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课标导航·明方向】
1.阐释人类社会基本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不同。
2.阐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同。
3.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
4.评析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构建体系·拓认知】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自主学习·探新知】
(一)原始社会
1.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 ,也是 ,是人类社会的童年。
2.生产力水平: 。旧石器时代,主要以 为主,新石器时代, 开始出现。
3.生产关系的特点:人们 , 生产资料,在生产者结成 的关系, 劳动产品。
4.社会制度: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 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制度下, 人们通过 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 共同讨论决定。
5.私有制的产生
①原因:随着 的发展, 逐渐盛行。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 ,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 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 转为 。
②标志:
6.原始社会的解体:随着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
(二)奴隶社会
1.基本阶级: (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2.主要矛盾: 之间的矛盾。(奴隶主残酷剥削和压迫,奴隶反抗)
3.国家的产生: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了 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国家是 不可调和的产物,是 的工具。)
4.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①奴隶主 ;②奴隶 ,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 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 。
5.评价: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 的广泛使用、 的出现、 的发明和应用、 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
(三)封建社会
1.基本阶级:
2.主要矛盾: 之间的矛盾。
3.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的广泛使用,耕作技术、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发展起来。
4.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① 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 等方式,占有农民 ;②农民有一定的 ,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 ,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5.地主阶级的统治手段①经济剥削: 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阶级通过
(主要方式)、高利贷的方式剥削农民。②政治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 、 。③思想钳制:散布封建 、传播封建道德、鼓吹“ ”,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四)资本主义社会
1.基本阶级:
2.主要矛盾: 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①萌生:封建社会后期,随着 和 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②基本条件:要有大批失去 、有 ,能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要有大量货币当做资本。
③特点: 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 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 。
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①确立的标志: 的胜利
②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
的巨大飞跃;促进了 的解放,使 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5.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
①基本特征:
②主要表现:大量商品 ,大量生产资料 ;大批生产企业、银行 ,大批工人 ,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③直接原因: 的矛盾; 之间的矛盾。
④根本原因: 之间的矛盾。
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①内容: 之间的矛盾。
②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 的对立
③地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 。
7.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 所取代(历史必然性)虽然这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但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知识辨析·强思维】
1.在氏族议事会,只有氏族中的成年男性能够平等地行使表决权。
2.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原始社会的国家。
3.旧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4.生产工具和牲畜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5.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的出现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6.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财产,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的劳动成果。
7.在封建社会,农民一无所有。
8.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9.封建等级制度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10.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绝对过剩。
1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13.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课堂检测·固双基】
1.考古专家在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发现了一万多年前的通体磨光石器和用火遗存,研究发现该遗址文化堆积跨越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整个新石器时代。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该遗址中的遗存见证了
①私有制确立和贫富分化加剧 ②生产资料由公有转化为私有
③全体成员共同决定氏族大事 ④用铁制弓箭进行的狩猎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卢梭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平等有两种:第一种是自然、生理上的不平等,例如年龄、健康状态、智力水平、体力状况等;第二种不平等,是精神、地位、特权、财富等的不平等,这并不是什么“上帝的安排”,而是进入社会之后的产物。据此,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是一个只有自然和生理上不平等的理想社会
②私有制的出现使得天然的不平等在生产领域被放大
③生产力的发展是“第二种不平等”产生的根本原因
④国家的建立使得贫富分化加剧,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奴隶社会奴隶主残酷压迫和剥削奴隶,人们却把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代替称之为“历史的巨大进步”。这主要是基于
①奴隶制的建立,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奴隶社会使人类摆脱蒙味野蛮的状态
③奴隶主享有文化教育等特权,进入文明时代
④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生产有了巨大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国最早铁农具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子》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现一批铁农具。相对于石器、木器、骨器、青铜器,铁器的使用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兴起。由此可以推断
①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新农具的使用助力封建社会的萌芽和发展
③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用铁农具耕种土地是封建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江苏省百校联考)恩格斯曾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使用奴隶服役。为了能使用奴隶,必须掌握两种东西:第一,奴隶劳动所需的工具和对象;第二,维持奴隶困苦生活所需的资料。因此,先要在生产上达到一定的阶段,并在分配的不平等上达到一定程度,奴隶制才会成为可能。”恩格斯的这段话主要说明
A.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 B.奴隶的全部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
C.奴隶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D.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6.2022年7月10日,“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北京开幕。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至公元476年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发展的文明。古罗马文明时期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则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经了东周(包括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几个朝代。由此可以判断出
①在中国的春秋时期,私有制逐渐确立起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②在中国的秦汉时期,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判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③在古罗马文明时期,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作技术明显进步
④在古罗马文明时期,双求阶级和奴求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解放前,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全体社会成员依其血缘关系、生产资料占有和在生产中的地位,分为黑彝、曲诺、阿加、呷西四个等级,黑彝是统治等级,其余三个是被统治等级。奴隶主把奴隶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对他们任意驱使、凌辱、摧残、屠杀和买卖。面对奴隶主的残酷刹削和压迫,奴隶们一直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据此,合理结论是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仅获得归自己支配的少量的劳动产品
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退步④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人文明时代了。对恩格斯的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最早国家的建立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
②“设防城市"体现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高峻的墙壁”体现了原始社会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过渡
④这些城市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法国,由于封建割据,商人们把商品从法国东部运到西部要额繁交纳关税,货价要比原价高20倍。这表明
①封建制下商人们没有人身自由
②没有统一的市场资本主义就不能发展
③封建割据是市场规模扩大的一大障碍
④封建制生产关系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近年来,美国“混乱”特续发酵: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美式民主制度受到冲击,种族暴力事件频发,通胀水平不断攀升,等等。这些现象根源于
A.生产社会化的无限扩大 B.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不盾
C.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 D.贫富分化加剧的社会现实
11.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不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以下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产过剩是社会生产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不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③生产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有限的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危机的直接原因
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这说明
①生产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灭亡的总根源②消灭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对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目前、欧美发达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财富资源过度向富人集中,财富分布不均、贫富差距过大,大部分老百姓没钱消费,导致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从而导致经济衰退。由此可知
①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会导致生产绝对过剩 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
③需求不足是发达国家财富资源过度集中的根源④经济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美国正经历疫情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7月28日公市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GDP已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美国如果不能通过实施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调控走势,2023年或将正式进入衰退进程中。这表明
①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私有制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阻碍
②经济危机仅靠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的努力无法得到根本地解决
③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可以有效化解经济风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列宁指出,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在形式上被承认的自由竞争的一般架子依然存在,而少数垄断者对其余居民的压迫却更加百倍地沉重、显著和令人难以忍受了。这说明
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固有弊端
③无产阶级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有着根本对立④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杜甫的《兵车行》中这样写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材料二 《汉书》中写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材料三 民谣:农民头上三把刀,租重、税重、利息高。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体现了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有哪些?
(2)分析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什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指出“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邓小平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发展阶段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1 ACAAA DCADB BCCD
15. (1)材料体现的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有:收取地租、强迫从事各种徭役、缴纳苛捐杂税、利用高利贷等。(2)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6.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是曲折漫长的过程,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