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 《老王》 学习活动单活动要点:读懂“幸运者”的“愧怍”之情目标定位1.细读文本,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情谊,理解人性之美。2.品读重点段落,理解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3.探究作者“愧怍”的深刻原因,感受作者自我批判的精神。4.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习“精思”的三种方法。课时内容《老王》、学习活动单学习活动活动一:参与活动,清晰目标上一节课,我们体会到了作者与老王之间的交往是以善良对待善良,是不幸者怜悯苦命人,但作者在文末却说自己对老王感到“愧怍”,这该如何理解呢?要理解作者的“愧怍”,我们就必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这一节课的核心任务是:读懂“幸运者”的“愧怍”之情活动二:品词赏句,读懂作者的“愧怍”要熟读、精思,就必须对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方能读懂言外之意,感受到文章的意蕴。什么样的语句是关键语句呢?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1.品读反常之处。(1)首先我们来品读文章的开头。文章开头写道:“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你从中品出了什么呢?(提示:可抓住关键词语,对反常之处进行品读)(2)文中还有哪些反常之处呢?请找出来品一品。①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第3自然段)②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第4自然段)③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没再多问。(第17一21自然段)2.品读反复之处。(1)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试着找出相关语句细细品读。①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第5自然段)②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第6自然段)③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第8一13自然段)3.品读特别之处。品读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活动三:拓展阅读,读懂博大的情怀杨绛先生在“文革”中受到冲击,但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站在人道关怀的角度进行反省。其实,在经受时代不公正对待的知识分子里,还有很多的“杨绛”。请看下面的材料:“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这不过是十年一梦。还会再做梦吗?为什么不会呢?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无论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再进入梦乡。当然我也不再相信梦话!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摘自巴金的《随想录》)这些“杨绛们”,在历经苦难之后,不是沉浸在个人所受的伤害中,而是叩问自己的灵魂,拷问众生的人性,彰显出作为知识分子的博大情怀。同学们在课后可以阅读巴金的《随想录》,会对这种情怀有更深的体会。我来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精思”的三种方法—品读反常之处、反复之处、特别之处,并借此探究了作者“愧怍”的原因,感受了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自省精神和博大情怀。在以后的阅读中,大家要继续运用熟读、精思的方法,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