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1.1 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1.1 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义(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章:机械运动
目录
第一章: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
(一) 长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2
(二) 长度的测量 3
(三) 时间的测量 6
(四) 误差与错误 9
【中考真题小练】 11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光年
单位换算:,
常见长度估测: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 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中学生走一步约为0.6m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一层楼高约为3m 黑板的长度约为3m
【知识点对应练】
【例题1】(23南昌期中)我们常用的一元硬币厚约2______(带上合适的单位);72mm=7.2×______km。
【答案】mm 10-5km
【解析】[1]食指的宽度大约为1cm,一元硬币的厚度小于1cm,大约为2mm。
[2]长度单位换算

【变式1-1】(23深圳期中)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100cm=720cm
【答案】C
【解析】长度单位换算
在换算过程中,7.2是倍数关系,无单位,100是目标单位,有单位cm,故选C。
【变式1-2】(23济宁阶段)亲爱的同学,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5cm
一张试卷厚度大约为1mm
人正常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5s
【答案】B
【解析】
100m短跑世界冠军的成绩略小于10s,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4s,故A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和一支中性笔的长度差不多,约为18.5cm,故B符合题意;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0.1mm,故C不符合题意;
人正常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0.3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1-3】(23广州期末)金是由极其微小的金原子构成,如图将金原子看成球体,其直径为,即( )
0.144nm
144μm
144mm
0.144dm
【答案】A
【解析】
金原子的直径为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长度的测量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直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认识刻度尺
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位置。
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量程:从零刻度线到最后一条刻度线的距离
单位:该刻度尺标示的数值所使用的单位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选刻度尺: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认刻度尺:认清刻度尺的量程与分度值;
3.放刻度尺: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4.读数: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录:记录数据和单位
常用的其他测量方法
1.组合法,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无法直接与刻度线对齐的圆形
2.累积法,将细微的长度无法测量的长度叠加成较大的便于测量的长度,,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3.化曲为直法,将细绳与待测物体重合,再用刻度尺测量细绳的长度,如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4,滚轮法,利用圆周长测较长物体的长度,如利用车轮的周长×车轮所转的圈数,测量A地到B地的距离
【知识点对应练】
【例题2】(23南阳期末)如图甲、乙所示: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图,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mm
【答案】甲 1
【解析】
[1]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所以甲正确。
[2]分度值指相邻两格之间的距离,一大格为1cm,一小格为1mm,所以它的分度值为1mm。
【变式2-1】(23邯郸期末)已测得一根钢管的内径为7.4mm,用三角板的刻度尺测量钢管的外径,如图所示,由此测得钢管的外径是______cm,钢管壁的厚度是______mm。
【答案】1.30 2.8
【解析】
[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左端三角板对齐2.5cm,右端三角板对齐3.8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即保留两位小数,故钢管的外径为
[2]钢管外径为1.30cm=13.0mm,内径为7.4mm,则钢管壁的厚度为
【变式2-2】(22宜春阶段)某同学为了测量自己所用圆柱形水杯的周长,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将纸带缠绕在水杯上,在纸带重叠处用钢针扎透,展开纸带测出两孔间距
在水杯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其在纸上滚动一周,量出纸上两颜色间的距离
用无弹性的细线在水杯上紧密缠绕一周,再展开测量细线的长度
将一根橡皮筋拉紧后,在水杯上绕一圈,取下后量出绕过水杯的橡皮筋的长度
【答案】D
【解析】
化曲为直法,将纸带缠绕在水杯上,重叠处用钢针扎透,展开后两孔的距离即为水杯的周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滚轮法,涂上颜色后滚动一周,两颜色间的距离即为水杯的周长,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化曲为直法,无弹性的细线绕水杯紧密缠绕一周,细线的长度即为水杯的长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橡皮筋具有一定的弹性,取下后橡皮筋会变形,故不能用缠绕一周来测量水杯的周长,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2-3】(23昭通阶段)小明同时用两把直尺测量同一根木棍的长度,如图所示,请你帮他读数,A尺的读数为______cm,B尺的读数为______cm。
【答案】3.75 3.7
【解析】[1][2]两把直尺的分度值不同,A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为3.75cm,B尺的分度值为1cm,读数为3.7cm。
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
时间的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等
单位换算:
常见时间估测
中学生跑完100m短跑用时约为15s 正脉搏脏1分钟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
播放一遍国歌用时约为46s 中学生爬一层楼的时间约为12s
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沙漏,日晷等
停表的使用方法:
停表的刻度盘有两个表盘:大表盘是小刻度,一周为30s或60s;小表盘是大刻度,对应的分度值为0.5min或1min。读数时首先要认清停表的分度值和刻度表示的数值,然后再进行读数。停表不需要估读。如图该停表的读数为3min37.5s即217.5s。
【知识点对应练】
【例题3】(23德州阶段)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如图2所示,该机械停表的读数是______s。
【答案】2.45 337.5
【解析】[1]由图可知,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分度值为0.1cm,木块左端对齐1.00cm,右端对齐3.45cm,故木块的长度为
[2]由图可知,小表盘1min之间有2个小格,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靠近“6”,故大表盘读数大于30s。大表盘1s之间有10个小格,分度值为0.1s,指针指在37.5s处,故读数为5min37.5s,即337.5s。
【变式3-1】(23周口阶段)下列对物理量大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1mm
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5m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2m
【答案】D
【解析】
一本物理书厚度约为1cm,大约100页,故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mm,故A不符合题意;
正常人的心脏1min跳动约70次,所以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s,故B不符合题意;
中学生的身高约1.6m,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比中学生升高略大,约为2m,故C不符合题意;
中学生的身高约1.6m,教室门比中学生高,约为2.2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3-2】(23孝感期末改)(多选)中国古文化,古代发明闻名世界,下列中国古代发明仪器中,用来读取时间的是( )
