,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增 强宪法意识。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热爱祖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法治意识:通过视频学习,知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必须坚持中国 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理解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知道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目“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这部分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也是今年教材变动比较大的内容之一。这一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是,引导学生理解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其二,引导 学生从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地位等方面,引导 学生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其三,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共 产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责任。第二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这部分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 难点。这一目从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基本 权利、国家武装力量的规定等方面,来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 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职责。第三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本目讲述的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是宪法的原则,也是本课的重点。本目表达了三层含义。其一,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理解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其二,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非常广泛。其三,国家在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宣传等方面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播放宪法宣传片问题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的“你 ”指的是什么吗?这里的“你”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七年级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和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他们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但他 们对宪法的认识相对较少。因此在本课导入环节选择播放宪法宣传片的 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宪法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师总结:通过视频我们对宪法有了初步认识,本节课让我们一起 走进宪法,学习《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了解宪法、党和人民的关系。(二)新课讲授第一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活动:观看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认识中国共产党教师活动: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让我们跟随视频一起回顾这百年光辉历程。问题设计:视频中哪项成果令你印象深刻?带给你什么感受?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得益于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畅谈感受。教师总结: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和人民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不仅如此, 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人民制定宪法, 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这是党的领导地位的确 立。因为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的制定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所以说,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对党有初步了解,但是不够系统、全面。 通过视频的讲解,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将枯燥的理论趣味化。让学生 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大事件, 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增强对党和人民的热爱。认识到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2.活动:学生汇报—— 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教师活动:课前设计好学生用的任务单,任务单上标注好课前任务: 请同学们搜集和中国共产党相关的视频、案例等素材,证明我们要坚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求:把自己搜集的相关素材整理成 PPT,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汇报。学生活动:讨论一下推荐整理得较好的同学上讲台前汇报。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简单的思维导图从“宪法规定、性质决定、最大优势”这三方面总结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设计意图】老师设计任务单把本课内容的教学变为任务驱动型课 堂,教师通过布置课前任务提高学生搜索信息素材的能力和整合归纳能 力,课上让学生汇报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3.问题设计:党是否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总结。【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 律,通过问题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党和宪法法律的关系,明白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第二目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活动:小明的调查日记—— 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教师活动:教师在 PPT 上出示材料“小明的道法老师让小明利用假 期时间对我国的国家机关进行一次调查,调查后,小明有了一个发现: 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都有“人民 ”两个字。小明赶快查阅了一下,才知道了其中的答案。 ”问题设计: 1、你见过或听过哪些带“人民”的国家机关?2、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 ”二字?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设计意图】通过“ 小明的调查周记 ”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我国的 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一切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进而理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宪法的基本原则。2.活动:诵读并解读宪法—— 明确权力属于人民教师活动:教师把以下法律条文印在任务单上,让同桌两个人合作完成,一人诵读, 一人解读。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第二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学生活动:学生诵读宪法并解读宪法。教师总结:宪法通过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规定广泛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规定国家的武装力量这五个方 面保障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设计意图】引领学生阅读宪法原文,体会宪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的做法。本知识点中“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 有制 ”等对于学生而言相对陌生、难以理解,鉴于本教材第三单元会展 开学习,因此,在这里让学生通过“诵读解读宪法 ”的活动参与课堂, 深入了解宪法是从哪些方面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阅读宪法文本, 了解宪法,初步培养尊重和亲近宪法的情感。从宪法条文中,认识到国 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 者,应将合作探究的目标用以简单而又精练的语言讲解给学生,让学生 重视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所在。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整体思维。3.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材料展示教师活动:PPT 出示语音材料:“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 动中, 中学生扮演政协委员,通过实地调研撰写了大量提案。其中《关于 进一步开展中小学节俭教育的提案》和《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 的提案》被评为“最佳提案 ”。在全国政协委员的指导下,学生继续修改 和完善这些提案,最终形成能够提交政协会议的正式提案。2016 年 3 月 1 日,他们将提案交到三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手中, 由这些政协委员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问题设计: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回答。教师总结: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设计意图】通过中学生模拟提案被提交全国两会这一贴近学生的 事例,给学生带来思考和感悟。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有利于引起学 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师活动:宪法不仅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还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目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活动:走进生活,了解措施问题设计:你知道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吗?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活动:进行适当补充。(建立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营 养餐、贫困生补助、扶贫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国家采取措施不断改善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教师总结: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就是让人们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也写进宪法,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设计意图】学生对“人权 ”这一概念可能比较模糊,教师先让学 生列举自己身边能够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总 结出国家采取这些措施就是为了让人们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引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2.活动:微课学习—— 了解人权的主体与内容教师活动:播放微课,让学生了解人权的主体与内容。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总结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设计意图】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纯知识讲授的内容,学生只 要能够掌握相关知识涉及的概念、内容观点、具有的意义即可。但是, 这些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而且学习起来也比较枯燥。 而利用微课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降低知识学习的枯燥感。3.案例分析——探究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疫情防控是一面人权保护的镜子》问题设计:结合各地疫情防控采取的措施,分析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设计意图】借助疫情防控这一视角,让学生分析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方便学生理解,有利于重点突破。理论依据:案例教学法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 式,这种方式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也有助于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思考案例、分析案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通过与案例相结合,来拓展小组合作的整体思维。进而激发学生 的合作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和拓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将小组合作探究的目标用以简单而又精 练的语言讲解给学生,让学生重视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所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整体思维。(三)盘点收获学生活动:学生从知识上、情感上、行为上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四)学以致用1.巩固练习2.拓展作业:以“宪法 ”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下节课进行课堂展示。【设计意图】该作业有利于帮助学生吸收课本知识, 提高道德素养。 了解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五)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四、板书设计【设计意图】板书以“ 宪法 ”为中心,突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权力属于 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与宪法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制定宪法,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从而体现了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宪法也规定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要认识到坚持中国共 产党的重要性。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保障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具体表现在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 民基本权利、国家武装力量方面。宪法的原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 在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宣传等方面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本课的重难点,也体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直观的看到本课的主要内 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体现了课本内容与思维的同步,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