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表格式 共35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表格式 共35页)

资源简介

新课标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 四年级 主备人 授课人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
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品质”
单元概述及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四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追求和品质。《古诗三首》中的诗,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已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终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工作,最终自己命丧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挑山工》主要讲述了登泰山时“我”遇到一位挑山工,并从挑山工的行动和朴实的话语中悟出了一条人生哲理
核心素养 单元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总结课文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和同学交流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 思维能力:能仿照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审美创造: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二、学情分析与学习条件支持
主题学情分析及学习条件支持 本单元的课文人物品质有关,学生与里面的内容有年代感,通过出示图片、播放视频令学生有直观的印象,教学时以默读和讨论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和有选择地读等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认识、感悟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从人物描写中感悟人物品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学习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特点。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三、单元与课时学习目标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3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3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学会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 4.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介绍。 5.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 6.能主动与家人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习作。
四、各课时任务设计及学习活动(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课题 22古诗三首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课时目标: 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洛、壶”等5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课 时 一 课前三分钟 诵读古诗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1.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古诗三首》。 (2)师引导: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记得最熟的是哪首古诗?可以背诵给大家听听吗? (3)生交流,师适时点评。 (4)师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这些诗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情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 2.生自由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自己的疑问。
任务/活动二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 (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3)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指三名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任务/活动三 1.诗题入手,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2)关注诗题中的事件——“送”。 引导: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这些诗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写的是朋友将要远行,诗人在为朋友送行。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吗? (3)引导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地点——辛渐、芙蓉楼。 ①师引导生再读诗题,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说说诗题的意思。 ②示例:作者是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友人辛渐的。 ③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 (4)关注诗人王昌龄。 ①师引导: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诗人王昌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传世之作呢? 2.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课件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 (2)师引导: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表达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之情吗?它与其他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体会情感。 ①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注释,仔细读读,我们可以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②生交流。 (4)学习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 生自由朗读这句诗,师引导:对于这句诗,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诗中哪个词向你传达出这种情感?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呢?诗人为什么要提到“夜”? (5)学习诗句“平明送客楚山孤”。 ①师指名读诗句,引导:你又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从“平明”,即天刚刚亮,可以看出诗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门了,也许他们彻夜未眠。“孤”字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板书:楚山孤) 在作者的眼里,孤独的不仅仅是楚山,孤独的还有诗人的内心。(板书:孤独)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6)学习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 理解:冰、玉有什么特点?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是想表明什么? (板书:顽强 纯洁 清廉 正直) 3.总结全诗,领悟写法。 收集送别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22.《塞下曲》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课 时 二 课前三分钟 经典诵读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边塞诗)
任务/活动二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 (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án ”。 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 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任务/活动三 1.初读了解大意、了解作者。 (1)课件出示诗题:《塞下曲》。 (2)师指名读诗题,适时引导: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你还有其他疑问吗? (3)课件出示资料,了解作者。 这则资料中哪个信息给你印象最深? 2.品读,理解诗意。 3.细读诗句,体会诗情。 (1)解读“逃”。 单于是在什么时候逃跑的?(板书:夜) 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你能想象单于逃跑时的情景吗?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逃跑时的单于吗?读出单于的惊恐、狼狈。 (2)解读“逐”。 将军是如何追捕单于的?这一句没有直接写将军是怎样追赶的,具体写了什么呢? 你最关注诗中的哪个字?(相机板书:满) 小结:“满”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塞外环境恶劣,正是这个“满”字,突显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相机板书:环境恶劣、英勇无畏) 4.课堂总结。 (1)朗读全诗。 (2)师总结:本诗情景交融,单于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 5.拓展延伸。 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五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找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课后反思
