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11.2 滑轮(第1课时)苏科版九年级上册内容总览课标要求01学习目标02探究新知03典例分析04课堂总结05当堂检测06目录2022新课标要求2.2.6 知道简单机械。3.2.4 能说出人类使用的一些机械。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习目标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新知导入新知导入认识滑轮:观察桌上的滑轮,指出它的轴、轮、凹槽探索新知动滑轮和动滑轮问题:利用一个滑轮有几种方法可以把重物提起来?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即为定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移动,即为动滑轮探索新知A、定滑轮:B、动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探索新知一、实验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探索新知结论1:定滑轮能_____________,不能_____改变力的方向省力结论2:绳拉过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的距离h______相等公式:F = GS = h二、定滑轮的特点说明:由于有摩擦等原因,F的大小会略大于G探索新知定滑轮的实质:F画出定滑轮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ol 2l 1L1=L2=r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若改变拉力F的方向,动力臂L1始终是圆的半径,和阻力臂相等。F1F2F3定滑轮:力的大小与方向无关探索新知三、实验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探索新知三、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结论1:动滑轮能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省一半力改变力的方向结论2:绳拉过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的距离h______2倍公式:F = G/2S = 2h说明:由于动滑轮有自重、摩擦等原因,F的大小会大于G/2探索新知动滑轮的实质:画出定滑轮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Ol1l2动滑轮相当于一根杠杆,动力臂l1是轮直径、阻力臂l2是轮半径,即L1=2L2动滑轮的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即L1=2L2F=G/2 (不考虑动滑轮的重,绳重和摩擦)F=1/2(G+G动) (不考虑绳重和摩擦)s=2h典例分析例1、如图是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三种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别以F1、F2、F3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拉力F1最小B. 拉力F2最小C. 拉力F3最小D. 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D典例分析例2.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B.使用动滑轮最多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B典例分析例3.如图为“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实验,每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为2N,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1N,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符合实际的是( )A.2.0NB.2.5NC.2.6ND.4.0NC典例分析例4.如图所示,动滑轮重为2N,拉力F为10N,则重物G和弹簧秤读数为(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A.G为18N,弹簧秤读数为10NB.G为10N,弹簧秤读数为18NC.G为20N,弹簧秤读数为18ND.G为20N,弹簧秤读数为20NA课堂总结滑轮定滑轮1、使用时转轴位置______2、定滑轮不能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3、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定滑轮1、使用时转轴位置______2、定滑轮不能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3、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移动省力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移动改变力的方向省力动力臂是阻力臂2部的杠杆当堂检测1.在升旗仪式时,我们可以看到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请问这个滑轮是_____滑轮(“动” 或“定”),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定改变力的方向当堂检测2. 如图所示,物重10N,不计绳重和摩擦,该滑轮是____滑轮,手拉弹簧测力计在A位置时示数为______N,若手拉弹簧测力计在A、B、C三个不同位置时,拉力FA、FB、F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10FA=FB=FC定当堂检测3. 如图所示,物重20N,该滑轮是____滑轮,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N,使用这种滑轮能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____(不计滑轮重)。动10省力改变力的方向当堂检测4. 如图所示,物体A和B所受重力都为120N,滑轮重力不计,摩擦及绳重也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FA为 _____ N,FB为 _____ N。60120当堂检测5. 如图,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30N。若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和绳重,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____N,F= ____N 。若滑轮重4N,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N ,F= ____N 。15151717当堂检测6. 小凡同学在“探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装置图如图所示。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大于物重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 物重G/N 测力计的示数F/N1 1.00 0.652 1.50 0.903 2.00 1.15动滑轮自身有重力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1.2 滑轮(第1课时) 学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探究新知】一.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1.阅读课本并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2.在图中每个滑轮旁写出是定滑轮或动滑轮二.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1.实验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参考实验视频)2.分析实验数据,你发现使用定滑轮的特点是: 定滑轮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三.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1.实验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参考实验视频)2.分析实验数据,你发现使用动滑轮的特点是: 动滑轮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四.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实质1.