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专题9 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第三章 法律常识一、选择题1.午休时间,同宿舍的同学都休息了,小松还在大声地朗读英语。室友多次提醒,他却说:“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干涉。”对小松的观点,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小松的观点正确,每个人都有学习的自由和权利B.小松的观点错误,在午休时间他没有认真学习的权利C.小松的观点正确,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他人不得干涉D.小松的观点错误,公民应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D甘肃省各市州人民政府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发布公告,公开受理人民群众对各部门各单位和公职人员工作作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据此完成2~3小题。2.甘肃省各市州人民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 )A.监督权 B.平等权 C.选举权 D.劳动权A3.实施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②赋予人民更多权利③规范政府权力运行 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4.几位同学就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展开如下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小海:我哥哥有幸当选为某区人大代表,享受了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小丽:我积极参加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并且提出建议,是正确行使了监督权小豪:公民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是履行了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小瑞:我同桌因家庭贫困,在国家帮助下继续完成学业,享受了物质帮助权A.小豪和小瑞 B.小海和小瑞C.小丽和小豪 D.小海和小丽C5.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取消了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方面的部分限制。这样能够( )A.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充分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B.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充分享有政治权利C.加快城市教育的发展速度D.提高农民工的素质A6.法治宣传周活动中,几位同学准备以“我国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为主题,拍摄一组微视频。以下素材与这一主题相符合的是( )①市民老张在区人大代表选举中投下庄严一票②中学生小嘉全面发展,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③法律规定公民应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开展工作④大学生小海应征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7.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乱停乱放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小丁同学用小刀在违规停放的车辆上划痕,以此来教训车主。对此,正确的评价是( )①车主乱停乱放是违背公德和法规的表现②小丁的行为是正义的,有利于惩戒此类违规行为③小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能做到对他人、社会负责④解决办法很多,做事不可任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D8.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大学生小秦的以下做法与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对应正确的是( )A.参加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选举权B.看到有人抹黑新疆棉,发文辩驳——监督权C.制止同学给自己起侮辱性绰号——姓名权D.在网上为两会建言献策——文化权利A9.下面漫画《不同待遇》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法定义务,不可推卸 ②要真诚待人,友好合作③权利和义务,可以割裂 ④权利和义务,相互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C10.张某自愿应征入伍,后以无法适应部队工作生活为由拒服兵役。2023年2月,沙洋县人民政府发布对其拒服兵役的处罚通告,决定给予张某罚款34 584元、二年内不得升(复)学、撤销义务兵优待等处罚。这启示我们( )①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法定义务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③法律要求做的事情必须去做④拒服兵役应给予刑罚处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11.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从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角度看,下列行为中正确的是( )A.某高校研究生朱某将内部研究论文发布到网上B.一游客在军事禁区偷拍照片C.一位渔民捕鱼时打捞到一个类似鱼雷的东西,当即打电话通知国家安全部门D.某居民在修建自家住房时将国防通信光缆挖断C12.2023年7月12日,一则“哈市某某高校爆炸了”的虚假视频在网络上传播,造成了不良影响。经查证,该视频是孙某发布的,孙某因涉嫌散布谣言、发布虚假信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10日并处500元罚款的处罚。这一案件启示我们( )A.公民行使权利和自由要合法合规 B.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C.规则限制自由、影响自由 D.公民不享有言论自由A二、非选择题13.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成了人们的必需品。自从有了网络,人们便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人们可以在各种网络空间、论坛上畅所欲言。有人认为:“网络是自由的,网民言论不受约束。”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①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两则漫画分别维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国家维护公民的这些权利有什么重要意义?漫画一维护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漫画二维护了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意义:①人格尊严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公民权利也为我们的人生幸福提供保障。②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我国法律禁止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③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2)请你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角度分析漫画一中被追责人物的行为。漫画一中的人物的行为是错误的。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漫画一中的人物在行使言论自由时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③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④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⑤我们要依法行使公民权利,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围绕“权利和义务”话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知权利】小明从小喜欢创作校园漫画。七年级时,征得爸爸同意后,小明和爸爸一起联系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漫画。为了这次出版,他花光了积攒多年的压岁钱。一天,小明在放学路上发现有些市场管理人员在维持市场秩序时态度粗暴,于是写信给有关部门,建议工作人员文明执法。【明义务】小明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边防部队服役。退役后,他自主创业,守法经营,按规定纳税,同时悉心照顾年迈的父母。