课题 22.《墨梅》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课时目标; 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读懂《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课 时 三 课前三分钟 经典诵读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1.激趣导课,认识梅花。 引导回忆赞美梅花的诗句。 2.解读《墨梅》,初探特点。 这幅图中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就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这就是——墨梅。 师引导:看了墨梅图,你有什么感受? 3.关注诗人,知其品性。 (1)认识诗人。 ①课件出示王冕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交流) (2)导入诗文。 出示诗文,生自由读一读。 4.初读《墨梅》,读出节奏。 (1)生自由朗读,注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检查朗读:指名读,相机正音:砚、乾、坤。 (3)师:诗的第一句里还有一个生字。[板书:砚(yàn)]我们知道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4)师指名读诗中“洗砚池”的注释,引导:你读出了王冕怎样的品质?诗的第4句有一个词——乾坤。(板书:乾坤)看注释,“乾坤”是什么意思? (6)师指名读:请一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任务/活动二 1.自读,了解基本意思。 (1)师指导:你能理解哪些字句的意思?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做上记号。(生自由朗读) (2)师引导交流。 2.引导质疑。 (1)师引导:你觉得自己读懂了这首诗吗? (2)生质疑。
任务/活动三 1.知淡味。 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导用诗中的词语概括:如果用诗中的词语概括,那就是——淡墨痕。 树上的梅花怒放枝头,可王冕笔下的梅花与众不同。它没有水仙的灵气,没有玫瑰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华贵,只有独属于自己的孤傲、冷清。王冕为何会对淡雅的梅花如此钟爱呢?大家还记得刚才对王冕的介绍吗?他是个怎样的人? 读了资料,你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课件出示: 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 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 2.知清味。 王冕为什么会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或者说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用诗句回答。 自由读这两句诗,静静地想一想,并结合王冕的品性,说说你对这两句诗中的哪些词语又有了新的认识。 (5)生交流。 (6)师小结:恬淡开着的梅花,那是王冕自己心声的写照呀! 3.知诗味。 (1)课件出示墨梅图和诗。 (2)引读第1、2句诗。 ①师引读:洗砚池头,梅花绽放;画纸之上,淡墨铺陈。(生齐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②师引导:这是王冕心中透着淡淡墨香的孤傲的梅花呀!(生再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3)合作朗读第3、4句诗。 王冕呀,你拒绝了达官贵人,拒绝了朋友,甚至拒绝了赏识你的皇帝,这样便再没有人欣赏你的才华了,你害怕吗? (4)配乐诵读。 4.知手法。 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种手法叫什么?(板书:托物言志)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3)生齐读。 (4)拓展延伸。 ①师引导: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样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②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 ③拓展延伸。师要求生课后收集并背诵赞美梅花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yùhúdàyàn dùn táo qián kūn ()()()() 2.写出同音字。 【rónɡ】芙( ) ( )液( )树 【hú】水( ) ( )涂( )芦 【yàn】大( ) ( )子( )台 3.选出下面的加点的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1)遁逃( ) A.逃走,逃避。B.隐藏; 消失。 (2)墨梅( ) A.梅花的一个品种。B.用墨 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课后反思
课题 23“诺曼低号”遇险记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课时目标 1.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4个字,会写“行驶、凌晨”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 4.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 3.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课 时 四 课前三分钟 金典诵读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导入新课。 师导入:大海是美丽的,大海是汹涌的,但大海又是无情的。有关大海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今天让我们登上一艘漂亮的邮船,认识一位船长,一个英雄——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他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课件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2.读题质疑。 (1)生齐读课题。 (2)师引导: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师小结: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会“质疑”,还要学会自己通过阅读来“解疑”。今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相信大家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兴趣是行动的最好指导。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的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任务/活动二 .引导根据阅读要求,合作自读课文。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生字新词。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3)读准字音。 ③形象记忆:“窟窿”就是洞,所以是穴字头。 (5)指导书写。 ①指导书写“遣”字。视频出示“遣”字,学生书空练习。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习。 ②指导书写“卑”字。(课件出示“卑”字的笔顺) ③生练习书写。 (6)全班齐读生字词,在读中巩固。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指名反馈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①师引导: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后,谁能用一个简单的词语说说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②预设:感动、激动、自豪、惊魂未定、害怕、恐慌、慌张…… 5.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海难发生的原因。 (1)师引导:同学们,“诺曼底号”造于1863年,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范围内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像这类英国邮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危险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地降临到了这艘船上,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2)师指名反馈。(预设:因为当时海面上雾很大,可见度低) (4)师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雾的大。 (5)师引导:因为当时的雾太大了,所以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 (6)师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 ①师紧张地追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先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然后用文中的句子说) 6.课堂小结。 师:“诺曼底号”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遭遇了灾难。当时船上包括船长在内一共六十一人,我们知道最后除船长以外,其他人全部逃生。那么,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任务/活动三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 2.板书课题:《“诺曼底号”遇难记》。 3.谈话导入新课。 (1)师引导:同学们,当你们正在沉睡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2)生自由交流。 (3)师述:是啊,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当“诺曼底号”的乘客们被巨响惊醒,知道自己所乘坐的船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板书:与“玛丽号”相撞)
