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3.2青春有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我奉劝朝廷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种 话要有实质内容,行为要体现出本人的品格 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这里的“格””这里的“格”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可以理解为规格或方式。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 你会联想到什么 这个“格”是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 板,对汉字的书写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运用你的经验勇于尝试挑战成功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1、行己有耻的内涵我青春实线现,足芙实签于赤容在现明发发两 敢 尝 试 胜 于 原 地 踏 步勇于尝试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 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意思是: 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 的就不去做。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意思: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 道什么事不能做行己有耻孔子曰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我 别拦见在是红灯不堆过,危险1不分场合和场地,乱丢垃圾废弃物有所为,有所不为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 讲述了出生以来五十多年间的往事,把自己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 披露无遗:其中他忏悔了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 一次,他偷了主人家 一条漂亮的小丝带,却反过来诬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女仆因此蒙受羞 辱。时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仍隐隐作痛。阅读感悟:有知耻之心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所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之反 果影响在行的之多埠“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 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在行的之 监 管,2、 “行己有耻”的要求器探究与分享:社会生活中存在很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 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 ;遵纪守法;互相尊重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观点:错误的。理由:说谎、欺骗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还可能违反法律,是害人害己 的行为。(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不是我 我没有 别乱说撒谎三连赵国的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 之上。廉颇本就看蔺相如不顺眼,这下看他被封上卿,立马 就火冒金星,不服气了,并且暴跳如雷说:“我遇见相如,负一定要狠狠羞辱他!”判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罪‘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 “秦国不敢侵 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 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 话被廉颇听到,于是他拉下老脸,脱下战袍,心甘情愿的背 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负荆请罪”。“行已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耻而后勇。3、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塑造着我们自己廉颇葡相如列传请·道德底线—— “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法律底线—— “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孟端者参变与相赌 赌博 博 或索 强 要行财 向物他人“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旷 课 偷窃夜 不 归 宿 故意 毁 坏 财 物2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3 加强自我监控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方法与技能:止于至善阅读教材29页,思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含义是什么 大学的主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 的美德,在于鼓励人们革除身上的 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子以www.XSpic.com“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 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 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1、“止于至善”的含义 二、止于至善好 上“ 微 尘 ”青岛最亮丽的名片“ 微 尘 ”超越了一种称谓,成为不留姓名无私 奉献的公益事业的群体。 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 青岛爱心公益事业的品牌二、止于至善榜样向他学习向他看齐看见有德行或才敢的人就要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 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 的错误。见 不 贤 而 内 自 也见 贤 思 齐 焉二、止于至善孔子学习榜样助人为乐、孝亲敬长、自强不息、诚 实守信、见义勇为、爱岗敬业、热爱 祖国和人民、善良、无私奉献..我们要积极向榜样学习,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共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中的榜样思考:能成为“榜样”的人具备哪 些品质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观点一 独善其身,方能 “止于至善”。 一个人以广 阔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 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 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 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说他一事无成吗 观 点 二 仅仅独善其身是 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 会中。 一切社会的完善,都 是从个人做起, 但如果只独 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 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 必保得稳。>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 想 一 想 : “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探究与分享 P31)修 身 为 本 ( 相 关 链 接 P32)《大学》中说: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 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 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 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 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修身的功用知至 意诚 心正 修身↓核心齐家 治国 平天下修身的方法格物基础①从 点 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P29④② 寻找好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P31①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 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这是对青春最好的证 明。P32③ 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P 31 ②止于至善需要我们怎么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