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1张PPT)食品营养与卫生基础知识第二章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与热能※第二章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与热能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Nutrients)种类水Water蛋白质Protein碳水化物Carbohydrate脂类Fat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矿物质Mineral维生素Vitamin*营养素分常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第二章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与热能填空题: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主要有碳水化合物、_______、脂类、水、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营养素的三大作用:1、作为建造和维持人体的构成物质。2、作为产热和脂肪沉积的能量来源。3、对人体各种功能、生命过程起调节和控制 作用。※第二章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与热能第一节 蛋白质※2.1 .1蛋白质*蛋白质三维结构图*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约占人体体重16.3%。*人体内蛋白质由20多种氨基酸以肽键结合,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食物中蛋白质肠 道分 解AA吸收氨基酸代谢池血液组织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酶、抗体、血红蛋白、激素等尿内源性氮食物中未被利用氮合成分解皮肤氮未被吸收氮肠道代谢废物氮蛋白质体内代谢过程粪氮尿氮※2.1 .1蛋白质1.组织构成成分瘦体组织*2.构成各种重要生理物质酶 抗体 激素等3.供能占总热量14%约16.7 kJ(4.0 kcal)/g一、体内蛋白质功能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1 .1蛋白质*蛋白质的生理功能⑴构造人的身体。⑵修补人体组织。⑶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输送。⑷构成人体必需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各种酶。⑸激素的主要原料。⑹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⑺提供热能。※2.1 .1蛋白质*蛋白质的分类(1)完全蛋白质* 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其各类、比例完全符合人体需要。(2)半完全蛋白质* 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但比例不完全符合人体需要。(3)不完全蛋白质* 缺少某些必需氨基酸,比例也不符合人体需要。※2.1 .1蛋白质一、氨基酸的分类1.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EAA)概念:指人体内不能制造而必需每日由膳食中摄取的氨基酸。包括赖氨酸、 甲硫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苏氨酸、 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记忆:借 一 两 本 淡 色 书 来 看。※2.1.2 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一、氨基酸的分类2.半必需氨基酸(semi-dispensable amino cid )概念:指人体内合成能力低,在生长发育及机体需要增多时,必须部份从食物中获取。包括精氨酸 组氨酸※2.1.2 氨基酸一、氨基酸的分类3.非必需氨基酸概念:指人体可以自行合成,不需由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包括甘氨酸 谷氨酸 脯氨酸 羟脯氨酸※2.1.2 氨基酸一、氨基酸的需要量及其比值※2.1.2 氨基酸表 人体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及主要食物的含量氨基酸 人群 (mg/kg蛋白质) 食物(mg/g蛋白质)≤1岁 2-5岁 10-12岁 成人 鸡蛋 牛奶 牛肉组氨酸 26 19 19 16 22 27 34异亮氨酸 46 28 28 13 54 47 48亮氨酸 93 66 44 19 86 95 81赖氨酸 66 58 44 16 70 78 89蛋氨酸+半胱氨酸 42 25 22 17 57 33 40苯丙氨酸+酪氨酸 72 63 22 19 93 102 80苏氨酸 43 34 28 9 47 44 46缬氨酸 55 35 25 13 66 64 50色氨酸 17 11 9 5 17 14 12总计 460 339 241 127 512 504 479摘自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724,p12,19851、蛋白质的营养价值※2.1.3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其评价*蛋白质的生物价( biological value )蛋白质的生物价=保留在人体内的氮量从食物中吸收的氮量×100%*凡食物中蛋白质含有的必需氨基酸成分和比例越接近人体内的蛋白质含有者,其营养价值越高。