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成因。(区域认知)2.运用资料,分析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表现和成因。(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地理实践力)4.结合实例,正确认识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人地协调观)目标一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说出图中箭头表达的含义。①人类通过________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________。②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把________排放到环境中。③人类社会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影响环境。④变化了的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原因 问题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________能力 自然资源枯竭、________等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________能力 环境污染等判断1.自然环境对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具有净化功能。( )2.城市建设一般不会造成环境问题。( )3.人口增长一定会带来环境问题。( )4.环境污染往往会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 )拓展延伸 环境问题具体原因分析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完成1~3题。1.图中表示人类社会的是( )A.内圆 B.外圆C.箭头① D.箭头②2.下列人类活动能用图中箭头②表示的是( )A.废弃物 B.生存空间C.物质和能量 D.消费活动3.若箭头④表示沿海低地淹没,则箭头③表示( )A.全球气候变暖B.温室气体大量排放C.极冰融化D.海水膨胀(2023·江苏苏州期末)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是描述近地面大气污染物积累程度的指标,数值越大,大气污染越严重。下图为“我国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2023年1月31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4.据图推断,四川盆地( )A.南部晴天多于北部B.南部降水多于北部C.南部雾霾强于北部D.南部污染弱于北部5.该日AOD高值区出现的原因是( )A.阴雨天气多,工业发达B.工业污染重,地形封闭C.暖湿气流北上受阻堆积D.近地面大气逆温层较弱目标二 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主要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水资源________、矿产资源短缺等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污染 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2.环境问题表现的区域差异(1)城乡差异(2)国家差异3.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有愈演愈烈的趋势。(1)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________环境问题,如酸雨、__________、全球变暖等。(2)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______、水体污染等,有从________________的趋势。连线 将主要环境问题与对应的环境现象连线。拓展延伸 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人为原因具体表现 主要人为原因 地域差异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 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等 发达国家更突出水资源危机 水污染和浪费严重、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大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工业、交通等建设用地增加等矿产资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生态 破坏 水土流失 滥伐、滥垦,自然植被遭到破坏 农村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土地荒漠化 过度放牧、樵采、农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海水入侵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环境 污染 大气污染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等 城市地区、发达国家严重水体污染 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土壤污染 农药、化肥、废水、废塑料以及重金属等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被储存在大型罐体内,现有存储容量会在2023年用尽。为解决核污水的难题,日本政府拟将这数百万吨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这种成本最低、最快捷的排污方式,会极大危害海洋的生态环境。据德国的一家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的电脑计算结果显示,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核废水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就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综合思维]核废水排入海洋可能带来哪些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理实践力]你认为日本政府该如何处理核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吉林长春期末)环境问题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完成1~2题。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B.土壤污染只危害农作物C.沙尘暴现象属于大气污染D.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生态功能下降2.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B.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C.发达国家人均排放的污染物较发展中国家更多D.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更严重2021年5月26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发布《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根据公报,全国酸雨区面积约46.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据此完成3~4题。3.导致酸雨的原因可能是( )A.乱扔垃圾B.使用含磷洗衣粉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D.煤燃烧产生的气体4.酸雨的危害在于(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④使大气受到污染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目标一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新知预习1.(1)人类社会 物质、能量 废弃物 环境 (2)①生产 资源 ②废弃物2.承受 生态破坏 净化判断1.√ 2.× 3.× 4.√对点落实1.A 2.A 3.B [第1题,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中,一般用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输方向、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用圆表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表示人类社会的应是内圆。第2题,消费活动是在人类社会中完成的,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用箭头②表示。第3题,沿海低地淹没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冰融化和海水膨胀的结果,而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人类活动引起)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4.C 5.B [第4题,由图可知,四川盆地南部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大于北部,说明四川盆地南部污染大于北部,D错误;晴天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会使得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值较小,A错误;降水多,可以带走相当一部分气溶胶,从而使四川盆地南部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值较小,B错误;四川盆地南部雾霾强于北部,使得四川盆地南部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高于北部,C正确。第5题,降水多,可以带走相当一部分气溶胶,从而使AOD数值较小,A错误;工业污染重,地形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B正确;暖湿气流北上受阻堆积,易形成阴雨天气,阴雨天气时污染较轻,C错误;近地面大气逆温层较弱,对流运动较强,污染物易扩散,D错误。]目标二 环境问题的表现新知预习1.危机 大气 水体2.(2)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3.(1)全球性 臭氧层破坏 (2)生物多样性锐减 局部向全球蔓延连线核心探究1.造成海水污染;海洋生物受放射性污染死亡或变异,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对海洋渔业生产造成冲击。2.将经过处理后的核废水装入大型罐体深埋到地层下;将装有核废水的金属罐投入选定海域4 000米以下的海底;化学方法稀释;将核废水蒸发等。对点落实1.D 2.D [第1题,环境问题主要有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类型,A错误;土壤污染不只是危害农作物,污染物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B错误;沙尘暴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属于生态破坏,C错误;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缩小,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森林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下降,D正确。第2题,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A正确,不符合题意;城市地区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B正确,不符合题意;发达国家人均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远高于发展中国家,C正确,不符合题意;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3.D 4.C [第3题,乱扔垃圾不会造成酸雨危害,A错误;使用含磷洗衣粉主要造成水污染,B错误;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主要造成水污染,C错误;酸雨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煤燃烧会产生大量酸性气体,D正确。故选D。第4题,酸雨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木,毁坏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①②③符合题意。酸雨是大气污染(大气中酸性物质过多)的结果,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