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课件-(共70张PPT)人教版(2019)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课件-(共70张PPT)人教版(2019)必修1

资源简介

(共70张PPT)
5.4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液是 ,分离液是 ,
CaCO3作用是 ,SiO2作用是 。
(2)分离色素的原理: 。
无水乙醇
层析液
保护色素
使研磨更充分
纸层析法
方法
(3)甲乙丙丁色素分别是 。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色素的是 ;
含量最多的色素是 。
甲(叶绿素b)
乙(叶绿素a)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变式1】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
项目 甲 乙 丙 丁
无水乙醇 - + + +
蒸馏水 + - - -
CaCO3 + + - +
SiO2 + + + -
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B
靠近滤纸最边缘的色素带颜色是?
棉线
【变式2】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 ,原因是 。
对人无害的有机溶剂(食用酒精)(2分)
叶绿素溶于有机溶剂和应考虑溶剂对人体的影响(2分)
II.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2)表中Y应该为 ,原因是 。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 。
实验中自变量的变化应有规律和
应考虑碱性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由于叶绿素破坏造成食品失绿而影响品质
酸性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
纸层析法,
其主要步骤:①制备滤纸条,②画色素液细线,
③用层析液分离色素,④观察色素带。
绿叶中色素提取液
三棱镜
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
红光、蓝紫光
光谱
吸收光谱
这4种色素捕获(吸收)什么光呢?
不同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呢?如何设计实验探究?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 。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
蓝紫光和红光
蓝紫光
植物基本不吸收绿光
(4)右图中的①是类胡萝卜素。( )
(5)叶绿体能吸收紫外光和红外光用于光合作用。( )
白光、蓝紫光和红光
幼苗的长势比较:_____________
丙>乙>甲
绿光
蓝光
可见光
Q1:植物工厂采用什么颜色的玻璃建造大棚?
Q2:若要依靠LED灯等人工光源进行补充,你会选择怎样光质的光源补光呢?
无色透明
课本p101
绿色植物细胞
光合色素
E.叶绿体具有吸收光能的功能
光合色素位于高等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
叶绿体除了吸收光能外,还有什么功能呢?
二、叶绿体的功能与结构
【资料1:1881年恩格尔曼的实验】
P101讨论1、2
【选材巧妙】
(1)好氧细菌——
(2)水绵——
(1)用极细的光束照射,目的是形成 的对比;
(2)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目的是排除对 的干扰;
(3)临时装片再暴露在光下的实验,目的是?
氧气(因变量)、光(自变量)
有光、无光
(前后对照)再次验证实验结果
【设计巧妙】
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
可确定释放氧气的部位。
【结论】
叶绿体,在光照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O2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资料2:恩格尔曼的第二个实验】
P101讨论3、4
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与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放O2。
功能1
功能2
叶绿体捕获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是?
基粒
叶绿体基质
外膜
内膜
类囊体
1
2
3
4
光合色素
5
(酶)
、酶
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叶绿体捕获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是?
在叶绿体内部巨大的膜表面上,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在类囊体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还有许多进
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判断:叶绿体内部巨大的膜表面主要指的是叶绿体的内膜。
1克菠菜叶的类囊体的总面积竟有60m2,数量众多的基粒和类囊体,有什么作用?
附着更多的光合色素和酶,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吸收更多光能,加快光合作用的速率
A.提取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B.如果以“绿叶”为实验材料,实验中没加碳酸钙也可能出现与“嫩黄叶”相似的结果C.如果将两组实验提取的色素放置在阳光和三棱镜之间,则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蓝紫光区域D.甲为“嫩黄叶”的实验结果,乙为“绿叶”的实验结果
答案:B
某兴趣小组选择了新鲜菠菜的“绿叶”和“嫩黄叶”分别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色素层析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叶绿素B.叶绿素可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用于光合作用C.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几乎不吸收绿光,而是把绿光反射出来
D.变红枫叶的叶绿体中红色色素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答案:C
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的正确顺序是(  )
A.剪碎绿叶→研磨→过滤→画滤液细线→纸层析
B.剪碎绿叶→研磨→加SiO2、CaCO3→过滤→画滤液细线→纸层析
C.剪碎绿叶→过滤→研磨→色素滤液→画滤液细线→纸层析
D.剪碎绿叶→研磨→过滤→画滤液细线→铅笔画线→纸层析
答案:A
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
A 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 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 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 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B
使柳苗增重的物质主要来自于哪里?
Q1:氧气时如何生成的?是来自于二氧化碳还是水?
Q2:有机物是如何合成的?
1937
探究1:O2如何生成?
19C末
鲁宾和卡门
希尔实验
科学界普遍认为
(CH2O)+ O2
光 能
叶绿体
C O2 +H2O
1941
1954
阿尔农
O2
光 、氧化剂
叶绿体
H2O
P103讨论1:
P103讨论2:
不能