概念:是指蛋白质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效率。59花生57生大豆64熟大豆67马铃薯67小麦72红薯77大米76白菜60玉米57小米52白面粉58蚕豆72扁豆76牛肉74猪肉83鱼85脱脂牛奶96鸡蛋黄83鸡蛋白94鸡蛋生物价(%)蛋白质生物价(%)蛋白质生物价(%)蛋白质几种常见食物蛋白质的生物价※2.1.3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其评价1、蛋白质的营养价值※2.1.3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其评价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 complementary action of protein )概念:是指把几种营养较低的蛋白质,经混合以后使营养价值提高的作用。*互补原则(1)同性蛋白质互补弱。如大米与麦粉(2)异性蛋白质互补强。如大米与猪肉(3)互补作用必须在同一餐内。※2.1.3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其评价3、食物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一)含量(content)*蛋白质数量≠质量,但如没有一定数量,再好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也有限。蛋白质含量是营养价值的基础,大豆30-40%为最高 畜禽鱼蛋类10-20% 粮谷类8-10% 鲜奶类1.5-3.8%.*一般用凯氏定氮法,测出食物含氮量,再乘以换算系数6.25,即为蛋白质含量。不同蛋白质,其系数也不同。※2.1.3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其评价3、食物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二)蛋白质消化率( digestibility)概念:指某种蛋白质可被人体消化酶分解的程度。蛋白质消化率越高,其被人体吸收利用率越大,其营养价值越高。例如煮熟大豆的蛋白质消化率仅为60%,但制成豆浆或豆腐,其蛋白质消化率提高到90%。※2.1.3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其评价(二)蛋白质消化率( digestibility)几种食物的蛋白质消化率(%)食物 消化率 食物 消化率鸡 蛋 97±3 燕 麦 86±7牛 肉 95±3 小 米 79肉 鱼 94±3 大 豆 粉 86±7面粉 (精) 96±4 菜 豆 78大 米 88±4 花 生 酱 88玉 米 85±6※2.1.4 蛋白质的供给和来源畜、禽、鱼类10%~20%奶类、鲜奶1.5%~4%、奶粉25%-27%蛋类12-14%干豆类20%~24%、其中大豆含量最高 50%硬果类,蛋白质15%~25%谷类6%-10%、薯类2%~3%*正常人体每天蛋白质的破坏系统为23g*供给量:1.5g/kg体重为宜,每日不低于70g,优质蛋白必须在56g以上。*供热比10%~14%动物性植物性练习题从营养学角度,根据营养效能,蛋白质分为以下三类:________ _________ _不完全蛋白___练习题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 作为建造和维持人体的构成物质B 作为产热和脂肪沉积的能量来源C 对人体各种功能、生命过程起调节和控制作用D 以上各项都有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 氨基酸B 单糖C 脂肪酸D 核黄素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概念: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也称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是人类能量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2.2 碳水化合物※2.2.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单糖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2.2.2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用提供热能人体主要由糖来供能,每克糖完全氧化可产生16.8kJ热能,人脑组织、心肌、骨骼肌是消耗大户。构成组织糖脂构成细胞膜;糖蛋白构成抗体、酶、激素;核糖与脱氧核糖构成DNA等。维持血糖维持血糖浓度在80~120mg/100ml。