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法治观念:反思圆明园遭受浩劫背后的原因,铭记历史,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努力的志向。健全人格:初步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表述观点的能力。责任意识:体会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感悟“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话题二“圆明园的诉说”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圆明园的诉说本课的重点是从火烧圆明园历史事件出发,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奋勇抗争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强国之志。为了突出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本课采用红线串珠的方法,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去学习历史,在了解屈辱历史的过程中感悟中华儿女奋勇抗争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以形象的图片、生动的故事、简约的文字直观地呈现历史内容。还结合教材及学生的生活,从现实中发掘与历史密切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感悟精神。第一个教学环节,利用圆明园复原图,帮助学生感受昔日“万园之园”的精巧别致、巧夺天工。结合圆明园如今断壁残垣的照片,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思考“‘万园之园’是怎么毁灭的、被谁毁灭的、为什么被毁灭”的问题。第二个教学环节,先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帮助学生了解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累累罪行,再补充清政府闭关锁国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重要性。第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讨论圆明园的重建问题。首先应创设情境,请学生思考圆明园是否应复建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开放式的辩论,引导其认识到圆明园遗址警示着人们牢记历史、振兴中华,让学生从小树立少年强则国强的意识。最后,教师出示一组流失海外的文物,让学生通过与文物对话,表达希望文物回归的心情,树强国之志、抒报国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