任务/活动四 1.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 同学们,在危险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地指挥人们逃生,他在那个可怕的黑夜静静地离开了我们。雨果是这样评价这位伟大的船长的。(出示课件) (3)评价船长。 ① 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②示例:践行一次英雄的“壮举”的机会人人都有,关键在你是否付诸行动。在死亡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为人,他的高贵品质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③师小结:“诺曼底号”不幸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慌乱中,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被海水无情地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2.课堂总结。 (1)师引导: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请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写。 (2)生自由练写后全班交流,及时评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一、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脉(mài)酣睡(hān)B.汹涌(xiǒng)机械(xiè)C.岗位(gǎng)调遣(qiǎn)D.混乱(h D.混乱(hùn)主宰(zǎi)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1.他是在jiěpōu()动物fùbù()的时候,发现这个秘密的 2.小明衣服上的kūlong()让他觉得有些zìbēi() 3.wéi chí()社会zhìxù()是每个警察的责任和义务。 三、选词填空。 威严 庄严 1.活动现场,老师为新团员颁发了团章、团员证,并为他们佩戴团徽,团员们在团旗下()宣誓。 2.大院整体给人大气、典雅的感觉,比起()的紫禁城也不输多少 悲壮 悲惨 壮烈 世上有可鄙的利己主义,也有()的舍己救人。 那场刻骨铭心的战斗中,狼牙山五壮士()牺牲了。 5.小白是一只身世非常()的狗。
课后反思
课题 24黄继光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役、屡”等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英雄气概。 3.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英雄气概。
课 时 五 课前三分钟 金典诵读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1.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丰碑图片。 (2)师深情导入:同学们,这座高高耸立的丰碑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建造的。在这座丰碑下,长眠着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人民、为和平而牺牲的烈士英灵。在这些英灵中,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3)师板书课题:《黄继光》。 2.简介黄继光及课文背景。 (1)课件出示黄继光简介。 (2)师指名读黄继光的简介。 (3)课件出示写作背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作为背景音乐) (4)师配乐,朗读简介。 (5)再读课题。
任务/活动二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全班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2)师生合作评点读文情况。 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役”读音是“yì”,不要读成“yù”;“屡”读“lǚ”,不要读成了“lǒu”。 2.整体感知课文。 ①师引导: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示例:本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事。 3.了解顺序,感知文本。 (1 文章完整而生动地叙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英雄事迹。那么,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写了黄继光哪些感人的画面呢?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分别描述了黄继光主动请战、执行任务、英勇献身三个感人的画面。
任务/活动三 ③ 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黄继光对敌人的憎恨和对祖国、人民的爱。 ④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注意读出黄继光愤怒之情、坚定之意,重读“愤怒”“坚定”。 ⑤师生合作朗读。 (师)面对激烈的阵地战、密集的枪弹和紧迫的时间,黄继光愤怒了—— (师)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 (2)交流“执行任务”部分。 ①师引导: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此时的黄继光会怎样想呢?又是怎么做的呢? ②课件出示段落。 ③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以缓慢的语速读出爬行的艰难,读出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 ④师引读。 (师)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⑤出示课件。 ⑥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此刻的黄继光又是怎样想的呢? (师)黄继光负了伤,艰难地向前爬行着,他用尽全身的力气……近了,更近了—— (3)交流“英勇献身”部分。 ①从昏迷中醒来的黄继光,看到战士们又被压在山坡上时,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②生交流后出示相关段落。 ③ 重读描写黄继光动作的“站、张开、猛扑、堵住”等词。 (师)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营参谋长正在着急—— ⑤ 同学们,要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除了用胸膛堵枪口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师相机提示武器没了、时间到了、情况严峻) ⑥课件播放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枪口的视频。
任务/活动四 述:黄继光用生命铺就了一条胜利之路,战友们冲上阵地后发现,黄继光伟岸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仍然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腿已被打断,身后是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 2.课件出示黄继光纪念馆图片。 师述:同学们,这就是黄继光纪念馆图片,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对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说一声——(出示课件) 3.总结拓展。 (1)师总结:同学们,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黄继光这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英雄,我们的祖国才会日益强大。这种精神不仅仅存在于战场上,也存在于科学界。在那些热爱祖国、积极投身祖国科研事业的科学家们,同样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质!请打开课本,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读一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总结学法。 自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讨论交流从中感悟到的人物精神品质→有感情地朗读。 4.师总结:同学们,黄继光、钱学森两位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感动,令人敬佩。虽然英雄已经逝去,但是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精神永不消逝,他们的名字已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之中,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一、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剖(pōu pāo) 汹(xōnɡ xiōnɡ) 宰(zhǎi zǎi) 遣(qiǎn qǎn) 二、补充词语。   井(   )有(   )  镇(   )自(   )   纹(   )不(   )  舍(   )救(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镇定——(    ) 浸没——(    )   反义词:惊慌失措——(      )   威严——(    ) 四、选词填空。 威严  严肃   1.就在这时,船长(    )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   2.李老师态度(    )地批评了小明。 违背  违抗   3.没有一个人(    )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4.学生不能有(    )学生守则的行为。
课后反思
课题 25挑山工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挑山工话中包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课文,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挑山工的话中包含的哲理。
课 时 六 课前三分钟 金典诵读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师:(播放一段关于泰山挑山工的视频)刚才视频中的这座山可不是一般的山,而是素有“五岳之首”之称的泰山。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泰山的资料,谁来给我们分享一下呢? 师:大家收集了很多关于泰山的资料,对泰山也有了一些了解。在刚才的视频中,你们看到那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路上奋力前行的人了吗? 师:没错,“挑山工”在本文指的就是为别人往山上、山下挑货物、行李的人。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课件出示冯骥才的简介) 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课前预学单第1题中的词语。 师: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任务/活动二 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课前预学单第1题中的词语。 师: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师: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中导学单的活动一。
任务/活动三 师:同学们很善于学习,我们通过思维导图整理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我们先来看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完成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活动二:了解挑山工的登山路线。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挑山工是怎样肩挑重物登山的,画出挑山工 的登山路线图,并梳理挑山工的登山要点。 师:谁来说一说挑山工是怎么登山的呢?