找出定滑轮支点,画出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定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杠杆。2.找出动滑轮的支点,画出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典例分析】例1.如图是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三种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别以F1、F2、F3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1最小 B.拉力F2最小C.拉力F3最小 D.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例2.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 B.使用动滑轮能省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例3.如图为“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实验,每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为2N,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1N,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符合实际的是( )A.2.0N B.2.5N C.2.6N D.4.0N例4.如图所示,动滑轮重为2N,拉力F为10N,则重物G和弹簧秤读数为(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A.G为18N,弹簧秤读数为10N B.G为10N,弹簧秤读数为18NC.G为20N,弹簧秤读数为18N D.G为20N,弹簧秤读数为20N【当堂检测】1.在升旗仪式时,我们可以看到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请问这个滑轮是_________滑轮(“动”或“定”),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如图1所示,物重20N,该滑轮是____滑轮,手拉弹簧测力计在A位置时示数为______N,若手拉弹簧测力计在A、B、C三个不同位置时,拉力FA、FB、F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不计绳重和摩擦)3. 如图2所示,物重20N,该滑轮是____滑轮,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N,使用这种滑轮能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____(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4. 如图3所示,物体 A 和 B 所受重力都为120N,滑轮重力不计,摩擦及绳重也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FA为 N,FB为 N。5. 如图,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30N。若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和绳重,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F= 。若滑轮重4N,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F= 。6. 小凡同学在“探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装置图如图所示。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大于钩码重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测力计的示数F/N1 1.00 0.652 1.50 0.903 2.00 1.1511.2 滑轮(第1课时) 课后作业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1.如图,工人借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这样做( )A.省力,不改变用力的方向B.省力,同时也可以省距离C.不省力,改变用力的方向D.不省力,也不改变用力的方向2.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A. B. C. D.3.如图分析,比较如图中F1、F2、F3的大小( )A.F1>F2>F3B.F1<F2<F3C.F1=F3=F2D.无法判断4.为探究定滑轮的特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拉升同一重物。若在相同的时间内使重物匀速上升相同高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这个滑轮能省力B.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大小C.甲拉力拉过和距离小大于乙拉过的距离D.甲拉力比乙拉力使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小5.为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设计如下两种方式拉升重物,下面关于探究的做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A.用定滑轮拉重物,当拉力竖直向下最省力B.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上升h高度,测力计上升h高度C.定滑轮实质是上一个等臂杠杆D.用动滑轮拉力更小,且省距离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将重3N的物体A匀速提升10 cm,如果动滑轮的重为1N,忽略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1.5NB.拉力F=2NC.绳子向上移动的距离为10cmD.绳子向上移动的距离为5cm7.如图,升旗杆上的滑轮是 滑轮(填“定”或“动”), (填“可以”或“不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其本质是 杠杆(填“省力”、“费力”或“等臂”)。8.如图所示,用同一个滑轮按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物体重80N,滑轮重10N,绳重和摩擦不计。图甲中 N,图乙中 N。若物体上升的高度为10cm,则图甲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cm,图乙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cm。9.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验时,小明用同一个滑轮做了四次实验,前两次按图甲、乙进行,后两次按图甲、丙进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序号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拉力F/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cm1 1.0 20.0 1.0 20.02 2.0 20.0 2.0 20.03 1.0 20.0 0.7 40.04 2.0 20.0 1.2 40.0(1)分析第1、2次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 (选填“能”或“不能”)省距离, (选填“可以”或“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用图乙进行实验时,若小明将绳子的自由端沿着水平向右的方向匀速拉动,拉力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用图丙进行实验时,应沿 方向匀速拉动绳子自由端:分析第3、4次数据发现,拉力的大小总比钩码重力的一半要大,这主要是因为 。 11.2 滑轮(第1课时) 学案参考答案【典例分析】D2、B3、C4、A【当堂检测】定 改变力的方向定 20 FA=FB=FC3、动 10 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4、60 1205、15 15 17 176、动滑轮自身有重力11.2 滑轮(第1课时)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A2、C3、C4、B5、C6、B7、定 可以 等臂8、80 45 10 209、(1)不能 可以 不变 (2)竖直 动滑轮自身有重力图2图1图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2滑轮(第1课时)学案.doc 11.2滑轮(第1课时)课件.pptx 动滑轮.mp4 定滑轮.mp4 探究动滑轮特点.mp4 探究定滑轮特点.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