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第11课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第11课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1.《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上月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月球》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结合模拟实验学习活动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教材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课前进行搜集关于月球的资料,从而对对月球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第二部分活动过程,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课前所搜集整理的信息并积极讨论,搭建自身对月球的认知体系,进而通过模拟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实验,让学生学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初步了解认识到月球环形山的成因,进一步丰富对月球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论证自身的科学猜想。学习人类登月的科学历程,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丰富学生科学认知层面,同时培养学生向科学家学习,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优秀品质。第三部分则通过“假如我们要登上月球,需要做哪些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一下”的实践拓展活动,进一步给巩固前期所学科学知识同时,通过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对月球有初步的大体的了解,但对月球的科学认知还处于浅层次的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也需要加强指导和学习,要积极避免“搜集资料就是上网百度搜索”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与他人交流、听广播、看书报等多种方式搜集信息的方法,进而开展对月球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搜集资料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初步对资料的处理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月球的相关资料。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了解环形山的形成。
3.通过了解登月所需做的相关准备,进一步加深对月球认识。
4.了解科学技术对登月历程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环形山的形成。
2.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培养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及空间想象力。
【重 难 点】
讨论交流月球的相关资料;通过模拟实验,初步了解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月球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不同大小的石子、相同大小的玻璃球、沙盘、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后羿射日,射下了九个太阳,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观看视频嫦娥奔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引入课题,板书课题:11登上月球。
2.学生描述对于月球的认识,引发学习兴趣。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你对于月球的认识
1.介绍自己搜集的月球资料。
2.重点交流月球的基本情况。
3.你还想了解月球的哪些知识呢?
4.引导学生明确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5.引导学生明确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6.小组讨论在月球上跳得高还是在地球上跳得高?
总结: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
在月球上有没有生命?
总结:月球上的温差很大,朝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以上,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零下180℃以下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没有生物。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
活动二: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1.课件出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月球上的环形山。
2.模拟环形山的形成。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石子、相同大小的玻璃球、沙盘、直尺图片。
3.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
4.实验步骤:投放不同大小的石子,观察沙盘上沙子被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从不同高度往沙盘上投放相同大小的玻璃珠,观察玻璃珠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
5.根据现象推测月球环形山的成因。
6.小组交流实验现象,教师总结环形山的成因。
7.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8.观看模拟实验,加深对环形山的成因。通过视频了解科学家对环形山的形成的解读。
活动三:了解人类登月经历的漫长过程。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登月资料,教师做相应补充。
2.补充学习资料:美国的阿波罗十一号登月和我国的探月工程。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巩固练习
我会填
1.像月球这样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属于( )。月球是( )的卫星。
2.月球比地球( )得多,( )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3.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 ),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 )。
4.撞击球越大,形成的环形山( );撞击球越小,形成的环形山( )。撞击速度越快,形成的环形山( ),撞击速度越慢,形成的环形山( )。
(二)单选题
1.下列关于月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晚上我们才能看到月亮
B.月球是我们地球的自然卫星
C.月球上没有空气、水
D.月球上有“环形山”“月海”
2.月球表面白天温度高达127C,夜晚会降到-183℃,原因是( ):
A.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
B.月球上寂静无声
C.月球上没有液态水
D.月球上没有大气
3.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的( )。
A.八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四分之一
4.在月球上没有( )。
A.环形山 B.月海 C.空气
5.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B.月球不发光 C.月球是地球的行星
D.月球表面高低不平
6.用大小不同的球砸落到沙地上,可以模拟( )现象。
A.昼夜交替 B.月球环形山形成 C.火山喷发
(三)判断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月球的体积相当于49个地球那么大。( )
2.月球本身是不会发光的。( )
3.月球反射的是地球的光。( )
4.月球昼夜温差很小。( )
5.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陨石撞击月球产生的。( )
6.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
7.月球上没有液态水,没有空气。( )
(四)探究题
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
问题:月球环形山的形成与撞击月球天体的大小有何关系
假设:撞击月球的天体越大,所形成的环形山越大:天体越小,所形成的环形山越小。
实验设计:
①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②把_____________的石子从相同高度扔向沙盘。
③观察石子坑的深浅和大小。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环形山的形成与撞击月球_________有关,撞击月球的天体越大,所形成的环形山_________。天体越小,所形成的环形山_________。
五、拓展活动
1.假如你要去月球旅行,你应该做哪些准备?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完善登月方案。
【板书设计】
11登上月球
对于月球的认识
环形山的成因
探月历程
【记录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