【答案】BC
【解析】
司南是将天然磁铁制成勺状,将其放置于光滑的盘上,利用地磁场,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用来辨别方位的仪器,故A不符合题意;
日晷是根据一天中不同时刻太阳照射所形成的影子会投射石碑的不同方位,在不同的方位刻上相应的时间刻度,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制成的读取时间的仪器,故B符合题意;
青铜滴漏是通过每个滴漏滴落的水珠的时间相等,水从高度不等的容器中依次滴落下,最后滴落在底层带有浮标的容器中,根据浮标的刻度来读取时间的仪器,故C符合题意;
地震仪的工作原理是“悬垂摆原理”,是利用悬挂柱体的惯性来验震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变式3-3】(23吉安期末)请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
(1)如图甲所示,秒表的分度值为______s
(2)如图乙所示,小明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放置的是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另一把刻度尺使用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0.1 B 3.40 刻度线未紧贴被测物
【解析】(1)[1]在停表的小盘内,1min内有2个小格,分度值为0.5min,指针指在“3”和“4”之间,偏向“4”侧;大盘1s内有10个小格,分度值为0.1s;故秒表的分度值为0.1s
(2)[2][3][4]刻度尺使用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A错误,B正确;B刻度尺1cm内有10小格,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端对齐零刻度线,右端对齐3.40cm,故物体的长度为3.40cm。
误差与错误
误差:由于测量仪器不精确,实验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因素,加上测量者自身的主观因素,使得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无法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
1. 选用精度更高的测量仪器
2. 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3.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知识点对应练】
【例题4】(23吉安阶段)小萌使用直尺测量同一凳子的高度,一共测了4次,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测量记录分别是:45.1cm、45.2cm、47.1cm、45.0cm,则凳子的最终高度为______cn。
【答案】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45.1
【解析】[1]测量长度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2]根据测量的数据可知,所用工具的分度值为0.1cm,第三次的数值47.1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所以凳子的长度为
【变式4-1】(23广州期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结果如下:3.72cm、3.52cm、3.51cm、3.51cm、3.53cm,其长应记为( )
3.5175cm
3.56cm
3.52cm
3.55cm
【答案】C
【解析】根据数据可知,第一次的数据3.7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不可取。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物体的长度为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4-2】(23九江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除误差
用被拉伸过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分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
长度测量时,选择的测量工具分度值越小越好
【答案】C
【解析】
选择精密的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A错误;
拉伸过的塑料尺其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变大,即分度值变大,用其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偏小,故B错误;
长度的估读需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读取的数据2.570分米,倒数第二位为毫米,所以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故C正确;
长度测量时选择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满足需要即可,并不是越小越好,如测量黑板的长度时分度值就不必达到mm,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4-3】(23贺州期末)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
错误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造成的
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解析】
A 错误是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故A错误;
BC 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不精确,实验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因素,加上测量者自身的主观因素所产生,错误是由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故BC错误;
D 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估读带来的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中考真题小练】
(23江苏盐城)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5m
中学生的脉搏每分钟约为72次
泰州冬季气温约为-40℃
【答案】C
【解析】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每秒大约走2步,故A不符合题意;
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2m,比中学生的身高略高,故B不符合题意;
中学生的脉搏每分钟为60-80次,故C符合题意;
泰州冬季最低气温为-10℃,不可能达到-4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陕西)在体育活动中,同学们经常使用到下列球类器材,其中直径接近4cm的是( )
乒乓球
实心球
排球
篮球
【答案】A
【解析】
乒乓球的直接约为4cm,故A符合题意;
实心球的直径约为10cm,故B不符合题意;
排球的直径约为22cm,故C不符合题意;
篮球的直径约为24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吉林)关于课桌的描述,最符合实际的是( )
质量约为2t
体积约为8m3
高度约为75cm
密度约为1.0×103kg/m3
【答案】C
【解析】
课桌的质量约为10kg,故A不符合题意;
课桌的体积约为0.02m2,故B不符合题意;
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高度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C符合题意;
课桌主要由木头组成,木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1.0×103kg/m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湖北十堰)如图所示方法测出硬币的直径是______cm,图乙中停表读数______s
【答案】2.52 32
【解析】[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左端三角尺与2.00cm对齐,右端三角尺与4.52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由图乙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2个小格,分度值为0.5min,指针指在0和1之间,靠向1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分度值为0.1s,指针在32处,则停表的读数为32s。
(22湖北十堰)甲中铅笔的长度时______cn,乙图中停表秒盘的分度值是______s,停表读数时______s
【答案】2.50 0.1 338.5
【解析】[1]图甲中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左端对齐1.00cm,右端视线与刻度线平齐,选用B视角,与3.50cm对齐,故读数为
[2][3]由图乙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2个小格,分度值为0.5min,指针指在5和6之间,靠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分度值为0.1s,指针在38.5s处,则停表的读数为5min32s即338.5s。
(23江西)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出黑板报时所用常见直尺的一部分,请你推断它的分度值是______
【答案】0.5cm
【解析】由图可知,两个相邻刻度之间的值为0.5cm,所以它的分度值为0.5c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