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学习内容】本单元共分成3个课时完成,本课为第4课时,需完成子任务三: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全民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学习目标】3.1阐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所提倡的两种不同的政策。3.2梳理解放战争的过程,总结国民党政权所遭遇的统治危机。3.3总结并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难点:国民党统治危机【学习评价】完成预习任务、学生活动1,评估目标1.1完成学生活动2、3,评估目标1.2完成学生活动4,评估目标1.3【核心任务】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49年9月奠基,1958年5月落成揭幕。从碑身东面起,按照历史顺序,8块浮雕内容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生动地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史。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2018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其名称、碑题、碑文、浮雕、图形、标志等受法律保护。学完本单元,根据八块浮雕的内容,结合近代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史实,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写段介绍词。【学习过程】预习10(min)预习教材150-151页第一子目,梳理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所提倡的不同政策。我的困惑:学生活动1:结合材料,想用软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分析蒋介石三次电联毛泽东的原因?学生活动2:结合教材p152-154,梳理解放战争的过程。学生活动3:阅读教材p154,填写表格。战役 指挥者 解放军 地点 意义辽沈战役(1948.9-1948.11) 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 锦州、长春、沈阳淮海战役(1948.11-1949.1)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以徐州为中心平津战役(1948.11-1949.1) 聂荣臻、林彪、罗荣桓 华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北平、天津、张家口意义:学生活动4:阅读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中外纲要(上)》第149页材料三:以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材料四:军民风气嚣张,国家纲纪扫地,党不成其为党,军不成其为军,国民不成其为国民。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淘汰了。——蒋介石材料五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中国土地法大纲》材料六: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的群众、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37页材料七:人民解放军各部队行军作战做到人不踏青苗、马不啃树皮,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卖公平,进入城市露宿街头不扰民……人民军队以严明的纪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分析国民党的统治危机,并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当堂检测:1、右侧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A. 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B. 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C.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3、1949年4月,国共双方代表举行了北平谈判,当年一位参加谈判的工作人员回忆说:“当年谈判时的场面真是激动人心,给我的感觉并不像谈判,倒像是国民党受降的仪式。”导致此次谈判呈现此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决战改变国共军事态势 B.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C.美国已决定放弃国民党政权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4、中共中央驻地曾有多次转移,某同学探究这一专题时得出了以下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转变C.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5、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学生活动5:自主构建知识框架(5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