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时 演读13《卖油翁》学习活动单(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时 演读13《卖油翁》学习活动单(学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时《卖油翁》学习活动单
活动要点:演读《卖油翁》
目标定位
1.品读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欣赏人物形象。
2.学习“精思”方法,理解故事意蕴。
课时内容
《卖油翁》、学习活动单
学习活动
活动一:演读,赏析人物
1.揣摩人物心理,写演读脚本。
(1)本文的人物对话描写非常精彩,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进行表演朗读。在演读前,请细细揣摩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态度,思考用怎样的神态、语气、动作才能反映其心理和态度。下面分小组讨论完成演读脚本。
任务安排:
活动一:仔细揣摩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态度、语气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等,然后补写在下面的括号里,要求必须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并说明补写理由。
活动二:在组内演读,揣摩补写是否恰当。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公(①):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卖油翁(②):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公(③):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④):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卖油翁(⑤):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示范】补写第①处。
①语气不屑,斜视卖油翁。从“公”的称谓中可以看出陈尧咨有身份有地位,“翁”,是老头儿的意思,可看出卖油翁只是一个走街串巷卖油的老头儿,所以陈尧咨说“汝亦知射乎”。“亦”一词表现出他对卖油翁的轻慢,言下之意是“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怎么知道射箭的技艺呢”。“吾射不亦精乎?”有质问之意,表现出陈尧咨对自己箭术的高度自信,不屑于与卖油翁一争高下。所以,这里的语气应是不屑的,用“斜视卖油翁”这一神情能凸显其不屑。
预设:





2.小组内分角色演读,同伴评价。
(1)刚才同学们补充了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语气等信息,完善了演读脚本,下面请2一3个小组进行分角色演读(两名同学分别扮演陈尧咨、卖油翁,其他同学读陈述部分),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
点评标准:
演读注意台风:不背台、不怯场、不笑场;
演读惟妙惟肖:表情、动作、语气、语调等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形象。
(2)小结:补写和演读必须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熟读精思”,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精准把握人物形象。
3.从刚才的品析和表演中,你读出了怎样的陈尧咨和卖油翁?
小结: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可以准确深入地把握人物的心理、态度。同时,在品读关键词句时,可以进行合理的想象。
活动二:研读,读懂意蕴
1.《卖油翁》全文只有133个字,不仅塑造了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你从中领悟到了哪些道理呢?
2.卖油翁说高超的射箭、酌油本领都是“手熟”而已,你如何看?
2.提问:《卖油翁》原文结尾还有这样一句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在选入教材时被删掉了。你认为是否应该删去?为什么?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两个典故,即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前者出自《庄子·养生主》,讲的是一个叫丁的厨师,向梁惠王讲解解剖牛的技巧,阐述了面对复杂多变的事物,只要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再反复地实践,便能够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的道理。这个典故诞生了“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切中肯綮”“庖丁解牛”等五个成语。轮扁斫轮这个典故出自于《庄子·天道》,讲的是一个叫轮扁的手艺人,他在制作车轮时看见齐桓公在专心致志地读书,于是大发感慨。他说,自己的手艺不是从书本中得来的,也没办法教给自己的儿子,而是通过多年不断练习,才像现在这样得心应手的。君主读书也是一样的,不亲身去体会,而只是一味地去读那些已经死去的圣贤人的书,是没有多大帮助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射箭、酌油和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道理是一样的。
小结: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叫发散性思考;对文本能读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对既有结论或他人的观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进行合理的解释,这就叫批判性思考。它们都是“精思”的方法。
我来总结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学习时也须时时反思。那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些什么呢?
①理解文言意思的方法:借助注释、成语印证、语境推测、勾连旧知、资料查证等。
②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欣赏人物形象。
③明白了《卖油翁》蕴含的深刻哲理。
④学到了“熟读精思”的方法:品读关键词句、发散性思考、批判性思考。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