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测量物体的质量》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测量物体的质量》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资源简介

6.2《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 学习应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培养并发展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
1. 新课导入(3 分钟)
通过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或实物,如一个铁块和一个木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
2. 引出质量的概念(5 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物体的特性,如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然后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性呢?”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3. 质量的概念讲解(10 分钟)
通过实例解释质量的概念,如一个铁块含有更多的铁物质,所以它的质量比木块大。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4. 质量的单位介绍(5 分钟)
介绍质量的常用单位,如千克(kg)、克(g)等,并讲解单位换算。
5. 生活中的质量举例(10 分钟)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例子,如一个苹果的质量、一本书的质量等。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的概念。
6. 小组讨论(10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质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7. 实验测量质量(15 分钟)
学生分组使用托盘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如铁块、木块、乒乓球等。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和操作的规范性。
8. 实验结果分析(10 分钟)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原因。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9. 课堂小结(3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强调重点内容。
难点: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1.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些需要测量质量的物品,如铁块、木块、砝码等,激发学生对测量质量的兴趣。
2.讲解托盘天平的结构(5 分钟):
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包括横梁、托盘、砝码、游码、指针等。
3.强调使用要点(10 分钟):
详细讲解使用托盘天平的要点,如水平放置、调节平衡、砝码使用顺序、读取质量等。
4.教师示范(10 分钟):
教师亲自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5.学生模拟操作(10 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模拟物品的质量。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6.实际物体测量(15 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的物体,让学生使用托盘天平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7.误差分析(5 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测量结果可能存在的误差原因,如读数误差、操作不规范等。
8.小组讨论(10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正确使用方法的理解。
9.总结与巩固(5 分钟):
总结使用托盘天平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
10课后作业(2 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
三、教学用具
以下是一些在教授“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时可能用到的教学用具:
1. 托盘天平:每个学生小组至少配备一台托盘天平,以便他们进行实际操作。
2. 砝码:提供一套标准砝码,用于校准和测量物体的质量。
3. 待测物体:准备一些不同质量、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砝码、小木块、金属块等,让学生进行测量练习。
4. 教学模型:可以使用天平的教学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平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 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或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 实验记录表格:为学生提供实验记录表格,帮助他们记录测量结果和数据分析。
7. 错误示范道具:准备一些错误使用天平的道具,如不水平放置的天平、错误放置砝码等,让学生找出错误并加以纠正。
8. 教学视频:可以准备一些关于天平使用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
9. 板书工具:如黑板、白板等,用于板书质量的概念、单位以及天平的使用步骤等重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法,观察实验法。
以下是一个结合阅读讨论法和观察实验法的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1. 阅读材料提供(10 分钟):给学生提供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或相关资料,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阅读和讨论。这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观察天平(10 分钟):将托盘天平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天平的各个部分,并引导他们思考每个部分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天平的平衡调节过程。
3. 问题引导讨论(15 分钟):根据阅读和观察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调节天平的平衡?”“如何读取天平的测量结果?”等。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实验操作示范(10 分钟):教师亲自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进行测量,包括物品的放置、砝码的添加、读数等步骤。同时,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学生实验(15 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给定的物品。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观察和纠正错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操作天平。
6. 实验结果分享(10 分钟):各小组汇报他们的测量结果,并分享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7. 总结与归纳(5 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8. 拓展应用(5 分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这些物品的质量。这将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
- 展示一些需要测量质量的物品,如砝码、小石块等,引发学生对质量测量的兴趣。
2. 阅读与讨论(15 分钟):
- 分发关于托盘天平使用的相关资料或让学生自行查阅。
- 学生分组阅读并讨论资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和讨论。
3. 观察与讲解(10 分钟):
- 教师展示托盘天平,并引导学生观察其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 结合实物,详细讲解天平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如调节平衡、放置物品、添加砝码等。
4. 实验操作示范(10 分钟):
- 教师进行一次完整的托盘天平使用示范,包括调节平衡、测量物品质量、读取数据等。
-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细节和易错点。
5. 学生实验(15 分钟):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给定的物品质量。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6. 结果分享与讨论(10 分钟):
-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 总结与巩固(5 分钟):
- 教师总结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 布置一些练习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 拓展与应用(2 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托盘天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1. 引入新课:
-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如课桌椅的材料、质量等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新课教学:
- 物体的质量:
- 指导学生观察书中的图片,比较不同物体的物质组成,引导学生得出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体的多少。
-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
- 质量的单位:
- 让学生讨论他们所知道的质量单位,然后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 引导学生形成具体的质量单位概念,并阅读信息浏览,让学生从数量级上认识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 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 让学生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作用,介绍其工作原理。
- 指导学生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然后进行演示。
3. 课堂总结: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质量的概念、单位以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4. 课后作业:
- 让学生回家使用托盘天平测量一些生活用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