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用※2.2.2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用防止酸中毒血糖过低易致酸症酸中毒。保护蛋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2.2.2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与摄入量主要来源: 谷类 70-75%豆类 50-60%薯类 20-25%蔬菜水果宜占膳食总热能的55-65%我国成人 轻体力劳动每日7.5g/kg·BW中体力劳动每日8.3g/kg·BW重体力劳动每日13.3g/kg·BW我国儿童 每日10g/kg·BW练习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主要来源,不包括( )A 肉类 B 薯类 C 谷类 D 豆类第三节 脂肪※2.3.1 脂肪的化学元素组成脂肪(Fat)脂肪类脂质中性脂肪甘油(glycerin)脂肪酸 (fatty acid)*脂肪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磷(如磷脂)。*脂肪比蛋白质不同处:不含氮。*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不同处:碳、氢比例大,氧比较小。※2.3.2 脂肪酸脂肪酸分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软脂酸、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双键):油酸、亚油酸、亚麻酸1、按饱和度分类2、按人类营养角度分类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人不能合成):亚油酸、花生四烯酸非必需脂肪酸(人能合成):油酸、软脂酸、硬脂酸※2.3.2 脂肪酸植物油:含80%以上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油酸、亚油酸,营养价值高。动物油:含大量非必需脂肪酸,硬油脂为主,易致血管病。※2.3.3 脂肪的消化率动物脂肪与植物油消化比较备注 植物油比动物油容易消化。熔点越低消化率越高。花生油消化率达到98.3%,是最理想油脂。Vit E无脂溶性维生素多少必须脂肪酸含量<37°C45℃-50 ℃熔点98%<90%消化率植物油动物脂肪※2.3.3 脂肪的消化率觉见食物的脂肪酸含量(%)食物 必需脂肪酸(%) 食物 必需脂肪酸(%)棉子油 75 羊脂 2.0花生油 80 牛脂 3.9豆油 87 奶油 3.6向日葵油 64 鸡油 24.7猪油 6.3 鱼油 16.4备注 植物油比动物油含必需脂肪酸多。豆油与花生油含必需脂肪酸最高,但花生油含锌量数倍于豆油。※2.3.3 脂肪的功能构成组织脂肪占人体体重的10%~20%,女性15%,男性13.2%。是细胞膜、原生质、脑组织等重要成份。保护脏器支撑内脏,填充神经、血管、器官间隙。溶媒作用是Vit A 、Vit D 、 Vit E 、 Vit K 溶媒 。※2.3.3 脂肪的功能保温防寒保存体内温度,使热量不外散。能量储存饥饿时大量分解脂肪产热,1g脂肪产能38kJ,高于糖。增味饱腹促进食物美味,促进食欲 。※2.3.3 脂肪的来源及供给量来源供给量 正常20%~25%重体力劳动、孕妇妊娠、哺乳期、青少年宜增加摄入量中年人要控制摄入量老年人要减少摄入量肝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病限制摄入量。动物油:猪油、牛油、奶油等植物油:种子油、果实油、花生油、大豆油等第四节 维生素定义:维生素是指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所必须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特点1)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2)以辅酶的形式参与机体的代谢;3)不构成组织,不是供能物质;4)需要量少;5)缺乏时可发生维生素缺乏病。一.维生素(Vitamins,Vit)※2.4.1 维生素的概述※2.4.2 维生素的分类缺乏时症状发展较明显缺乏时症状发展缓慢宜每日供给。不需每日供给不储存多余随尿排出,一般不会积蓄中毒可储存,过量积蓄可引起中毒易吸收脂肪和胆盐帮助才易吸收一般无前体有前体或前维生素溶于水、亲水溶于脂肪和脂溶剂、疏水Vit B1、B2 、B6、B12、C、 叶酸、泛酸、烟酸、胆碱、Vit A、D、E、K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的分类※2.4.2 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维生素缺乏原因摄入不足吸收利用率低需要量增加、排泄和破坏增多维生素缺乏易致维生素缺乏症,过量易中毒!1、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维生素A包括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等:(1)动物性来源①维生素A1(视黄醇):主要存在海产鱼肝、乳脂和蛋黄中。②维生素A2(视黄醛):主要存在于淡水鱼肝中。