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问学:【课标要求】
1.认识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德里苏丹国在西亚、南亚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中古时期日本和朝鲜半岛地区对中华文明的吸收,增强对中华文明圈的理解。
导学:【自主探究】
1.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的盛况?(划书)
2.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划书)
3.奥斯曼帝国兴起、建立、扩张的过程,地域范围?(划书)
4.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是?地位如何?首都?帝国对世界贸易影响?(划书并写出)
5.笈多帝国政治状况?宗教?(划书)
6.德里苏丹国的政治状况?宗教?(划书)
7.简述日本政治体制发展情况?(划书并写出)
8.列举朝鲜吸收中华文明的表现。(划书并写出)
互学:【合作探究】
探究一:文明交汇——亚洲地跨亚非欧大帝国的文明遗产
材料一 
材料二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也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再如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改造,并于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曦《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经济繁荣的原因》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文化上的贡献。
(2)根据史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探究二:兴衰沉浮——中古时期亚洲不同文明的区域特色与交流互鉴
材料三 奥斯曼国家拥有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其中最精良部分是苏丹直辖的近卫军,约1万至1.5万人左右,近卫军主要从巴尔干征集优秀少年儿童,施以严格教育和训练长达后补充近卫军。近卫军纪律森严,终身服役,不准结婚,待遇优厚,享有特权。
—朱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四 奥斯曼帝国每定都一处,皆大幅改革当地经济,使其成为新政经中心。诸如布尔萨、埃迪尔内(哈德良堡),伊斯坦布尔皆然。因商人及工人对于创造大都会尤其重要,穆罕默德二世与其继承人巴耶塞特二世鼓励欧洲各地之犹太人移居伊斯坦布尔。
—维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P24探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的原因。
材料五 古代朝鲜文化打上了中国文化影响深刻的烙印,如提倡儒学,实行科举制,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培养国王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另外,中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就传入朝鲜,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
一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阅读材料并根据教材P25说明古代朝鲜是如何借鉴中国文化的。
习学:【巩固练习】
1.大化五年(649年),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并建立“置八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材料中这项改革措施的作用是( )
A. 编订律令法典,建立起法律体系 B. 庄园经济形成,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 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 武士集团形成,促进了日本进步发展
2.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 )
A. 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 B. 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
C. 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 D. 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
3.幕府时代,日本统治者曾告诫农民:“随便将萝卜叶、豇豆叶、大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这些东西掺上些杂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这表明日本( )
A. 统治者提倡节俭 B. 统治者关心民众的生活
C. 农民的生活困窘 D. 农民被剥夺了政治权利
4.德里苏丹国废除了印度传统的官吏世袭制度,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边远地区分布着印度教王公统治的众多土邦。这些土邦在承认德里苏丹国的宗主权和缴纳贡税的条件下,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这说明( )
A.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印度教仍是国家的主导宗教
C. 不同土邦间的对立非常严重 D. 印度王公的各种特权被取消
5.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是在( )
A. 8世纪中期 B. 9世纪中期 C. 10世纪中期 D. 11世纪中期
6.下列对奥斯曼最高统治者苏丹的表达正确的是( )
①宗教领袖 ②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③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④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7.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 )
A. 中国人 B. 阿拉伯人 C. 法兰克人 D. 罗马人
8.下列关于中世纪的朝鲜,说法正确的是( )
A. 7世纪新罗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 10世纪新罗人建立了百济王朝
C. 百济王朝实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D. 新罗大将李成桂改国号为朝鲜一
9.公元8世纪,穆斯林统治下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 )
A. 罗马帝国 B. 拜占庭帝国部 C. 阿拉伯帝国 D. 蒙古帝国
10.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这是在
A. 15世纪后期 B. 16世纪中期 C. 16世纪后期 D. 15世纪中期
11.下列关于中古时期印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笈多帝国兴起于恒河流域 B. 印度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
C. 德里苏丹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D. 德里苏丹重要职位由印度教徒担任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奈良时代(710—794年)的日本绘画的主题都基于中国汉诗和风俗,模仿中国绘画技法,因此被称为“唐绘”。唐朝末年,以日本停止遣唐使为分界线,日本本土绘画样式逐渐形成。
“大和绘”是相对于“唐绘”而言的绘画,采用日本画题,多反映贵族生活,运用日本的绘画技巧创作。绘卷是其重要种类,类似现今的连环画,将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转化为视觉艺术,供皇室和贵族赏玩,如《源氏物语绘卷》等。
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这一时期绘画开始注重“英雄”传记里的插图,《平治物语绘卷》描绘了武士在战场上厮杀的场面。
17世纪,德川幕府的统治确立。此后,日本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市民文化日渐繁荣并逐渐取代贵族与武家成为新生文化的创造者,艺术家通过各阶层形象描绘与人民息息相关的生活。18世纪艺术家葛饰北斋借鉴了西方透视学和明暗技法,使画面的空间感加强,突破了传统浮世绘平面装饰效果,《神奈川冲浪里》是其代表作。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阐释8世纪以来日本绘画发展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