没有排除叶绿体其他物质的影响,且没有直接观察到氧元素的转移
用什么技术手段可观察到氧元素的转移?
水的光解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同位素示踪法
1937
19C末
鲁宾和卡门
希尔实验
科学界普遍认为
(CH2O)+ O2
光 能
叶绿体
C O2 +H2O
1941
1954
同位素示踪法
阿尔农
根据所给材料,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材料:H2O,CO2,H218O,C18O2,小球藻
提出问题:光合作用中氧气来自H2O还是CO2
做出假设: 。
实验思路:第一组:给小球藻提供 ,第二组:给小球藻提供 ,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球藻产生的O2是否含有18O。
预期结果:
H2O和C18O2
光合作用中氧气来自H2O
H218O和CO2
探究1:O2如何生成?
O2
光 、氧化剂
叶绿体
H2O
水的光解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1937
19C末
鲁宾和卡门
希尔实验
科学界普遍认为
(CH2O)+ O2
光 能
叶绿体
C O2 +H2O
1941
1954
阿尔农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 ,并不来源于CO2
H2O
探究1:O2如何生成?
O2
光 、氧化剂
叶绿体
H2O
水的光解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1937
19C末
鲁宾和卡门
希尔实验
科学界普遍认为
(CH2O)+ O2
光 能
叶绿体
C O2 +H2O
1941
1954
阿尔农
探究1:O2如何生成?
O2
光 、氧化剂
叶绿体
H2O
水的光解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 ,并不来源于CO2
H2O
补充:DCPIP是一种蓝色染料,能被NADPH还原成无色。在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DCPIP,给予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释放,溶液变成无色。由此说明水的光解还相伴随着 。
NADPH的合成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联系
探究1:O2如何生成?
条件: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①水的光解:
③ATP的合成:
类囊体薄膜
光、
光合色素
光能→ATP、NADPH中的化学能
H++ NADP+
NADPH
+ e-

(活泼的还原剂、储存能量)
、酶等
ADP +Pi+能量

ATP
H2O → O2+H++e-


光反应阶段
②NADPH的合成:
探究2:(CH2O)如何生成?
拓展补充:
【卡尔文实验】给容器内的小球藻提供14CO2,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并立即杀死小球藻,分离光合产物,并检测其放射性。
实验结果1:时间间隔为几分之一秒时,含14C的产物只有C3。
实验结果2:时间间隔为5s时,含14C的产物只有C5、(CH20)。
实验结果3:时间间隔为30s时,含14C的产物只有C3 、C5、(CH20)。
根据实验结果尝试分析14C的转移途径。
卡尔文继续研究CO2量的变化对C3、C5的影响,部分实验结果如下
探究2:(CH2O)如何生成?
条件: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① CO2的固定:
叶绿体基质
NADPH、ATP
ATP、NADPH中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C3
(CH2O) + C5
、酶等
CO2 + C5 2C3

H+
e_
暗反应阶段
② C3的还原

ATP、NADPH的分解
请写出14CO2 中C的转移途径
14CO2 14C3
(14CH2O)
14C5
(卡尔文循环)
1. 光反应 暗反应(碳反应)
场所
物质变化 ①水的光解: 。 ① :

② : 。 ② :

③ : 。
能量变化
课前默写(不用抄题):
科学家提取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将叶绿体膜破坏,分离出基质和基粒,用来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如下表,表中“+”表示有或添加,“-”表示无或不添加)。下列条件下能产生葡萄糖的是(  )
选项 场所 光照 CO2 ATP NADPH C5
A 基质 - + - + +
B 基粒 + + - - +
C 基质和基粒 - + - - -
D 基质和基粒 + + - - +
答案:D
CO2
O2
NADPH
NADP+
ADP、Pi
ATP
C5
2C3
CO2固定
C3还原
水的光解
卡尔文循环
光合色素
吸收光能是否需要酶催化?
思考1:ADP、Pi、NADP+的转移方向?
从 叶绿体基质 到 类囊体薄膜
思考2:停止光照,CO2供应充分,暗反应能否持续进行?理由是?
思考3:给予光照,停止CO2供应, 光反应能否持续进行?理由是?
物质联系:
能量联系:
暗反应
光反应
ATP、NADPH
ADP、Pi、NADP+
光能→ATP、NADPH中的化学能
→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
紧密联系,能量转化与物质变化密不可分
思考: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植物进行实验。甲光照10分钟后黑暗处理10分钟;乙光照5秒,黑暗处理5秒,交替进行持续20分钟。比较两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甲 乙。

