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6 理解权利义务课件(共77张PPT)+学案(含答案)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16 理解权利义务课件(共77张PPT)+学案(含答案)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资源简介

考点16 理解权利义务
【回归教材】
思维导图
核心观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2.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3.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4.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考点梳理
知识点1 公民基本权利(八下P34~42 5年2考 )
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条件 年满十八周岁;中国公民;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地位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六项自由 内容 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作用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督权 内容 (1)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2)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意义 ①有助于促进依法行政,使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②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有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④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⑤有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人身自由
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内容 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地位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人身自由 不受侵犯 法律 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表现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人格尊严 不受侵犯 法律 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内容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住宅不 受侵犯 原因 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法律 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通信自由 和通信秘 密受法律 保护   法律 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含义 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法律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重要性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含义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法律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重要性 (1)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2)个人发展:①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 ②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法律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保障 为了保障公民享受这些权利,国家发展相关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含义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作用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国家举措 ①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②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国家保障 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其他权利 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知识点2 依法行使权利(八下P43~46 5年6考 )
行使权利有界限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维护权利守程序 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和解 含义: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实施: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适用情况: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
调解 含义: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 实施: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主要方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仲裁 含义: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 实施: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适用情况: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诉讼 含义: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 实施: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适用情况:①民事诉讼——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②刑事自诉——人身、财产权利受到侵犯;③行政诉讼——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
知识点3 公民基本义务(八下P47~53 5年1考 )
遵守宪法和法律
原因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要求 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具体表现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建设法治社会 的做法 ①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②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维护国家利益
表现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国 家统一 和全国 各民族 团结  原因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做法 (1)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2)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维护国 家安全、 荣誉和 利益  内容 (1)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等。 (2)维护国家荣誉: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3)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必要性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依法服兵役
原因 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③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法律规定 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以志愿兵役为主体的志愿兵役与义务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②有利于保卫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依法纳税
原因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不依法 纳税 表现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后果 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危害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不利于国家建设,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个人信誉
知识点4 依法履行义务(八下P53~60 5年4考)
权利义务相统一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要求 (1)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2)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履行法定义务 原因 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依据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做法 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违反法定义务 表现 ①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②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后果 ①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②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③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澄清认知
1.网络问政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
正确说法:网络问政拓宽了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渠道。
2.公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行使权利。( )
正确说法: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权利和义务都不能放弃。( )
