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时间 2023.11 授课班级 高一总课时 1 授课教时 1 授课形式 新授授课章节 名 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准备 PPT教学目标 理解主流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等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按照朝代顺序梳理文化发展的表现,落实时空观念。 通过对史料研读与分析,认识文化发展的原因。 通过对史料解读分析,理解文化体现的时代性。 感受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多元与繁荣,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教学重点 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教学难点 佛教的发展。更新、补充、删节 内 容板 书 设 计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导 入 展示祖冲之相关成就,做介绍。 学生阅读教材。 激发学生兴趣。新 授 科技 1.问:为何天体要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 学生介绍祖冲之的具体成就 2.农学与地理学 学生自主阅读圈画著名学者和作品,并了解。 教师课件补充总结。 佛教和道教的传播 出示石窟文化简介。 问:中国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教师简要介绍四大石窟修建时间 【探究】 (1)佛教盛行的原因? 材料一:从汉末魏晋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儒家的伦理纲常受到挑战,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希望于宗教。面对乱世,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材料二: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民受尽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长期的战乱又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这种情况造成了宗教流行的土壤。各族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和获得精神安慰,也有意识地提倡 。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三、文学和艺术 共同品味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欣赏顾恺之《洛神赋图》,问:顾恺之的画怎么样? 教师播放河南卫视洛神水舞,感受文化之美。 学生阅读教材寻找。 学生逐一介绍人物与著作。 学生了解。 学生集体回答。 学生观看PPT欣赏石窟。 通过史料分析,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总结。 学生评价书法。 学生自主圈画总结文学成就。 学生发表想法。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提高学生的史料研读与分析能力,落实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 教师讲解,进一步落实时空观念和美育观念。课 堂 小 结 本课讲述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这个时期是一个从大分裂到大统一的发展时期,同时也是民族交融、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开放活跃,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繁荣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到达了一个高峰,在思想、文艺、科技、文化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作 业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活跃,文学艺术风格多样。这一特点在诗歌和书法中是怎样体现的?教 后 记 本课时难度不大,较多为欣赏了解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对于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学生总结史料能力也增强了,但部分同学表现不够积极,教师要时常注意提醒。在讨论或者展示的时候学生可以更加自信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