小明虽然赚钱不多,但家庭和谐幸福。【辨是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任性”的行为:自习课上,有的同学乱喊乱叫,影响他人学习;电影院里,有的观众不停谈论电影情节,干扰他人观影;动车上,有的乘客播放视频外放音量过大,妨碍他人休息……(1)请你说说小明享有了哪些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履行了哪些宪法规定的义务。基本权利:出版的自由、监督权、财产权、劳动权。基本义务: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劳动、遵守宪法和法律、赡养扶助父母。(2)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角度,对【辨是非】中这些“任性”的行为进行评析。这些“任性”的行为都是错误的。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权利相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②这些“任性”的行为只顾行使自己的权利,而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3)上述材料中“任性”行为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依法行使权利?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④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共20张PPT)专题8 特殊保护 自我防范第三章 法律常识一、选择题1.某市政府安排公安、工商、教育、文化、卫生等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治。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C.政府保护 D.司法保护C2.为创建平安校园,武汉市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消防演习、疏散演练、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些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B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有利于减轻青少年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政府保护C.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B4.赵某将自己的楼房出租给王某做生意。租期满后,王某却以诸多理由长期占用房子,拒不归还。赵某应该( )A.通过诉讼,请求法院强令王某返还楼房B.通过诉讼,请求法院追究王某刑事责任C.敢于作斗争,带朋友抢回自己的财产D.采用非诉讼这一最正规的手段维权A5.《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新修订)》规定,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内容,定期开展未成年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按照规定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设心理辅导室。该规定的实施有利于( )A.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B.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C.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D.让未成年人享有更多的特权C6.2023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在谈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时,两份报告均提到同一个词:零容忍。同时,“禁止为未成年人文身公益诉讼案”写入两高报告。对此,以下几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你赞同的是( )①小善:“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②小锦:“未成年人文身写入‘两高’工作报告有点小题大做。”③小军:“遏制未成年人文身,还需要全社会合力共治。”④小海:“司法用心呵护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D7.东莞市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从城区到乡镇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如紧急疏散演练、预防流感讲座、防火防震演习等。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 )①增强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②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③让青少年牢记生命的宝贵,珍爱生命,善待生命④杜绝灾害,让青少年的成长道路一帆风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A8.被告人赵某某在家中因琐事与妻子发生纠纷后,将一个重21斤的行李箱从房间阳台处抛下,剐蹭到从小区公共道路经过的金某右手臂。法院经审理,以高空抛物罪,判处被告人赵某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 000元。赵某某的行为属于( )A.一般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D小奇进入初中后,结识了几个“兄弟”。他们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到网吧玩游戏,有时还结伙打架。后来因参与打架致人重伤,被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据此回答9~10题。9.小奇受到的处罚是( )A.行政处罚 B.刑罚的主刑C.刑罚的附加刑 D.行政处分B10.我们要从小奇身上吸取的教训是( )①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②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③初中生不能交朋友④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11.某足球比赛中,甲队部分球迷因不满本队比分落后,对乙队球员破口大骂,投掷杂物,造成现场混乱。公安机关迅速出动,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肇事者作出处罚。据此推断,肇事者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违法犯罪行为B12.初三学生小明在网上购买了一本名著,拆封后发现是盗版书籍,随即在网络平台申请“七天无理由”退货。商家表示小明已经将商品外包装拆封,影响二次销售,拒绝适用“七天无理由”条款退货。在此案例中,商家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小明可以选择________________。( )A.行政违法行为 向人民检察院起诉B.民事违法行为 向网络平台投诉C.合法行为 给商家差评D.刑事违法行为 向消费者协会举报B二、非选择题13.互联网时代,网络是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观 象 台共青团中央发布的《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在网上遭到讽刺或谩骂的比例为16.6%;20%的未成年网民对防范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网络谣言等缺乏认识,且年龄越小,防范意识越弱。 心 语 墙由于沉迷网络游戏,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在家里,因玩游戏而来不及写作业,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加入游戏玩家群,为增进相互了解发布个人信息,却遭到“人肉搜索”……唉!我好烦!小凡(1)根据“观象台”所揭示的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加强网络保护。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②网络中存在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容易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③加强网络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从未成年人自身的不成熟、外部环境、加强网络保护的意义三个角度作答)(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小凡的不同烦恼,为其开出合理的化解“处方”。①合理控制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正确处理休闲与学习的关系。②及时寻求法律救助,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从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学习、学会依法办事等角度作答)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结合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他们搜集到了以下案例,请你协助他们完成案例分析任务。