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课件:专题18 尊重自由平等(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课件:专题18 尊重自由平等(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课件
专题18 尊重自由平等
内容要求 考查重点 教材范围
1.了解自由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b# 2.作为公民,要珍视自由、践行平 等。 1.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b# 2.珍视自由 #b# 3.认识平等的含义 #b# 4.践行平等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

核心素养
法治观念
1 自由的真谛
(1)认识自由。①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
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
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
乱与伤害。②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
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
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2)法治与自由的关系。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法治标定了
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④法治既规范
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3)珍视自由。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
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
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2 平等的真谛
(1)认识平等。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法律
意义上,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②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
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任何公民,不分民族、
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
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各项义务。④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
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践行平等。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
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②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
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③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
平等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
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
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④我们要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1.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
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3.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4.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5.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1.从法治与自由关系的角度: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
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2.从平等的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们要增强平等
意识,努力践行平等。
误区:言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剖析:错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
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自由的实现不
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2023·云南节选)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网络暴力事件,不断刺痛着人们的心。网络世界里,一句恶毒的话语、一个带节奏的帖子、一个随意剪切的视频,经过一次次传播后,影响可能被无限放大,给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随着互联网等新生事物不断发展,相关法律也在随之跟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均对侮辱、诽谤他人行为的处罚、量刑作出相应规定。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也建议制定反网络暴力法。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
(2)“人人都有麦克风,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结合材料,从自由与法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②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按键伤人”无视法律底线,割裂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会给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施暴者也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解题思路】本题需要运用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的有关知识,从理解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审材料,提取关键词:“人人都有麦克风,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可链接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按键伤人”割裂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则针对使用名人肖像制作表情包的案例判决中,法院明确强调了表情包的制
作和使用不得侵犯他人享有的肖像权和著作权。这启示我们( )
C
①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②法不可违,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③自由的实现不能碰触法律的红线 ④法治束缚自由,有法治不自由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2023年9月1日,隗某为提升个人社交账号的热度,网购黄铜颗粒在一河道内抛撒,
并在河边以“收购黄金”为噱头,吸引附近部分居民前往捡拾。隗某的行为严重扰乱
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已被警方依法拘留。这说明( )
D
A.法治束缚自由,有法治不自由 B.自由是相对的,很难得到保障
C.珍视自由,必须学会依法维权 D.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基础训练
3.某图书馆专为视障人士设立的阅览室:走道上铺设着一圈盲道,书架上的书更大
更厚,每张桌子的桌角都有一个凹槽,用于放置盲杖……该图书馆的这些做法 ( )
A
①体现了不同情况要差别对待 ②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③尊重了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④保障了特殊群体享有特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右边漫画说明( )
D
A.我国已经消除了性别歧视
B.在法律上,我国男女绝对平等
C.女性在各个方面都比男性优越
D.我国努力保障女性的各项权益
5.2023年9月1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
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某受贿、隐瞒境外存款一案,对被告人王某以受贿罪判处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一案例告诉
我们( )
C
①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领导干部知法犯法更要从重从严处罚 ③公民的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④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一直以来,一些用人单位设置种种招聘限制条件,对劳动者的性别、年龄、学历、
婚育状况甚至恋爱情况等进行区别对待,影响劳动者公平就业的情况并不鲜见。面
对这些现象,求职者应( )
C
①敢于抵制 ②依法严惩此类行为 ③据理力争,依法维权 ④忍气吞声,不惹是非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简要回答题
7.社会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每天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坐享诸多服务,他们,就是 “外卖小哥”。不过,有的“外卖小哥”为了赶时间,做出了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1)结合漫画,请对“外卖小哥”的行为进行评析。
[答案] ①“外卖小哥”的行为是不遵守规则、忽视规则的表现。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③我们应当自觉遵守规则,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2)请你给漫画中的“外卖小哥”一些善意的提醒。
[答案] ①要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②要珍爱生命;③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8.观察右边的漫画,回答问题。
(1)请你简要评析招工单位的行为。
[答案] 招工企业的行为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
(2)请你给漫画中的求职者一些建议。
[答案] 面对不平等现象,求职者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招工企业的行为存在就业歧视,必须严肃处理。
三、概括与评析题
9.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如何推进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方便老年人出行;如何鼓励经营者给药品提供大字版说明书,确保老年人用药安全……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公众关注的诸多问题作出回应,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
▲通过立法的形式,把民生权益保障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理念和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备,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完善,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消除公共设施、交通出行、信息交流、社会服务等各领域有形或无形的障碍,保障残疾人、老年人能够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产生活,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切实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的有力保障。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拟题。题目如:《助残适老 有爱无碍》《法治护航“无碍” 美好生活“有爱”》等。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答案] 评论。例答:
①从全国人大的性质和职权的角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②从共享发展的角度: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从平等的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④从依法治国的角度: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⑤从保障人权的角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谢谢大家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