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烹调的热传递 教案- 《西餐烹调基础》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烹调的热传递 教案- 《西餐烹调基础》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课 题: §4-2 烹调的热传递
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掌握火候与火力。
2.使学生掌握烹调的热传递方式。
3.原料内部的热传递
教学重点:1. 火候与火力的概念。
2. 掌握烹调的热传递方式。
教学难点:同上
教 具:
课堂类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
参考资料:西餐烹饪知识
时间分配:复习与作业讲评 5
引入新课 5分
讲授新课 65分
小结 10分
布置作业 5分
教学内容:
§4-2 烹调的热传递
一、火候与火力
1、火候,就是烹制菜肴时所用火力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
2、火力的分类
(1)旺火 火焰高而稳定,呈黄白色,光度明亮,热气逼人。
(2)中火 火焰低而摇晃,呈红色,光度较暗,辐射热较强。
(3)小火 火焰细小,时有起落,呈青绿色,光度暗淡,辐射热较弱。
(4)微火 火呈暗红色,看不到火焰,供热微弱。这种火除用于特殊的烹调,仅供保温之用。
二、烹调中的热传递方式:
1、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
(1)、导热:主要传热方式是传导,其次是辐射和对流传热。
(2)、对流:液体和气体国内部温度不同,通过循环流动并相互转化,可使温度趋于均匀,使食物原料达到食用目的。
(3)、辐射:由热源直接发射出热量,把热量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这是辐射传热。
2、烹调中传热形式:
(1)、平面受热型
(2)、空间受热型
3、不同介质中的热传播
(1)、以液体为介质的热传递
1).以水为介质的传热
以水为介质的传热,其主要方式是对流。当将锅中的水加热时,水从锅中获得热量,温度上升。由于水受热体积变大,密度变小,热水上升,冷水向下运动,形成对流。通过对流的作用,把热量传递给原料,使原料不断地升温至成熟。水的沸点是1000C,不论火力怎样旺,水温超过1000C就变成了气体散失。如果增加锅中的压力,水的沸点可升高到105℃左右。
2).以油为介质传热
以油为介质传热,主要方式也是对流作用。油锅在开始加热时,油面波动较大;而到达即将冒烟时,油面反而是平静的。这是因为对流作用使油温上下接近相等。油所能吸收、保持的热量比水高得多,油从常温到沸点,其温差高达二百多度,可利用的温度范围比水大得多。因此,识别和掌握油温,也成了烹饪技术的一项专业基础技术。
(2)、以固体为介质的热传递
1)、以金属为介质的热传递---铁扒
2)、利用颗粒状固体传热
(3)、以气体为介质的热传递
1)、以蒸汽为介质传热
以蒸汽为介质传热,主要靠对流作用。蒸汽就是达到沸点而汽化的水,常压下,蒸汽的最高温度也只能达到100℃。当盖紧蒸笼盖,升大火,加强笼内气压时,笼内温度可上升到102-105℃。蒸汽的热量和产生的气体量有关,气量越大热量越高,气量越小热量越低。因此,同样的原料,用蒸汽传热比水传热成熟得快,而且原料的水分、营养素不易散失,能保持原汁原味。
2)、以空气为介质传热
以空气为介质传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导热量。一方面是热辐射直接将热量散射到原料表体,另一方面又依靠空气的对流形成炉内的恒温环境,在热辐射和对流传热同时作用下使原料成熟。传热速度的快慢与空气的密度成正比。烘、烤就是以空气为传热介质的。
三、原料内部的热传递
形状越大----内部升温越慢;质地疏松,水分充足,内部传热越快;植物比动物传热快。
原则:1.2.3
布置作业: P69 7.8.9.10.11.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