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邓稼先》 学习活动单活动要点:在特定场景细节中感受人物目标定位1.梳理文章重要信息,了解邓稼先的主要事迹。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含义,体会其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及效果。3.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课时内容《邓稼先》、学习活动单、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片段《相遇》活动准备观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一个故事《相遇》,交流观后感。学习活动活动一:参与活动,清晰目标在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有一个故事叫《相遇》。故事主人公高远隐姓埋名参与原子弹研发,因病离岗后,在公交车上偶遇了曾经的恋人,却因保密规定不能相认。在国家大爱和情侣小爱之间,那一代科研工作者中的很多人毅然选择了前者。他们抛弃“小我”,不计荣辱,潜心钻研,从而书写出传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与邓稼先有着50年友谊的杨振宁先生写下的纪念文章,经由文字走近那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楷模——“两弹”元勋邓稼先。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围绕着“怎样写出人物精神”,完成两个活动要点:在特定场景中感受人物,从评价、历史和对比中理解人物。这一节课的核心任务是:在特定场景中感受人物——邓稼先活动二:填写“人物档案卡”,初识邓稼先1.速读第二部分,筛选主要信息并填写“人物档案卡”。姓名 生卒年月 籍贯学历 工作单位 职务个人简历2.请同学们观察邓稼先个人简历中的时间和事件,想想其中哪些颇不寻常,引起了你的注意,说一说引起你关注的原因。活动三:走近邓稼先:在特定场景细节中感受人物1.在文章的第五部分,作者通过想象还原了邓稼先的研究场景,你能从中感受到邓稼先怎样的特点?请圈画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并做好批注。2. 圈点勾画批注,课堂交流。【导读】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重点引导揣摩分析下面三个语句。(1)品读语句一: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导读1】结合上下文,你认为邓稼先在沙漠中埋葬去世的同事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2)品读语句二: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导读2】联系上下文,你认为彼时邓稼先的手有没有颤抖呢?【导读3】我们把以上两个问句综合起来看,作者想表达的究竟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呢?可以直接用陈述句表达吗?从中我们能读到一个怎样的邓稼先?(3)品读语句三: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导读4】联系上下文,你觉得邓稼先这一句“我不能走”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我来总结在人物生活、工作的特定场景中去感受人物,通过极富表现力的语句,尤其是细节去揣摩其心理,我们才能把握人物的内在精神品质。作者凭借对邓稼先的工作和性格的了解,复原了两弹研制的特定场景。那么,两弹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研制成功的?两弹的成功爆炸,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下一节课,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精读文章其余部分。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