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学习目标】1.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皮肤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能够指导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避免诱因,预防病情加重。2.熟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要点和辅助检查方法。3.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案例导入患者,女,32岁。全身小关节疼痛2年,面部出现蝶形红斑,且日晒后明显加重。发热、全身浮肿、尿量明显减少2个月入院。检查:T-38.3℃,P-110次/分,R-24次/分,BP-100/60mmHg,面部有蝶形红斑,双侧手掌、足底可见片状红斑。肾功能检查异常,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初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请思考:1.为什么该患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2.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什么会有面部蝶形红斑和肾功能检查异常?3.如何指导患者的皮肤和饮食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是一种以多器官、多系统损害,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且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征。有内脏损害者预后较差。本病在我国患病率为0.7~1/1000,高于西方国家报道的0.5/1000,尤其20~40岁育龄期女性多见。有明显家族倾向。【病因病理】1.病因(1)遗传因素:(2)性激素:女性患者明显多于同龄男性,其患病率在更年期前阶段为9∶1;老人及儿童为3∶1;均有雌酮羟基化产物增高;妊娠可诱发本病或加重病情。(3)环境: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日光过敏,紫外线使皮肤上皮细胞出现凋亡,抗原暴露而形成自身抗体。2.病理(1)基本的病理改变:结缔组织的纤维蛋白样变性、坏死性血管炎。(2)特征性病理改变:①狼疮小体(苏木紫小体):为诊断本病的特征性依据。②洋葱样改变:小动脉周围出现显著向心性纤维组织增生,尤其以脾动脉最明显。③狼疮样肾炎: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损伤。【临床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差异较大。起病可为爆发性、急性或隐匿性,可出现单一器官受累或多个系统同时受累。病程呈缓解与发作交替过程。1.全身症状发热是大多数患者常见的症状,约90%患者出现各种热型,伴有疲倦、乏力、体重减轻及淋巴结肿大等。2.皮肤与黏膜约80%患者有皮肤损害,表现多种多样。最具特征者为面部蝶形红斑,常发生在皮肤的暴露部位,如颧颊,经鼻梁融合成蝶翼状;还可出现各种皮疹,如盘状红斑、红点、斑丘疹、紫癜或紫斑、水疱等;手指末端和甲周也可出现红斑。此外,约40%患者有明显光过敏现象,受日光或其他来源的紫外线照射后出现面部红斑;约40%的患者有毛发脱落;尚可有网状青斑、口腔溃疡、雷诺现象等。3.关节与肌肉约85%的患者有关节受累,以关节肿痛为首发症状,近端指间关节、腕、膝和掌指关节最常受累,呈对称性分布,大关节较少累及。部分可伴有关节炎,一般不引起关节畸形。约40%可有肌痛,有时出现肌炎。4.肾肾损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表现。几乎所有患者不同程度肾脏损害,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类似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样表现,重症晚期患者可有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尿毒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死亡原因。5.循环系统约30%患者有心血管表现,其中以心包炎最为常见。10%患者可有心肌炎,10%有周围血管病变,如血栓性静脉炎等。6.呼吸系统约有10%患者发生急性狼疮性肺炎,其特征为双侧弥漫性肺泡浸润性病灶,慢性者则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病变多在双下肺。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及呼吸困难等。35%患者可有单侧或双侧胸膜炎。7.消化系统约30%患者有食欲不振、腹痛、呕吐、腹泻、腹水等。少数可出现急性腹膜炎、胰腺炎、胃肠炎等各种急腹症。肠壁或肠系膜血管炎可引起胃肠道出血、坏死、穿孔或梗阻。8.神经系统约20%患者有神经系统损伤。脑损害最多见,可表现为严重头痛、精神障碍、癫痫发作、偏瘫等。脑损害症状提示病情严重,往往预后不佳。此外亦可出现脑神经与外周神经的病变。9.血液系统表现为轻、中度贫血,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少数出现溶血性贫血,约20%患者出血局部或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15%患者出现脾大。【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常有贫血,可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沉增快;肝功能和肾功能出现异常。2.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抗核抗体敏感性强(95%),但特异性差;抗Sm抗体敏感性差,但特异性较强(99%);抗ds-DNA抗体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中等。免疫病理学检查方法有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和皮肤狼疮带试验。3.其他CT、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有利于发现出血性脑病、肺炎及心血管病变。课堂互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目前普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肾脏病变、神经病变、血液学疾病、免疫学异常、抗核抗体异常。符合其中4项及以上者,可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要点】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虽无特效疗法,但合理治疗可以控制病情活动。故应早诊断,早治疗。在防治病因及一般治疗基础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1.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用于发热、关节肌肉炎症疼痛、浆膜炎等,而无明显内脏或血液病变的轻症患者、肾炎者慎用。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等。2.抗疟药氯喹口服后主要积聚于皮肤,能抑制DNA与抗DNA抗体相结合,具有抗光敏和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的作用。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药物,适用于急性暴发性狼疮、脏器受损(心、肺、肾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常用泼尼松长期小剂量服用。病情突然恶化的狼疮性肾炎和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可采用大剂量短期冲击疗法。由于用药量大,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4.免疫抑制剂病情反复、重症患者等宜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5.其他中药雷公藤对狼疮肾炎有一定疗效。【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疾病所致的血管炎性反应因素有关。2.疼痛:关节疼痛:与关节免疫反应有关。3.口腔黏膜改变:与自身免疫反应、长期使用激素等因素有关。4.焦虑:与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面容毁损及多脏器功能损害有关。5.潜在并发症 慢性肾衰竭。【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1)环境与休息: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病床易安置在无阳光直射的地方,并设有遮阳的窗帘。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保护脏器功能,预防并发症。(2)饮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忌食含有补骨脂素的食物,如芹菜、无花果、烟熏类、蘑菇等食物,戒烟酒,禁咖啡。(3)口腔护理: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有口腔黏膜破损时,每日晨起、睡前和进餐前后漱口;有口腔溃疡者,漱口后用中药冰硼散或锡类散涂敷溃疡部,促进其愈合;合并感染者遵医嘱局部使用抗生素。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体重,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水肿的程度、尿量、尿色、尿液检查结果的变化,监测血清电解质、血肌酐、血尿素氮的改变。3.对症护理皮肤和关节疼痛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本模块“项目一:风湿性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①雷公藤:不良反应如对性腺的毒性,可发生停经、精子减少,亦有肝损害、胃肠反应、白细胞减少等。②氯喹:长期应用可引起视网膜退行性变,应定期检查眼底。③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护理参见本模块项目一内容。5.心理护理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做好心理疏导,排除对治病不利的因素,使其了解本病并非“不治之症”,若能及时正确有效治疗,病情可以长期缓解;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强患者自尊心和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健康教育】1.生活指导注意个人卫生,学会皮肤护理,切忌挤压皮肤斑丘疹,预防皮损和感染;避免一切可能诱发本病的因素。教会患者及家属尽早识别疾病的变化,如患者出现水肿、高血压及血尿等可能是肾损害的相应表现,应及时就诊。2.疾病知识指导讲明本病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树立治病信心,保持心情舒畅。坚持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等,并教会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定期门诊复查,争取病情稳定,减少复发。复习思考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典型的皮肤损害是什么?2.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脏器损害是什么?3.如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