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物体的质量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了解常见的测量的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 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建立质量概念的过程。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养成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比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的概念。例如,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大小,如一本书和一支笔、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等,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差异。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质量与物体的性质、状态和位置等因素的关系,例如一个物体在地球上和在太空中的质量是否相同,一个物体被切割后质量是否改变等。通过这样的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与其他因素无关。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验或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质量的概念。例如,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或者进行质量守恒实验等。难点: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1. 讲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和原理(5 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托盘天平的各个部分,如托盘、砝码、游码、指针等,并简单解释其工作原理。2. 示范操作(10 分钟):教师亲自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包括调节平衡、放置砝码、读取测量结果等步骤,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整个操作过程。3. 学生模拟操作(10 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使用虚拟或模拟的托盘天平,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进行练习。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动手,增加实践经验。4. 实际操作测量(15 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物体,让他们使用真正的托盘天平进行质量测量。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和纠正错误。5. 问题讨论与总结(5 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总结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观察实验法。新课导入(3 分钟):展示一些物体,如砝码、铁块、木块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测量它们的质量,引出托盘天平的使用。阅读材料提供(5 分钟):分发关于托盘天平使用的相关资料或让学生自行查阅,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小组讨论(8 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并讨论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教师讲解与示范(10 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操作。同时,强调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重要性。学生观察(5 分钟):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注意关键步骤和操作技巧。学生实践操作(15 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给定物体的质量。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实验结果分享与讨论(10 分钟):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并分享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和建议,共同讨论。教师总结(5 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总结,强调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解答学生的疑问。拓展应用(3 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托盘天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鼓励他们举出其他需要测量质量的例子。10.课后作业(2 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如让学生回家使用托盘天平测量一些生活用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教学过程展示一些不同物体,如书本、橡皮、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注意到物体的轻重不同,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2. 质量的概念(10 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质量的定义和属性。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对质量概念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3. 质量的单位(5 分钟)介绍质量的常用单位,如千克(kg)、克(g)等,并讲解单位换算。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4. 托盘天平的使用(20 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包括调节平衡、砝码的使用、读数等。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托盘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协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5. 实验结果讨论(10 分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包括测量的物体质量和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天平不平衡、读数不准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6. 课堂小结(5 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同学们现在用的课桌、板凳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谁用的材料多?谁的质量大?(让学生回答)。2. 新课教学:- 物体的质量:- 指导学生观察 P79 的图 4-15,分别进行比较:一碗水比一盆水少,汽车轮胎用的橡胶比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多,篮球中充的空气比乒乓球中充的空气多。由上述事例可归纳出:组成不同物体的物质有的多,有的少。板书:1.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体的多少。- 指导学生观察 P80 的图 4-16,交流讨论,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并完成文中的填空。板书: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你现在知道的质量单位有哪些?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回答。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P80,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由来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板书:2. 质量的单位:千克,吨、克、毫克、斤、两等- 指导学生结合 P81 的图 4-18 阅读课文,让学生形成具体的质量单位概念。指导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质量阶梯。让学生能从数量级上认识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质量的多少,小到电子质量,大到宇宙总质量。- 学习使用托盘天平: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那么,对于托盘天平,你现在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知识?让学生回答(构造、作用、工作原理、正确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结合 P82 的图 4-19,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作用。板书:3. 托盘天平 1)构造及作用3. 课堂总结:-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千克,吨、克、毫克、斤、两等。- 托盘天平的使用:构造及作用、工作原理、使用方法。4.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