案例一:任某连续几次都未能将车从车位上开出来,喝过酒的王某见状“挺身而出”,将该车从车位上挪至道路上行驶约11米,准备交由任某驾驶时,被执勤民警当场查获。经查,案发时王某血液中乙醇含量为189.33 mg/100 mL,超过80 mg/100 mL的醉驾认定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等法律规定,法院依法判决王某犯危险驾驶罪。案例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之后报警。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案例三:小明因为咳嗽来到药店想要购买药品,该药店将咳嗽药强制搭售指定的维生素等商品,小明拒绝购买维生素,药店表示,该咳嗽药和维生素是套餐,不单独售卖。(1)请结合法律知识对案例一、二中王某、李某的行为进行评析。①王某醉驾属于犯罪(严重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②李某等人的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威胁公民的人身安全,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2)小明无奈购买了该套餐,请你就如何维权给他支支招。①可以找消费者协会投诉。②可以到相关部门举报药店的行为。(3)完成案例分析后,小秦同学整理了以下笔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共15张PPT)专题7 学法懂法 遵纪守法第三章 法律常识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 )A.小明上学迟到了,骑车闯红灯,被路人谴责B.小丽的爸爸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被公司罚款C.林某因盗窃邻居财物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D.小刚和几个同学打架,被学校通报批评C2.2023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这体现了(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3.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律伴随着人生整个历程B.我们一生只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C.学生在校读书,与法律无关D.走上社会后,才离不开法律A4.课外活动时,同学们围绕道德和法律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A.小稻说: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B.小德说:法律的适用范围要比道德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C.小法说:法律规范的强制力决定了其作用大于道德规范D.小治说:只有法律这一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A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上述行动表明(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只针对严重违法犯罪行为C.法律主要依靠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证实施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6.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规定我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这说明法律能够 ( )A.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B.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C.规范我们的行为D.赋予我们各种各样的权利C7.高空抛物伤人、App个人信息保护、见义勇为免责……生活中的大小事均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说明( )A.我国已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B.法律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C.民法典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事情D.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D8.柏拉图说:“在一个国家中,法律永远是由强者的权力制定的。”关于法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C.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D.法律是靠人们自愿遵守的D9.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国家确立宪法宣誓制度( )①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增强科学立法的能力②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在内心深处尊崇法律,运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遵守和捍卫法律③有利于树立宪法的权威④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A10.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 )①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③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树立法律信仰④不仅要做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执法者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A二、非选择题11.材料一:初中生小丽上学途中从不闯红灯,按时到校上课,勤奋学习,对班上抄袭作业的行为敢于批评和制止。材料二:初中生小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经常旷课到网吧玩游戏;对父母、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最后辍学,在社会上游荡;为筹集上网的费用,结伙抢劫他人财物,被公安机关绳之以法。请用所学知识,评析小丽、小华的行为。①小丽的行为是正确的。从不闯红灯是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有责任感(对自己行为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表现;按时到校上课,勤奋学习是积极履行义务教育法中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对班上抄袭作业的行为敢于批评和制止是有责任感、有正义感的表现,同时积极维护了班集体利益等。②小华的行为是错误的(或不可取的)。小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是缺乏自我约束力、不能抵制网络游戏诱惑的表现;旷课到网吧玩游戏,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的规定;经常旷课、辍学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中未成年人必须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的规定;对父母、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是没有正确接受父母、老师的批评教育的表现;结伙抢劫属于违法犯罪行为等。12.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派出所给我们上户口;十八周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会与劳动法紧密联系;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熟悉和学会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道理?①说明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法律时时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同时,指引着我们行为的方向。(2)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为法治社会作贡献?②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法律的重要性;行使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第三章法律常识专题7学法懂法遵纪守法课件.ppt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第三章法律常识专题8特殊保护自我防范课件.ppt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第三章法律常识专题9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