(2)植物性来源植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被动物吃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2.4.3 维生素 A2、维生素A功能※2.4.3 维生素 A维持正常视觉维持上皮的正常生长与分化促进生长与生殖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发育抑癌作用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2、维生素A功能※2.4.3 维生素 A维持正常视觉,防止夜盲症。维持上皮的正常生长与分化促进生长与生殖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发育抑癌作用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维生素A缺乏时生成视紫红质、视黄醛受阻!维生素A的缺乏干眼病-早期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可致夜盲症黏膜、上皮变化①皮肤粗糙、干燥、鳞状等角质化变化。②口腔及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粘膜失去滋润、柔软性,使细菌易于侵入,儿童易患支气管肺炎。③泌尿道上皮损伤脱落,角化过度,患泌尿系统结石。生长发育受阻,特别是儿童的骨骼、牙齿发育受影响。其它:味觉、嗅觉减弱,食欲下降。※2.4.3 维生素 A一次或多次连续摄入75000ugRE维生素A可急性中毒。一般婴幼儿口服VitA>9000 ug视黄醇当量可致急性中毒;由食物中摄入的维生素A不会引起中毒,既是食入大量的类胡萝卜素,仅造成皮肤变黄,而无其它危害。维生素A过量:中毒和致畸※2.4.3 维生素 A供给量:视黄醇当量(ugRE)表示食物中所有具有视黄醇活性物质的总量(ug)食物来源维生素A:肝脏、蛋黄、奶类、鱼子等动物性食物。维生素A原:红、黄、绿色蔬菜,一般颜色深含量较高。供给量及食物来源:※2.4.3 维生素 A理化性质易溶于脂肪和脂溶剂化学性质比较稳定1、 维生素D(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素D是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的固醇类化合物,其中以维生素D3、维生素D2最重要。※2.4.4 维生素 D2、维生素D功能※2.4.4 维生素 D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通过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调节血钙平衡,影响骨骼钙化。免疫调节功能佝偻病: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手足痉挛症:维生素D的毒性:>2000IU/天,可导致中毒钙吸收增加。缺乏病与过多症※2.4.4 维生素 D食物来源及供给量供给量:一般成人无须考虑膳食补充(接触日光),儿童、孕妇、乳母需膳食补充10ug/天,儿童易发生VD中毒:血钙过多症。食物来源:主要存在于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等动物性食物中VD不容易通过乳腺,母乳喂养儿应在出生后2-4周补充VD和多晒太阳。※2.4.4 维生素 D1、维生素E概念:又称生育酚,是指含苯并二氢吡喃结构、具α-生育酚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2.4.5 维生素 E有抗氧化作用;预防衰老;调节血小板的黏附力和聚集作用;其它:与精子生成、生殖能力有关。生理功能理化性质易溶于酒精、脂肪和脂溶剂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2.4.5 维生素 E有抗氧化作用;预防衰老;调节血小板的黏附力和聚集作用;其它:与精子生成、生殖能力有关。生理功能缺乏极少见,一般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过量没有明显毒性症状缺乏病与过多症供给量及食物来源供给量成人 10mg/天,孕妇、乳母、老年人 12mg/天 。食物来源油料种子及植物油中;硬果类。※2.4.5 维生素 E1、维生素 C概念:又称抗坏血酸。※2.4.6 维生素 C促进生物氧化还原过程,维持细胞膜完整性;作为辅酶因子或辅酶底物参加多种重要反应;促进类固醇的代谢;改善对铁、钙、叶酸的利用;促进伤口的愈合。生理功能理化性质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不溶于脂溶剂中。※2.4.6 维生素 C缺乏病与过多症※2.4.6 维生素 C缺乏维生素C的食物易引起坏血症。典型症状(潜伏的坏血症):倦怠、疲乏、急躁、呼吸急促、牙龈疼痛出血、伤口愈合不良、关节肌肉短暂性疼痛,易骨折、内脏出血等。过量维生素C可导致高尿酸、腹泻、腹胀、溶血等。食物来源与供给量食物来源:新鲜蔬菜与水果:猕猴桃、酸枣、橘子、柠檬、山楂,柿子椒、菠菜、青菜、番茄;我国西南部的刺梨、樱桃、枣类 含量最丰富供给量:成年人推荐供给量:100 mg/天,特殊人群:孕妇100~130 mg/天,乳母 130mg/天 儿童40~90mg/天※2.4.6 维生素 C1、硫胺素概念:又称维生素B1或抗脚气病维生素。