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课件(共39张PPT内嵌视频)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课件(共39张PPT内嵌视频)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1.








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
考一考:
同学们,刚我们欣赏的每组课件中的作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再现性艺术(真实)
表现性艺术(抽象)
(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画面内容写实逼真)
(主要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画面内容抽象变形。)
作品简介:
《血衣》创作始于1954年,作品取材于画家王式廓解放初期在华北各地参加土地改革的斗争场面。他以一位妇女高举被害丈夫的血衣作为激发受害农民起来控诉地主罪行的导火线,塑造了众多具有不同性格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
王式廓(1911年6月12日—1973年5月23日),出生于山东莱州,字子容,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其主要绘画作品有《保卫家乡》《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敌》《再上前线》《血衣》《寒鸦图》《松树》等,木刻作品《改造二流子》等,出版有《王式廓素描集》《王式廓画集》《血衣》等画册。
作者从1950年开始构思,到1983年去世前还在搜集相关素材,这是一件中国美术史上历史最长而未实现的作品。
土地改革缩影:
《血衣》创作历程:
1
2
3
4
人物造型反复探索、尝试:
第一组人物分析:
作品以手持被害丈夫血衣的贫苦妇女为画面中心,该妇人衣衫褴褛,表情痛苦,双手颤抖,无不控诉着地主的剥削和残忍,她尽管处于悲痛之中,但还有幼小的孩子需要抚养。
第一组人物分析:
作者正是抓住手持血衣控诉地主的瞬间,她那痛苦而扭曲的脸庞和向后扭转的姿势,是一种无言的抗争,是一种心酸和仇恨,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种种恶行的揭露。
双目失明的老奶奶
第二组人物分析:
这位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满脸皱纹,
神情悲惨一只手颤抖的伸向罪恶的地主,
想要申诉,想要得到平等的对待……
残疾者的母亲
第二组人物分析:
衣衫破旧并且残疾的中年男人,愤恨的攥
紧了拳头,旁边的母亲表情痛苦,同时还要
照顾被地主迫害的儿子,他们坐在最前面,
眼睛望向被声讨的地主,似乎也渴望着得到
自己那一份平等的回应………
第二组人物分析:
手拿字据,蹲坐的老者,满脸愁容。
厚实的双手拿着自己辛苦劳动的证明,明
明日日不休,却还是一贫如洗,日子艰难。
第三组人物分析:
愤怒的群众
第四组人物分析:
控诉地主的罪恶
作品鉴赏(步骤):
1.背景:这是一幅素描作品,作者王式廓,以土地改革为背景。
2.画面内容:画面以一位手持血衣的妇女为中心,画面人物众多,地主四周站立着众多被压榨的劳苦大众。画面在黑白色彩的笼罩下给人一种震感的力量。
3.艺术特色:画家根据真实事件出发,用再现的手法、粗放的线条,细腻的人物表情等细节处理,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角色。
4.历史意义:这是一幅具有现实意义的宏伟作品,代表了中国现实主义绘画艺术达到历史的高度。
《格尔尼卡》
作者简介:
立体主义:重组 破坏 平面
毕加索通过“破坏”再重建的方法使多维度空间在二维的画面中达到新的统一,毕加索解放了人们在绘画中的束缚,在新的造型体系与绘画对画面内在结构的思考中获得真正的自由。
《格尔尼卡》创作背景:
《格尔尼卡》创作背景:
1937年,德国法西斯炸毁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见右图黑白照片),激起现代美术大师毕加索的极大愤慨,因而立即创作了这一享誉世界的巨幅作品。作者运用阴冷的色彩,夸张、变形以及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法西斯暴行所制造的血腥景系,刻画了无辜平民所遭受的灾难、死亡和痛苦,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作品鉴赏(步骤):
1.作者:毕加索,立体主义流派,西班牙著名现代主义画家。
2.画面内容:以西班牙格尔尼卡小镇遭受轰炸为灵感创作出这幅作品。
3.艺术手法:作品内容众多,但都残缺不全,利用多视角的物体的重组来表现混乱的战争景象。采用象征的手法揭露法西斯的暴行。画面呈黑白灰,更加剧了这一悲惨的气氛。
4.历史意义:这幅作品是格尔尼卡遭受战争迫害的真实写照,对于控诉法西斯罪行具有不朽的价值。
美术作品和生活的联系:
美术作品
生活
提炼、加工
(头脑中的反应)
来源于 高于
提供源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