乙处理中,光下产生的NADPH、ATP能及时再生,
并及时参与暗反应,提高了光合作用的产物。
判断:
1、光反应中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只储存于ATP中。
2、光反应产生的ATP不能用于植物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
3、水的光解需要酶的催化,光合色素吸收光能需要酶的催化。
4、暗反应只能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
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
项目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场所
条件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联系 叶绿体类囊体膜
叶绿体基质中
需光、色素和酶
需多种酶
①CO2的固定:
②C3的还原:
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的比较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暗反应为光反应补充了 。
光能
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定
的化学能
①水的光解(分解为O2和H+)
②ATP和NADPH的合成:
NADPH和ATP
ADP 、Pi和NADP+
紧密联系,能量转化与物质变化密不可分
(书P104)
NADPH和ATP
1、在长期黑暗环境下,叶绿体能进行暗反应吗?
2、不提供CO2,只给予光照,小球藻能独立地进行光反应吗?为什么?《大本P82 左下》
1.将植物由光照环境迅速转移至黑暗环境后(CO2浓度不变),短时间内叶绿体内的C3含量 (增加/减少),其含量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

C3还原 (C3消耗量)
光照减弱
ATP和NADPH
C3 ↑
增加
CO2浓度不变
CO2固定 (C3生产量)
考虑来源、去路!!
四、物质含量变化问题
2.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短期内叶绿体中ATP、ADP、NADPH、NADP+ 短期内的含量变化__________
光质↑
光反应↑
NADPH生成↑
ATP生成↑
ADP、NADP+ ↓
CO2浓度不变
ATP、NADPH消耗不变
ATP、NADPH↑


四、物质含量变化问题
1.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期内NADPH、NADP+的含量变化为: 。
2.默写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3.归纳产生ATP,消耗ATP的生命活动。
课前复习
1、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 P105
2、光合速率表示方法:
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糖类(有机物)制造速率
O2生成速率
CO2固定速率
(光合速率)
五、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O2
CO2
H2O
光能
叶绿体
(CH2O)
+
+
温度
CO2浓度
根据反应式说出影响光合速率因素有哪些

矿质元素
光照强度
光质

光合色素
1、内因(植物自身因素)
1)光(光照强度、光质)
2)CO2浓度
3)温度
4)水 5)矿质元素(无机营养) 6)病虫害
3、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
主要
2、外因(环境因素)
——光合色素含量、酶数量/活性
4、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书p105)
控制变量 变量的设置或检测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强度
圆叶片的大小、总数量, CO2浓度、温度、LED灯的功率
调整光源与烧杯(叶片)之间的距离
观测单位时间内叶片上浮的数量
相同且适宜浓度NaHCO3溶液
冷光源
黑暗处
2.预处理: 按照下图操作,反复几次,除去叶肉细胞间隙气体,叶片全部沉到水底(why?),然后取出。
抽气后,叶片下沉的原因:
抽气后,细胞间隙充满了水
1.制作圆形小叶片:打孔,避开大的叶脉?
3.准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
防止叶片进行提前进行光合作用
光照一段时间后,叶片上浮的原因:
光合作用后,细胞间隙充满了氧气
叶脉中无叶绿体
CO2浓度、 温度
判断: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可通过提高温室中CO2浓度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小本p39:8A)
适当补光
主要限制外因:
4、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书p105)
结论:
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速率)越大。
进一步探究:若想利用小叶上浮数量法探究CO2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如何改变操作?
三组加入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
保持灯与烧杯距离相同;
其他操作不变。
5、CO2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P
结合右图分析,大棚种植时具体可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光合速率?
②“正其行,通其风”
作用: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并产生CO2供农作物利用。
光照强度、温度
③施有机肥
①投入干冰
(受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叶片气孔开闭情况影响)
主要限制外因:
5、CO2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课本P104第3段:
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CO2
最适温度
应用:结合上图分析,如何能有效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低温度,保证有机物积累较多,提高蔬菜产量。
6、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应用:
思考:干旱早期植物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抑制光反应还是暗反应?
合理灌溉,防止干旱
干旱早期(缺水),植物为了降低 作用而关闭 ,导致 ,影响植物的 阶段,光合作用 。
蒸腾
部分气孔
暗反应
CO2进入受阻
减弱
导致气孔关闭的常见环境因素:
干旱、高温
7、H2O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但不能继续增强,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  )
A.水分解产生的NADPH的数量不足B.暗反应过程中C3的产生量不足C.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的ATP的数量不足
D.水分含量减少答案:B
(N---叶绿素、酶及ATP等)
(P---ATP及类囊体膜等)
(Mg---叶绿素)
合理施肥
应用:
举例说明,为什么缺Mg、N、P等矿质元素会抑制光合速率?
7、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课本P106 拓展应用1
(1)7—10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12时左右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14-17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本题提供的信息,提出提高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一些措施。
光照强度不断增强
温度升高,蒸腾作用加强,为减少水分蒸发,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光照强度不断减弱。
光照强度、温度
控制光照强度、温度等。如适时补光、遮阴、喷淋降温等。
观测到的O2产生量=光合作用实际的O2产生量-呼吸作用的O2消耗量
真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净光合速率


