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7.3 重力 授课人 授课班级 八年级教 学 目 标 学什么 1.重力产生的原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用重力公式简单计算。 怎么学。 1.通过大量的事实,实验,举例来验证重力的存在,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根据数据分析处理实验结果。并能简单的计算。重难点 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教具 弹簧测力计、钩码 教学过程 教师 学生一、引入新课 播放“重力现象”视频 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 上面的事例中的物体最后都落向了地面,是因为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我们把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无论与地球接触与否,运动状态如何。 活动:通过利用身边的物体来感受一下重力的存在,并说出你对重力的感受: 提起托起质量不同的物体,会感觉到所用的力是不同的。那么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重力的大小 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提出问题) 1、猜想(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是什么?猜想的理由是什么? 2、设计实验方案(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①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什么?②怎样测量这些物理量? (2)实验需要什么器材? (3)你的实验方案是什么?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4)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怎样收集? (5)利用目前桌面上的器材完成本实验,怎样来完成?实验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6)记录完的数据怎样处理?找到了什么规律?(分析与论证,评估) 总结: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强调逻辑关系)(交流与合作) 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上面的结论可表示为。也就是。 ,表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粗略计算是可取10N/kg例题;质量为0.5kg的木块收到的重力多少? 一个人所受重力为500N那么他的质量多少? (1)已知; 求; 解; 答; 解答过程有公式,公式里有数字和单位。 学生观看: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得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 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 学生展示 学生自己总结 板书 设计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施力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反思 从这节课来看的话同学们理解的还可以,但是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从设计上我没有了解课程标准,评课后受益匪浅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接下来我首先要学习课程标准,多跟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每天都要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