※2.4.7 硫胺素作为辅酶参与机体代谢;影响糖代谢;生理功能理化性质易溶于水在碱性环境不稳定,易因受热和氧化对氧敏感在酸性环境比较稳定※2.4.7 硫胺素缺乏引起脚气病,俗称“香港脚”。易致疲劳、烦躁、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过量没有明显毒性症状缺乏病与过多症供给量及食物来源供给量:硫胺素推荐摄入量 0.5mg/1000Kcal相当于成年男性每日1.4mg,女性1.3mg,孕妇1.5mg,乳母1.8mg食物来源:动物内脏(肝、心、肾)肉类,豆类、粮谷类(未过度碾磨)芹菜叶和莴苣叶※2.4.7 硫胺素练习题当维生素C严重不足时,可引起( )A 坏血病 B 夜盲症 C 佝偻病 D 蛀牙下列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第五节 矿物质矿物质的分类矿物质常量元素或宏量元素微 量 元 素或痕量元素矿物质(mineral):※2.5 矿物质概念:矿物质(又称无机盐)是指存在于人体内、不论其含量多少的各种元素(除碳、氢、氧和氮外)的总称。通常指存在于人体内,含量大于0.01%的各种元素,统称为常量元素或宏量元素。钙、镁、钾、钠、磷、硫、氯、等7种元素。常量元素(宏量元素) Macroelements※2.5 矿物质通常指存在于人体内,含量小于0.01%的各种元素,统称为微量元素或痕量元素。铁、铜、碘、锌、锰和钴等14种元素。微量元素(痕量元素) Microelements※2.5 矿物质矿物质的生理功能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骨骼、牙齿中含有钙、磷、镁。是细胞内外液的组成成分,对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和物质交换起重要作用。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矿物质能促进无机盐中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共同维持体液pH值的稳定。是多种酶的活化剂、辅助因子或组成成分。钙—凝血酶活化剂,铁----多种酶组成成分。※2.5 矿物质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各种组织中的钠、钾、钙、镁离子浓度保持一定比例,是维持神经及肌肉兴奋性、细胞的通透性及细胞正常功能发挥的必要条件,具体关系是:神经肌肉兴奋性∝【Na+】+【K+】【Ca2+】+【Mg2+】+【H+】※2.5 矿物质一. 钙※2.5.1 常量元素--钙概念: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矿物质相当于体重的1.5%~2.0%,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1%以结合或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称为混溶钙池。构成骨骼和牙齿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 :神经肌肉的兴奋、神经活动的传导、心脏的搏动等,血钙增高抵制神经活动,相反降低引起兴奋,手足抽搐。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参与血凝过程、激素的分泌、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以及细胞内胶质稳定性。(一)生理功能※2.5.1 常量元素--钙增进钙吸收的因素:维生素D、某些氨基酸如精氨酸、赖氨酸、色氨酸,乳糖。 干扰钙吸收的因素: 植酸,草酸,膳食纤维,脂肪过多,机体生理状况,其它因素如四环素、肝素等。缺乏症: 婴幼儿---佝偻病; 成年人---骨质软化症;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二)吸收与代谢※2.5.1 常量元素--钙钙的供给量中国居民膳食钙推荐摄入量(mg/d)来源:以奶及奶制品最好,是婴儿最理想的供钙食品;蔬菜和豆类含钙也较丰富。见下表:(三)钙供给量和食物来源※2.5.1 常量元素--钙婴儿 儿童 青少年 成人 老年 孕妇 乳母300~400 600~800 1000 800 1000 1000~2000 1200常用食物中的钙含量(mg/100g食部)105韭菜84豌豆11鸡肉(瘦)140油菜100豉豆13羊肉(瘦)61大白菜240青豆6牛肉(瘦)93-163小白菜240-227豆腐11猪肉(瘦)119核桃仁284豆腐丝991虾皮235南瓜子(炒)367大豆10标准米237西瓜子(炒)264紫菜24标准粉140杏仁(生)357木耳134蛋黄284花生仁380银耳590奶酪280腐竹767发菜120牛奶93蚕豆1177海带(干)34人奶含钙量名称含钙量名称含钙量名称一. 磷※2.5.2 常量元素—磷概念:磷含量占人体体重的1%左右,总磷量的85~90%以羟基磷灰石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0~15%与蛋白质、糖、脂肪及其它有机物结合分布几乎所有组织细胞中,其中一半左右在肌肉。磷的代谢受维生素D、甲状旁腺以及降钙素调节!※2.5.2 常量元素—磷主要由小肠绒毛吸收,吸收率约60%~70%;吸收与排泄构成骨骼、牙齿以及软组织;调节能量释放;生命物质成分;酶的重要组成成分;促进物质活化,以利体内代谢的进行;参与血液酸碱平衡调节。生理功能一. 