正确说法: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
议题探究考点
  阅读材料,补充下栏考点链接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六) 吴某豪少缴税被处罚
经查,吴某豪在2019-2021年期间从事①网络直播取得收入,②未依法办理纳税申报少缴个人所得税210.57万元。宿州③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吴某豪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476.75万元。日前,税务部门已经依法送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④吴某豪已按规定缴清税款、罚款、滞纳金。
考点链接
①网络的作用



请你补充
  (1)吴某豪的行为没有履行哪一项公民的基本义务
  (2)根据上述材料,运用道德与法律的相关知识对该新闻片段进行点评。
拓展设问
  (3)宿州市税务局稽查局为什么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吴某豪相应的处罚。
【参考答案】议题探究考点
考点链接 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③政府依法行政;④违反义务须担责。
(1)依法纳税。
(2)①道德知识: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做诚实守信的人就要树立诚信意识,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②法律知识: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依据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3)①厉行法治要推进严格执法;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等。
【真题精粹】
命题点1 公民基本权利
例题 (2018江西·6改编)针对部分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缺少音乐、美术等专职教师的情况,2018年以来,吉安市吉州区试点推广“专递互动课堂”,借助互联网通信技术,实现课堂远程在线直播和实时互动,将优质教育资源送达偏远、薄弱学校。此举 ( )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B.有利于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C.表明教育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
D.能够全面消除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对点训练
1.初中生小强利用假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售卖文创小商品。他“说唱”叫卖时的照片被某同学制作成搞笑表情包放在网上流传。该同学侵犯了他的 ( )
A.财产权 B.姓名权
C.肖像权 D.荣誉权
2.(2023广东)2023年4月,全国工商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百城万企”促就业行动,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校园招聘。这有利于实现公民的 ( )
A.财产权 B.劳动权
C.物质帮助权 D.受教育权
3.(2023浙江嘉兴)漫画中“快递单”上的处理办法有利于保护公民的 ( )
A.财产权 B.政治自由
C.隐私权 D.文化权利
4.(2023山西)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它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以下是学生小郑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其中有关行使政治权利的是 ( )
A.获得山西省信息科技大赛一等奖
B.向市长热线反映校门口长期交通混乱的情况
C.放学路上扶起倒地的共享单车,并摆放整齐
D.每天按时上学,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5.民生实事项目关乎公民基本权利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下表中,某市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与其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对应一致的有 ( )
选项 民生实事项目 公民基本权利
① “抚幼育苗”,新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72所 受教育权
② “弱有众扶”,完成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138处 文化权利
③ “稳岗乐业”,新增市级高质量就业社区(村)100个 劳动权
④ “银龄关爱”,实现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建设全覆盖 财产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湖北天门)2023年3月,湖北武汉一家医疗科技公司以找“内奸”为由,强行查看了员工的手机,原因是有人泄露了公司组织框架和人员信息。第二天公司又要求查手机,员工林女士拒绝配合,公司认定林女士就是“内奸”,强行将其辞退,并拒绝给予赔偿。该公司侵犯了林女士的权利有 ( )
A.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财产权 隐私权
B.言论自由权 名誉权 隐私权
C.人身自由权 劳动权 隐私权
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劳动权 人格尊严权
命题点2 依法行使权利
例题 (2022江西·10)江赣的妈妈购买的手机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故障,到商店要求更换遭到拒绝。江赣知道后,向妈妈提出了合理合法的建议。最终店主为妈妈更换了手机。江赣的建议应该是 ( )
A.围堵商店,逼迫商家让步
B.向有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权
C.利用网络,诋毁商家名誉
D.向公安机关起诉,请求调解
对点训练
1.(2023江苏扬州)晓明妈妈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虚假宣传并售卖座椅按摩垫的某公司,在消费者协会帮助下,该公司返还晓明妈妈购物货款,并给予赔偿。晓明妈妈维护权利的方式是 ( )
A.调解 B.和解 C.仲裁 D.诉讼
2.(2023山东威海改编)针对漫画中的侵权现象,以下建议,你赞同的是 ( )
A.找几个好哥们恐吓侵权人
B.向所在的居民委员会起诉
C.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
D.向相关网络问政平台投诉
3.(2023湖南常德)赵某经营一家小型电器公司,年初与空调供应商王某签订合同约定了今年空调供货量与价格。但后来,王某单方面通知赵某减少供货量并提高价格。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有 ( )
①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独自提价无可厚非 ②王某不讲诚信,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③赵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依法维权 ④王某和赵某都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15岁的黄某在参与“重度恐怖”的“密室逃脱”游戏中意外受伤,入院治疗共花费医药费11822.92元。之后,黄某父亲与商家协商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遂将其诉至人民法院。2023年5月16日,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商家未按法律规定设置适龄提示、提供安全保障措施等,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赔偿原告医疗费等共计18790.77元。此案例中 ( )
①黄某父亲未对黄某实施有效的家庭保护 ②黄某应当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③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解决行政争议 ④黄某父亲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其合法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命题点3 公民基本义务及权利义务相统一
例题 (2023江西·7)某景区两名男子装扮成孙悟空,拉着游客合影后,再向游客强行收费。游客对此感到气愤,于是报了警。民警经调查取证,认定两人行为违法,对其予以行政拘留处罚。该案例启示我们 ( )
①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②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③报警是维权的最后屏障 ④犯罪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满分秘籍
审题干扣关键词
  边读题边圈点关键词,明确题目表达意思有几层,做到胸中有数,才能与设问、选项等建立联系。
对点训练
1.(2023安徽)民法典记载了一个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可能享有的各种权利。但是,这些权利如果不被权利人行使或者积极主张,那么民法典也不过是一张写满了权利的“废纸”。这启示我们 ( )
A.只要守程序就能维护权利
B.行使权利不需要有界限
C.享受权利而不必承担义务
D.要增强自己的权利意识
2.(2023云南)漫画中小女孩的行为 ( )
A.错误,她只能要义务不能要权利
B.错误,她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C.正确,她坚持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D.正确,她享有权利就可以不履行义务
3.(2023广西)新华社2023年4月22日报道:为牟取经济利益,陆某某等人盗割楠木板料出售,导致有2600年树龄的“古楠木王”严重受伤,7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死亡,最终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案例说明 ( )
①公民违反法定义务必须担责 ②牟取经济利益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③伤害树木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④公民应该爱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下列民法典部分条文要求公民 ( )
·第三百一十四条拾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七条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①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③不履行义务要承担刑事责任 ④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真题精粹
命题点1 B 对点训练 1.C 2.B 3.C 4.B 5.B 6.D
命题点2 B 对点训练 1.A 2.D 3.C 4.D
命题点3 A 对点训练 1.D 2.B 3.B 4.A
2(共77张PPT)
模块二 民主与法治
考点16 理解权利义务
课程标准(2022年版) 考点 教材链接 考情分析
