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4-3 西餐调味知识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掌握味觉的理化性质。2.使学生掌握调味的作用和原则。3.调味品的合理放置教学重点:1. 味觉的理化性质。2. 掌握调味的作用和原则。教学难点:同上教 具:课堂类型:单一课,教学方法:讲授法参考资料:西餐烹饪知识时间分配:复习与作业讲评 5引入新课 5分讲授新课 65分小结 10分布置作业 5分教学内容:§4-3 西餐调味知识一、什么叫调味?二、味觉的理化性质1、咸味及咸味物质咸味在食物调味中颇为重要,咸味是中性盐所显示的味,只有食盐中如含有KCl、MgCl2、MgSO4等其它盐,就会带有苦味,应加以精制。NaCl才能产生纯粹的咸味,苹果酸钠盐及葡萄糖酸钠亦有咸味,可作无盐酱油的咸味料,供肾脏病等患者作为限制摄取食盐的凋味料。研究甜和咸的关系,结果是:蔗糖能使食盐咸味减弱;低浓度的食盐,使蔗糖的甜味增强,而高浓度的食盐,使蔗糖的甜味减弱。研究酸和咸的关系,结果是:少量醋酸使食盐的咸味增强,多量的醋酸使食盐咸味减弱;少量的食盐使醋酸的酸味加强,多量的食盐使醋酸的酸味减弱咸味与鲜味:咸味因添加谷氨酸一钠而减弱;谷氨酸一钠的鲜味因添加食盐而加强,这是味精中含有食盐的主要原因。2、甜味及甜味物质:研究甜、酸味之间的关系,结果是:蔗糖甜味因添加醋酸而减弱,量越大甜味越弱;醋酸的酸味因添加蔗糖而减弱,量加大酸味更弱,但并不是典型的直线关系,因酸味的大小与溶液的PH值有关。甜味与鲜味:南方厨师在烹制菜肴时,喜欢加适量的糖,叫提鲜。所以说在咸味剂存在的前提下,加少量的甜味剂,可形成浓郁的鲜味感。3、酸味和酸味物质:烹饪中常用的酸味调料除食醋外,还有番茄酱、柠檬汁等,但后者的呈味成分不是醋酸,而是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其呈酸特征是其水溶液能够电离产生氢离子(H )所以酸味强弱与菜肴pH值(氢离子浓度)有密切关系,通常以其Ph3.7-4.9之间,故而菜肴的适合pH在3-5之间。酸味能使鲜味减弱;同样鲜味也能使酸味缓和。以食醋为主调的酸味剂,当温度升高,酸味强烈,特别是以油脂为传热介质时,温度过高会造成醋酸分子挥发,同时造成食物原料中的腥膻成分因蒸气分压下降而随同发挥,所以,厨师多用食醋去腥解腻。4、苦味与苦味物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苦味物质都有拒食心理,但受长期生活习惯和心理嗜好的影响,对有些苦味食品如茶叶、咖啡、啤酒等,却又情有独钟,但很少用单一的苦味作菜肴,而是与其他原料组配形成复合味,如青椒苦瓜。5、辣味和辣味物质:辣味在烹调中一般认为有增香、去异、解腻、开胃(刺激食欲)。辣味调料都来自植物界。人们对辣味的敏感差异较大,地区的嗜好也不同。所谓的热辣味和辛辣味也只是相对而言,有人进行研究并排出了顺序:热辣味 辛辣味(刺鼻辣)辣椒、胡椒、花椒、生姜、葱、蒜、芥末辣味和其他味都可以共存,味与味之间的强弱变化还无结论。6、鲜味和鲜味物质:任何菜肴或点心,呈单一鲜味的情况不存在,鲜味都只是复合味中的一种成分。常用的呈鲜调料有味精、鸡精、虾子、蚝油等。在实践中,鲜味对咸味、酸味和苦味都有减弱缓和的作用;鲜味对甜味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同的鲜味剂之间,通常都有相乘的增强作用。如在谷氨酸钠中加少量的肌苷酸钠,或者在鸟苷酸钠中加少量肌苷酸钠,都会使鲜味强度增强。调味品工业用于生产“特鲜”味精7、香味和香味物质二、调味1、调味的作用(1)、(2)、(3)、(4)、(5)2、调味的基本方法(1)原料加热前调味 这种调味又称为基本调味。其主要目的是使原料先有一个基本滋味,解除一些腥膻气味。具体方法就是用盐、酱油、黄酒或糖等调味品把原料调拌一下或浸渍一下。如用于炸、熘、爆、炒的原料挂糊上装加入一些调味品;鱼在烹制以前,往往要用酱油浸渍一下等。(2)对原料加热过程中调味 这种调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又称定型调味或正式调味。大部分菜肴的口味都经过这一调味来确定。有些用旺火短时间快速烹调的菜,往往还需要先把一些调味品调成“对汁”,在烹制时迅速加入。(3)原料加热后调味 这种调味又称为辅助调味,可以增加菜肴的滋味。适用于在加热过程中不能进行调味的某些烹调方法,如炸、蒸、炝、涮等,都用这种调味来实现。二、调味的基本原则1、正确选择调味品在调味时,所用的调味品的用量必须恰当。为此,厨师应当了解所烹制的菜肴的口味。一方面要求分清调味品中的主次,力求达到下料规格化、标准化;另一方面要求下料适时,力求恰到好处。2.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调味我国的烹制技艺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各地风味特色的地方菜。在烹调菜肴时,必须按照地方菜的不同规格要求进行调味,以保持菜肴的风味特色,做到“烧什么菜,像什么菜”。要防止随心所欲地进行调味,使菜肴口味混杂。3.根据季节的变化和食者的需要灵活调味季节气候的变化,人对菜肴的要求也会有改变。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往往喜欢口味较清淡、颜色较淡的菜肴;在寒冷的季节,则喜欢口味较浓厚、颜色较深一些的菜肴。在调味时,可以在保持风味特色的前提下,根据季节变化,适当灵活掌握。4.根据原料的不同性质选择调味手段烹制菜肴时所使用的原料种类和品种都非常多,性质又各不相同。在调味时,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性质原料进行调味,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1)对于新鲜的原料,应保持或突出原料本身的美味,而不宜为调味品的滋味所掩盖。如新鲜的蔬菜、鸡、鸭、水产品等,调味均不宜太重,也就是不宜太咸、太甜、太辣或太酸,保持其清淡的口味,突出其鲜美的本味。(2)对于带有腥膻气味的原料,要酌加去腥解腻的调味品。如牛羊肉、动物内脏和某些水产品,都带有一些腥膻气味,调味时就应根据菜肴的具体情况,酌加酒、醋、葱、姜、花椒、桂皮等调味品,以去除其腥膻气味。(3)对于本身无显著滋味的原料,要适当增加滋味。如鱼翅、海参、燕窝等,本身都是没滋味的,调味时必须加入鲜汤,以弥补其鲜味的不足。课后小结:(10分钟)调味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原则课后作业:1、调味有哪些方式?举例说明。2、调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