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1.1 杠杆(第2课时) 学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出杠杆的平衡条件。2.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观看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视频2.总结规律: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杠杆的平衡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分析】1. 如图所示的杠杆,每个砝码重均为1牛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杠杆两边各减去一个砝码,则 ( ) A. 杠杆保持平衡 B. 杠杆左边向下倾 C. 杠杆右边向下倾 D. 无法判断2. 用杠杆去撬动一块石头,如果杠杆的动力臂长2m,阻力臂长40cm,那么只要用____N的力就能撬起重500N的一块石头。3. 做俯卧撑运动的人可视为杠杆,如图所示,一同学重500N,P点为重心。求:(1)作出俯卧撑中的动力臂L1、阻力臂L2;(2)将身体匀速撑起时,双手对地面的压力。4.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张华同学发现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1)张华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调节,或者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2)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3)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__________,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1 2.0 0.04 4.0 0.022 1.0 0.02 0.5 0.013 2.5 0.03 1.5 0.05【当堂检测】1.两个小孩在跷跷板上恰好水平平衡,此时( )A.两个小孩的质量相同;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C.两个小孩重力一定相等; D.两个小孩的重力和这两个小孩各自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相等。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两边的钩码下面,再各挂一个同样的钩码,则( )杠杆仍保持平衡B. 杠杆B端下降C. 杠杆A端下降D. 无法判断3.如图所示,杠杆的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仍能让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B.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C.左侧的钩码向内移一格,右侧减去一个钩码D.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4.如图所示,用固定在墙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空调室外机.如果A处螺钉松脱,则支架会绕________点倾翻.已知AB长40cm,AC长30cm,室外机的重力为300N,正好处在AB中点处,则A处螺钉的水平拉力为______N(支架重力不计).为了安全,室外机应尽量______(填“靠近”或 “远离”)墙壁.5.如图所示,一把杆秤不计自重,秤砣的质量为 100 克,秤杆水平静止时,OA=5 厘米,OB=25 厘米,求:(1) 被测物体的质量;(2) 若秤杆长 60 厘米,不改变 OA 的长度,则这把秤最大能称量多少千克的物体?(A左端距离忽略不计)(3)若秤砣有缺损时,则杆秤所示的质量会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11.1 杠杆(第2课时) 课后作业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支点为O,在已调平的杠杆两端分别挂上一些钩码,每一个钩码的质量相等,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两边各再增加一个钩码,杠杆将( )A.仍保持平衡并静止B.不平衡,向顺时针方向转动C.不平衡,向逆时针方向转动D.仍保持平衡,改做匀速转动2.如图,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哪种方法能使杠杆重新处于平衡(每个钩码质量相同)( )A.左、右两边各去掉一个钩码B.左边钩码向左移动1格,右边钩码向右移动1格C.左、右两边各增加一个钩码D.右边去掉2个钩码并向右移动3格3.在一根轻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挂上和的重物时,杠杆恰好平衡,若将两边重物同时减小,则杠杆(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平衡 D.无法确定4.小明用独轮车搬运砖头,车厢和砖头的总质量是130kg,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示,推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取10N/kg)A.独轮车是费力杠杆B.动力臂是0.7mC.阻力臂是1mD.人手竖直向上的力F的大小是300N5.如图所示,在杠杆OA上的B点悬挂一重物G,A端用细绳吊在小圆环E上,且细绳AE长等于圆弧CED的半径,此时杠杆恰好成水平状态,A点与圆弧CED的圆心重合,E环从C点沿顺时针方向逐渐滑到D点的整个过程中,吊绳对A端的作用力的大小将的变化情况是( )A.保持不变 B.逐渐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2)如图乙,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 (“能”或“不能”)保持平衡;(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将 ,因为 ;小明经过多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写公式)(4)如图丁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的力臂大小为 cm,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 N。7.如图所示,将质量为6kg的长方体合金块,用细线挂在轻质杠杆A点处,在B点施加与杠杆垂直的力F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中OB=3OA。求:(1)合金块所受的重力大小;(2)拉力F1的大小。 8.如图所示,灯重40N,灯挂在水平横杆的C端,O为杠杆的支点,水平杆OC长3m,杆重不计,BC长1m。(1)画出绳子BD对横杆拉力的力臂L1;(2)求绳子BD作用在横杆上的拉力是多少?(∠DBO=30°)11.1 杠杆(第2课时) 学案参考答案【典例分析】B2、1003、(1)如图 (2)300N4、(1)右 右 水平 (2)得到普遍规律 (3)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当堂检测】DB3、C4、C 200 靠近5、(1)500g (2)1100g (3)偏大11.1 杠杆(第2课时)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B2、D3、B4、D5、D6、(1)右 消除杠杆自重产生的影响 (2)6 不能 (3)变大 动力臂变小 (4)4 37.(1)60N;(2)20N8.(1)见图 ;(2)120N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1 杠杆(第2课时)学案.doc 11.1 杠杆(第2课时)课件.pptx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mp4 杠杆平衡引入.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