◎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 公民基本 权利 八下第三课 近5年中考考2次,考查的知识点:人身自由、财产权和受教育权。2021年和2020年均考简答题
依法行使 权利 近5年中考考6次,考查的知识点:要依法行使权利、要依法维权。2023年、2021年和2019年均考选择题,2022年和2019年均考简答题,2019年考探究实践题
课程标准(2022年版) 考点 教材链接 考情分析
◎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 公民基本 义务 八下第四课 近5年中考考1次,考查的知识点: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2020年考简答题
依法履行 义务 近5年中考考4次,考查的知识点:法定义务须履行。2023年考1次选择题,2020年考2次选择题,2020年第3次考简答题。
◆江西中考在命题时会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相关典型案例等。
◆2024年中考备考,我们要重点识记:公民的基本权利、依法维权的流程、权利义务相统一知识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民基本权利(八下P34~42 5年2考 )
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条件 年满十八周岁;中国公民;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地位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六项自由 内容 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作用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督权 内容 (1)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2)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 意义 ①有助于促进依法行政,使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②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有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④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⑤有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人身自由
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内容 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地位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法律 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表现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法律 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内容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住宅不受侵犯 原因 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法律 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通信自由 和通信秘 密受法律 保护   法律 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含义 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法律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重要性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含义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法律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重要性 (1)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2)个人发展:①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 ②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法律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保障 为了保障公民享受这些权利,国家发展相关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含义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作用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国家举措 ①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②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国家保障 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其他权利 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依法行使权利(八下P43~46 5年6考 )
行使权利有界限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维护权利守程序 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和解 含义: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实施: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适用情况: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
调解 含义: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
实施: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主要方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仲裁 含义: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
实施: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适用情况: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诉讼 含义: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
实施: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适用情况:①民事诉讼——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②刑事自诉——人身、财产权利受到侵犯;③行政诉讼——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
公民基本义务(八下P47~53 5年1考 )
遵守宪法和法律
原因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要求 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遵守宪法和法律
具体表现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建设法治社会 的做法 ①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②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维护国家利益
表现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国 家统一 和全国 各民族 团结  原因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维护国家利益
维护国 家统一 和全国 各民族 团结  做法 (1)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2)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维护国 家安全、 荣誉和 利益  内容 (1)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等。
(2)维护国家荣誉: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3)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必要性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依法服兵役
原因 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③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法律规定 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以志愿兵役为主体的志愿兵役与义务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②有利于保卫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依法纳税
原因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不依法 纳税 表现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后果 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危害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不利于国家建设,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个人信誉
依法履行义务(八下P53~60 5年4考)
权利义务相统一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要求 (1)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2)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履行法定义务 原因 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依据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做法 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违反法定义务 表现 ①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②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后果 ①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②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③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1.网络问政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正确说法:网络问政拓宽了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渠道。
