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20243.2青 春 有 格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1.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1.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2.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3.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目标导航21学习内容43“止于至善”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是“行己有耻”?5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要求)?“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榜样有什么作用?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1)田字格,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对汉字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青春有格”,这个"格"是青春也需要规范、引导和约束。(2)“不拘一格”,这个“格”指规格或方式。这句意思是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这个“格”指法规。这句意思是说话有事实依据,而行为遵循法规。运用你的经验P27一、行己有耻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青春探索底线做人要遵循的基本底线孔子课堂笔记1.“行己有耻”的含义是什么?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朱熹行己有耻的要求探究与分享P28阅读感悟P28卢梭在其作品《忏悔录》中反思了自己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污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仍隐隐作痛。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行动之前审查愿望行动之中监督调节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卢梭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行己有耻的要求作弊是羞耻的考试之前考试之中考试之后我不能作弊!我作弊了吗?我没有作弊。审查愿望监督调节反思效果与影响“作弊三连问”③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情景感悟P28行己有耻的要求探究与分享P28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关于不文明行为情况的通报》:高某某(男,53岁),2月12日在熊猫基地参观时,向江月馆室外活动场内投掷物品,工作人员已将杂物清理出室外活动场。鉴于高某某的不文明参观及对大熊猫可能造成危害的行为,禁止其终身再次进入熊猫基地(含熊猫谷)参观。事件一:高某某,终身禁入!④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的要求高某某终身禁止进入熊猫基地参观,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探究与分享P28行己有耻的要求新华社报道:2024年1月29日,两辆小车司乘人员在徐闻港因排队通行问题引发口角,相关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引发关注。提示:王某拦车辱骂并用拳头打砸其他车辆,最终受到法律制裁。④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黑色商务车乘客王某下车站到白色小轿车前,拦车辱骂并用拳头打砸白色小轿车引擎盖,导致引擎盖凹陷。随后,双方各自驾车前行离开。目前,徐闻县公安局已依法对王某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500元处理。事件二:男子拦车辱骂并打砸引擎盖,行拘!如何看待王某的行为?探究与分享P28行己有耻的要求杨某某在家中玩游戏时,因游戏有“防沉迷系统”,无法长时间游戏,杨某某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有人声称可以破解游戏的“防沉迷”系统,便添加了对方的QQ进行联系,对方称只有按要求照做才能成功破解,随后在对方的哄骗胁迫下,杨某某被骗49000余元。事件三:中学生为解除“防沉迷”加QQ好友被骗4.9万⑤“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杨某某被骗,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1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增强“我不要”的力量3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加强自我监控2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增强自控力方法与技能P29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要求)课堂笔记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④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⑤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二、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3.“止于至善”含义课堂笔记止于至善含义是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① 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老板娘的行为对于我们做到止于至善有什么启示?探究与分享P29止于至善的要求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上面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探究与分享P30止于至善的要求(1)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2)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3)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4.榜样有什么作用?课堂笔记材料体现他们有怎样的优秀品质?对于我们做到“止于至善”什么启示?相关链接P31止于至善的要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至夜,王密怀金十斤以遗震。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自省慎独曾子杨震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观点一:观点二: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观点二是正确的。我们应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这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探究与分享P31他们的观点对于我们做到“止于至善”什么启示?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5.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要求) ?①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课堂笔记行己有耻的要求行己有耻的含义止于至善的含义止于至善的要求行己有耻止于至善青春有格有知耻之心树立底线意识增强自控力树立榜样养成自我省察习惯从点滴做起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课堂总结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是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课堂练习1. (2023·新疆中考真题)青春有格,这里的“格”所表达的是( )A.飞扬青春 善待青春 B.墨守成规 循规蹈矩C.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D.我行我素 唯我独尊解析:青春有格,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故C正确;C2.青年人是奋进的一代,也是敢于尝试证明自我的一代,但在青春的生命旅途中,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下列古语、格言所蕴含的道理与此无关的是( )A.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C.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D.学贵有疑D课堂练习解析:ABC三项体现了“行己有耻”,D无关。3. (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认识正确的是( )①“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②“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④“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向榜样学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课堂练习D4. (2023·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行走在这条路上,需要我们( )①与朋友坦诚相待,毫无保留 ②舍弃物质追求,养护精神③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 ④汲取榜样力量,见贤思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课堂练习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朋友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故①说法错误;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撑,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课堂练习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过说:“高尚的气节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品质。没有气节就没有香梁骨。”这种气节,要从“行己有耻”做起,做好修身的根本工作。(1)“行己有耻”的含义是什么?(2)我们该如何从“行己有耻”做起,做修身的根本工作?(2)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感,不断增强自控能力。(1)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