铁※2.5.3 微量元素—铁概念:铁主要以功能性铁的形式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以及含铁酶中,约占总铁量60%~75%,其余以铁蛋白等储存于肝、脾、骨髓中,约占总铁量25%。血红蛋白 60-75%功能铁 肌红蛋白 3-5%含铁酶 1% 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铁蛋白储存铁含铁血黄素 25%:存在于肝、脾、骨髓中铁主要由食物中摄取。其次再次利用衰老红细胞破裂释放的血红蛋白铁。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只能10%~20%。三、吸收与代谢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参与呼吸过程;促进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对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起呈色作用;二、生理功能※2.5.3 微量元素—铁四、影响铁的吸收因素促使铁的吸收因素:1)机体需要量增加2)肉因子:动物肉类、肝脏可促进铁吸收。3)维生素C和胃内盐酸的存在减少铁的吸收的因素1)过多的磷酸盐、植酸、草酸、鞣酸和浓茶2)胃的外科切除手术和患某些吸收不良性疾病时※2.5.3 微量元素—铁改善铁营养强化食品饮食摄入补充剂生长怀孕感染出汗经期食品铁强化膳食补充剂调整膳食营养教育※2.5.3 微量元素—铁常用食物中铁含量(mg/100g)44.0桂圆1.2带鱼58.0芝麻酱3.5核桃仁4.7海带(干)6.5绿豆0.4葡萄干11.0虾米7.4红小豆1.6干红枣2.0鸡蛋8.2大豆2.5菠菜8.2鸡肝1.1玉米(鲜)4.4大白菜22.6猪肝5.1小米7.0大油菜3.0猪肉(瘦)3.5标准粉0 .8芹菜97.4黑木耳(干)2.3稻米含铁量食物含铁量食物含铁量食物※2.5.3 微量元素—铁第六节 水※2.6 水水(water)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人体体重的65%左右.水的生理功能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可以调节人体体温,促进体内营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第七节 人体热能※2.7 人体热能一、概述:热能单位 焦耳 (J)国际通用单位千焦耳 (KJ )兆焦耳(MJ)千千卡 (kcal)1kcal指1000g水的温度由15°C上升到16°C所需的热量1J是指用1牛顿力把1kg物体移动1m所需的能量热能(heat)热能系数 (生理千卡价)碳水化合物 17.15kJ×0.98(消化率98%) 4.1kcal×0.98=16.8kJ/g =4kcal/g脂肪 39.5 kJ×0.95(消化率95%) 4.95kcal×0.95=37.6kJ/g =9kcal/g蛋白质 (23.64kJ-5.44kJ)×0.92(消化率92%) (4.75-1.3)×0.92=16.7kJ/g =4kcal/g呼吸商:食物在体内氧化生成CO2与同时消耗O2的体积比。(一)基础能量消耗(basal energy expenditure BEE)指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最低热能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20-25C),禁食后12-14小时,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热能消耗。二、人体热能消耗维持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热效应)体力活动基础代谢(kJ)= 体表面积(㎡)×基础代谢率(kJ/m2.h)×24h体表面积(㎡)= 0.00659×身高(㎝)+0.0126×体重 (㎏) -0.1603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单位时间内人体体表面积每平方米所消耗的热能。我国正常人BMR平均值[kJ/㎡.h]138.5142.3146.9146.4154.0181.6172.4女149.0154.3157.7158.6166.1193.6195.4男>5041-5031-4020-2318-1916-1711-15年龄体型与体表面积年龄性别内分泌应激状态气候等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来源:碳水化合物60-70%、脂肪20-25%、蛋白质10-15%供给量我国劳动强度分级(年龄范围18-45岁)三、膳食热能来源及供给量极重体力劳动4000极重体力劳动3000中等体力劳动3400重体力劳动2700中等体力劳动3000中等体力劳动2300轻体力劳动2600轻体力劳动2100极轻体力劳动2400极轻体力劳动kcal女性kcal男性练习1、人体所需水的来源有:食物中含有的水、饮水、 。2、人体含钙最多的组织是 骨骼 和 。3、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主要来源不包括( )A 肉类 B薯类 C 谷类 D豆类作业问答题1、什么是蛋白质的互补作用?2、脂肪的功能有哪些?3、如何评价食用油脂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