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2.1 坚持依宪治国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体会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规定,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认同感。2.道德修养:自觉热爱宪法、拥护宪法。3.法治观念: 提高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宪法意识4.健全人格: 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5.责任意识: 培养责任意识,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宪法,遵守宪法。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1、宪法的构成与内容?2、宪法为什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3、怎样维护宪法权威?4、宪法的地位?5、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自主学习一、根本的活动准则观察宪法目录,总结我国宪法的构成?宪 法序 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143条1234时间:1954年9月20日,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时间:1975年1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时间: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时间: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12342004年宪法修正案1999年宪法修正案1993年宪法修正案1988年宪法修正案2018年宪法修正案草案5我国宪法的五次修正(知识链接)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在这部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在历时4个月的全民讨论中,广大群众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提出大量意见。全国80%左右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讨论。这部凝聚全国人民意志和智慧的宪法草案,于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公布施行。此后,分别在1988年、1993年、 199年、2004年、2018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探究一:了解宪法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情境,小组讨论:①谁领导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②全民参与讨论宪法草案意义何在?③党领导下全民参与讨论,体现了我国宪法的什么性质?④结合宪法内容,思考它与其他法律有什么不一样。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国家性质、国家制度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五十二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五十七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探究一:了解宪法笔记一:我国宪法的性质和地位、构成及内容P20、211.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143条。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不是所有问题一、性质和地位 P21二、构成 P20三、内容 P21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人民大会堂。了解宪法权威结合情境,小组讨论:①国家领导人就职抚按《宪法》宣誓,维护宪法权威的原因是什么?②此举有何意义?③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维护宪法权威?①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宪法意识,忠于宪法。②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③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笔记二:我国宪法的权威 P21、22①宪法的性质和地位——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P21②国家命运,人民利益——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P22③人民权利和自由——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P22一、为什么要维护宪法的权威?①公职人员: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宪法意识,忠于宪法。②宪法: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③全社会: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二、宪法宣誓的意义结合情境,小组讨论:①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到普通公民,国家惩治违法行为零容忍、不放松, 这给我们维护宪法权威带来什么启示??②这说明应该如何维护宪法权威?2023年,中国政府在反腐领域所展现的坚决态度和成果,不仅令世界瞩目,更为公民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标志着一个更加公正和透明的治理时代的来临。从1月至10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9721起,对114238人进行了批评教育。这些数字不仅体现了反腐工作的严肃性,也展示了对腐败无容忍的态度。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128.3万件,立案47万件,比2022年同期有所增长。这些数据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反腐惩恶的态度是严格和持续的。笔记三:如何树立宪法权威? (怎样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①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核心),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动准则。③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p22最高的法律效力02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法律,并回答哪部法律的法律地位最高 “我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我是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就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我的任务是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律。”“我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我的任务是保护环境……”“我的任务是维护交通秩序……”我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P24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2013年12月劳动教养制度被依法废除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它是依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法规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毋须经法庭审讯定罪,即可对嫌疑人投入劳教场所实行最高期限为四年的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思想教育等措施。违背了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原因违背宪法尊重保障人权的原则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阅读材料,交流感悟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P25思考:观看图片,通过对比,①请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在修改和制定上有何区别?②思考这样做的意义?①区别: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②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P25探究三:宪法和法律辨一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否意味着,我国法律体系有了宪法就可以了呢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区别:①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P24②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P25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P25联系: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P25总结笔记4: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区别+联系)02 最高的法律效力1.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2.宪法的性质/实质3.宪法规定的内容4.为什么维护宪法权威?5.怎样维护宪法权威坚持依宪治国根本的活动准则最高的法律效力6.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7.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的表现/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8.为什么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怎样认识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课堂小结:1.(2023·江苏南通·期末) 2013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31周年,也是第十三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本次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之所以要弘扬宪法精神,是因为宪法( )A.是最严厉的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B.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是我国法律的总和,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D.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B宪法不是我国法律的总和,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刑法是最严厉的法律2. (2023·山东德州·期末)我国很多法律“总则”的第一条都明确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 )①宪法与法律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④法治兴则国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不符合题意A3.(2023·河北保定·阶段练习)2023年3月1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俊臣、郭振华、何新、胡晓犁、欧阳昌琼依法进行宪法宣誓。( )①体现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②维护了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捍卫了宪法尊严③体现了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④确保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能做到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无法确保A不符合题意★ ★ 一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