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时 11《老王》:读懂“不幸者”的小人物形象 学习活动单(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时 11《老王》:读懂“不幸者”的小人物形象 学习活动单(学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4课时 《老王》学习活动单
活动要点:读懂“不幸者”的小人物形象
目标定位
1.细读文本,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情谊,理解人性之美。
2.品读重点段落,理解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3.探究作者“愧怍”的深刻原因,感受作者自我批判的精神。
4.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习“精思”的三种方法。
课时内容
《老王》、学习活动单
学习活动
活动一:参与活动,清晰目标
同学们,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散文,就是杨绛写的《老王》。你从本文的题目“老王”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如果把题目改成“王老”,你从中能读出什么不同的信息?
这一节课的核心任务是:读懂“不幸者”的小人物形象。
活动二:熟读课文,读懂人物
1.熟读课文,谈谈作者是如何回忆老王的,其线索是什么。
2.品读课文,想想:你从作者的这些回忆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王、一个怎样的杨绛?用你认为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并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阐述理由。
可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我从“”读到一个的老王,因为
我从“”读到一个的杨绛,因为
助读材料。
本文的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是一个荒唐的年代。作者夫妇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下放到“五七干校”,被罚扫厕所,挨批斗,被剃了“阴阳头”,一度无人敢为她家提供生活服务。
老王:
杨绛:
我来总结
不幸的杨绛,苦命的老王,在那个荒唐的年代里,相互关心,相互扶助,以善良对待善良,是“不幸”者怜悯“苦命”人,给那个冰冷的岁月增加了一丝温暖。但是,作者在文末却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就是惭愧的意思。对别人感到“愧怍”,一般是指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甚至是伤害别人的事。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探究这个问题。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