2.公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行使权利。(×)
正确说法: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权利和义务都不能放弃。(×)
正确说法: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
 阅读材料,补充右栏考点链接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六) 吴某豪少缴税被处罚
经查,吴某豪在2019-2021年期间从事①网络直播取得收入,②未依法办理纳税申报少缴个人所得税210.57万元。宿州③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吴某豪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476.75万元。日前,税务部门已经依法送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④吴某豪已按规定缴清税款、罚款、滞纳金。
①网络的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政府依法行政
违反义务须担责
 (1)吴某豪的行为没有履行哪一项公民的基本义务
依法纳税。
(2)根据上述材料,运用道德与法律的相关知识对该新闻片段进行点评。
①道德知识: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做诚实守信的人就要树立诚信意识,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
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②法律知识: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依据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拓展设问
  (3)宿州市税务局稽查局为什么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吴某豪相应的处罚。
①厉行法治要推进严格执法;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等。
公民基本权利
 (2018江西·6改编)针对部分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缺少音乐、美术等专职教师的情况,2018年以来,吉安市吉州区试点推广“专递互动课堂”,借助互联网通信技术,实现课堂远程在线直播和实时互动,将优质教育资源送达偏远、薄弱学校。此举( )
B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B.有利于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C.表明教育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
D.能够全面消除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1.初中生小强利用假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售卖文创小商品。他“说唱”叫卖时的照片被某同学制作成搞笑表情包放在网上流传。该同学侵犯了他的 ( )
                    
A.财产权 B.姓名权
C.肖像权 D.荣誉权
C
2.(2023广东)2023年4月,全国工商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百城万企”促就业行动,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校园招聘。这有利于实现公民的 ( )
A.财产权 B.劳动权
C.物质帮助权 D.受教育权
B
3.(2023浙江嘉兴)漫画中“快递单”上的处理办法有利于保护公民的 ( )
A.财产权 B.政治自由
C.隐私权 D.文化权利
C
4.(2023山西)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它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以下是学生小郑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其中有关行使政治权利的是 ( )
B
A.获得山西省信息科技大赛一等奖
B.向市长热线反映校门口长期交通混乱的情况
C.放学路上扶起倒地的共享单车,并摆放整齐
D.每天按时上学,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5.民生实事项目关乎公民基本权利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下表中,某市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与其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对应一致的有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选项 民生实事项目 公民基本权利
① “抚幼育苗”,新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72所 受教育权
② “弱有众扶”,完成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138处 文化权利
③ “稳岗乐业”,新增市级高质量就业社区(村)100个 劳动权
④ “银龄关爱”,实现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建设全覆盖 财产权
6.(2023湖北天门)2023年3月,湖北武汉一家医疗科技公司以找“内奸”为由,强行查看了员工的手机,原因是有人泄露了公司组织框架和人员信息。第二天公司又要求查手机,员工林女士拒绝配合,公司认定林女士就是“内奸”,强行将其辞退,并拒绝给予赔偿。该公司侵犯了林女士的权利有 ( )
D
A.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财产权 隐私权
B.言论自由权 名誉权 隐私权
C.人身自由权 劳动权 隐私权
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劳动权 人格尊严权
依法行使权利
 (2022江西·10)江赣的妈妈购买的手机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故障,到商店要求更换遭到拒绝。江赣知道后,向妈妈提出了合理合法的建议。最终店主为妈妈更换了手机。江赣的建议应该是( )
B
A.围堵商店,逼迫商家让步
B.向有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权
C.利用网络,诋毁商家名誉
D.向公安机关起诉,请求调解
1.(2023江苏扬州)晓明妈妈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虚假宣传并售卖座椅按摩垫的某公司,在消费者协会帮助下,该公司返还晓明妈妈购物货款,并给予赔偿。晓明妈妈维护权利的方式是 ( )
                    
A.调解 B.和解 C.仲裁 D.诉讼
A
2.(2023山东威海改编)针对漫画中的侵权现象,以下建议,你赞同的是 ( )
A.找几个好哥们恐吓侵权人
B.向所在的居民委员会起诉
C.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
D.向相关网络问政平台投诉
D
3.(2023湖南常德)赵某经营一家小型电器公司,年初与空调供应商王某签订合同约定了今年空调供货量与价格。但后来,王某单方面通知赵某减少供货量并提高价格。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有 ( )
C
①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独自提价无可厚非 ②王某不讲诚信,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③赵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依法维权 ④王某和赵某都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15岁的黄某在参与“重度恐怖”的“密室逃脱”游戏中意外受伤,入院治疗共花费医药费11822.92元。之后,黄某父亲与商家协商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遂将其诉至人民法院。2023年5月16日,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商家未按法律规定设置适龄提示、提供安全保障措施等,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赔偿原告医疗费等共计18790.77元。此案例中 ( )
D
①黄某父亲未对黄某实施有效的家庭保护 ②黄某应当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③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解决行政争议 ④黄某父亲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其合法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公民基本义务及权利义务相统一
 (2023江西·7)某景区两名男子装扮成孙悟空,拉着游客合影后,再向游客强行收费。游客对此感到气愤,于是报了警。民警经调查取证,认定两人行为违法,对其予以行政拘留处罚。该案例启示我们( )
A
①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②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③报警是维权的最后屏障 ④犯罪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审题干扣关键词
边读题边圈点关键词,明确题目表达意思有几层,做到胸中有数,才能与设问、选项等建立联系。
1.(2023安徽)民法典记载了一个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可能享有的各种权利。但是,这些权利如果不被权利人行使或者积极主张,那么民法典也不过是一张写满了权利的“废纸”。这启示我们 ( )
                    
D
A.只要守程序就能维护权利
B.行使权利不需要有界限
C.享受权利而不必承担义务
D.要增强自己的权利意识
2.(2023云南)漫画中小女孩的行为 ( )
A.错误,她只能要义务不能要权利
B.错误,她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C.正确,她坚持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D.正确,她享有权利就可以不履行义务
B
3.(2023广西)新华社2023年4月22日报道:为牟取经济利益,陆某某等人盗割楠木板料出售,导致有2600年树龄的“古楠木王”严重受伤,7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死亡,最终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案例说明 ( )
B
①公民违反法定义务必须担责 ②牟取经济利益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③伤害树木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④公民应该爱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下列民法典部分条文要求公民 ( )
A
·第三百一十四条拾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七条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①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③不履行义务要承担刑事责任 ④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