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吸收
固定
净光合
真光合
产生
释放
①文字描述
净光合
真光合
描述 真光合 净光合
CO2
O2
有机物
固定量
吸收量
产生量
释放量
制造量
积累量
思考:
1、如何测量绿色植物的呼吸速率?
2、如何测量绿色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黑暗中吸收O2的速率
/黑暗中释放CO2的速率
真光合速率=
CO2的吸收速率+黑暗中释放CO2的速率
O2的释放速率+黑暗中吸收O2的速率
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只进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黑暗)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②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强度
下图表示夏季某地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下列能正确表示E点时单位时间内棚内植株固定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之比(体积比)的是(  )
答案:B
O2产生速率
净光合速率
③曲线判断
CO2吸收量
真正光合速率
光照强度
CO2释放量
0
B
C
D
A
0
呼’=光’
只进行呼吸作用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呼吸速率
光饱和点:
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
(1)细胞呼吸的强度是 。 (2)C点的真正光合作用强度 = _________ (3)若一天光照24小时,光照强度大于 点,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6
4
有机物制造量/CO2固定量
/O2产生量
【变式】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该玻璃罩内CO2浓度一天24h的变化情况。
(1)图中D点时,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速率。
(2)一天中,植物是否生长了?原因是?
等于
是。一天内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说明一天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大于 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有机物积累。
课前小测:
文字描述 真光合 净光合
CO2
O2
有机物
1.
3.植物一天能否生长的判断依据是: 。
4.右图b-c段细胞内C3积累速率的变化趋势是 ,原因是 。
2.若以CO2作为观测指标,可如何测定植物的真光合速率?
下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左移
C.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D.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答案:B
下图表示在光照下和黑暗中温度对某种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影响。已知除了温度变化之外,其他环境条件(如光照强度等)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中曲线无法确定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
B.光照下CO2的吸收量表示光合作用所同化的CO2量
C.图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大小关系是?)
D.环境温度超过25 ℃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减少
答案:A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mg·h-1)。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A)
项目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CO2的吸收量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CO2的释放量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 ℃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5 ℃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C.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在20 ℃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在10 ℃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30 ℃时的2倍
1天积累多少有机物如何计算?
七、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
②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测定的速率是 。
③如果要测定实际光合速率,还需测定是 ,如何设计实验?
净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置于黑暗条件,NaHCO3溶液更换成等量NaOH溶液,其他条件不变
黑暗
④如何排除物理误差,校正装置?
换成等量同种杀死的植物,其他条件不变
光下
①液滴移动取决于:瓶中_______含量的变化
O2
《大本》P134:2下表是采用黑白瓶(不透光瓶和可透光瓶)测定夏季某池塘不同深度水体中初始平均O2质量浓度与24 h后平均O2质量浓度,并比较计算后的数据。
水深/m 1 2 3 4
白瓶中O2质量 浓度/(g·m-3) +3 +1.5 0 -1
黑瓶中O2质量 浓度/(g·m-3) -1.5 -1.5 -1.5 -1.5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深1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24 h制造的氧气为 3 g/m3
B.水深2 m处黑瓶中水生植物不能进行水的光解,但能进行C3的还原
C.水深3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产生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D.水深4 m处白瓶和黑瓶中的水生植物均不进行光合作用
七、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
想要测定真光合速率还需要什么条件?
CO2+H2O (CH2O)+O2

NH3+O2 HNO2+H2O+能量
HNO2+O2 HNO3+能量
八、化能合成作用
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
代表生物:硝化细菌
绿色植物、蓝细菌、硝化细菌
自养生物还是异养生物?
自养生物:
p102
(1)CO2浓度增加,作物光合作用速率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
CO2增加,其单位时间内与C5结合形成的C3也会增加,暗反应加快,因此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光反应也加快,故光合作用速率增加。
(2) 在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因素可能是 。
NADPH和ATP的供应限制;
固定CO2的酶活性不够高、
C5的再生速率不足、
有机物在叶绿体中积累较多,抑制暗反应进行等制约因素。
(3)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有人推测可能是因为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而降低了固定CO2的酶的活性。这一推测成立吗?为什么?
可能成立,若植物长期处于CO2倍增下,降低了固定CO2的酶含量或者活性,当恢复到大气CO2浓度后,已经降低的固定CO2的酶的含量或活性未能恢复,又失去了高浓度CO2的优势,因此会表现出比大气CO2浓度下更低的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