任务/活动四 师: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找到挑山工说的话,圈画出来,联系全文思考并完成课中导学单活动三。 活动三:品味语言,感悟哲理。 默读课文第3~6 自然段,思考:挑山工与游人登山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人一组合作完成活动三,师指名反馈,并相机出示答案。) 师:前面我们已经梳理了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现在谁能结合刚才读的内容,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表格中关于挑山工的四项内容? 师:你能提取关键信息来概括,很好。与挑山工对比,游人是怎样登山的呢?请大家聚焦第5自然段,读读挑山工说的几句话。师:“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师:挑山工的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师:挑山工说“一步踩不实不行”,那他得怎么走呢? 师:没错,也就是要脚踏实地。(师板书:每一步都踩实——脚踏实地)挑山工“更不能耽误工夫”,那他应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用“√”画出下面加点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挑山工( tiāo tiǎo) 尽头( jǐn jīn) 背心( bèi bēi ) 扁担( dàn dān) 随便( biàn pián) 压弯(yā yà)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扁担 ( )的山色 ( )的货物 ( )地走过 ( )地赶来 ( )地离开 3.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拘束——( ) 惊异——( ) 包蕴——( )似乎——( ) 4.选择正确答案。 《挑山工》一课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 A.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B.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往往更不行,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课后反思
课题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 2.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介绍。 教学重难点 3.学会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 4.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介绍。
课 时 七 课前三分钟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这么多自我介绍的知识。那么在生活当中,你平时看书看电视,或参加活动时有没有什么样的自我介绍,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时,哪吒的自我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他这是一个自黑式的自我介绍,其实是说明了人们对他的误解。 师:新版哪吒电影中,哪吒的造型很有特点,让人一眼就能记住。这就是特点介绍法。你还知道哪些介绍自己的方法,能让别人迅速记住自己? 非常荣幸跟千年之前的爱国大诗人屈原同姓”。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他。 师:对,利用大家熟知的名人来介绍自己,确实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件出示:名人关联法) 生:我在电视里看见有的人在介绍自己的才艺特长时,会即兴表演一段,这样就让人对他的印象格外深刻。 师:很棒,你非常善于观察。才艺表演也是一种方法,你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简单展示才艺,会脱颖而出,更有吸引力!(课件出示:才艺表演法) 生:我在看《中国诗词大会》时,那些选手出场时的自我介绍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们都引用一句诗词来介绍自己,显得特别文雅。 师:真是个有心人。我国从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引用诗句来介绍自己,彰显了自己的文化修养,富有传统艺术之美,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课件出示:引用诗词法)同学们,刚刚我们掌握了这么多自我介绍的小妙招,如果要你们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你们敢挑战吗? 同学们,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向别人介绍自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曾经在什么情形下作过自我介绍? 师:你说得很好。我们在与别人初次见面时,需要作自我介绍。还有谁说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作过自我介绍呢? 师:相信大家都有过自我介绍的经历,下面请你们读读这两段话,猜一猜,这分别是谁的自我介绍? 师:同学们,像孙悟空和佩奇这样介绍自己的姓名、本领、兴趣爱好等,加上开场白和结束语,就是一份完整的自我介绍。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自我介绍。
任务/活动二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这么多自我介绍的知识。那么在生活当中,你平时看书看电视,或参加活动时有没有什么样的自我介绍,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时,哪吒的自我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他这是一个自黑式的自我介绍,其实是说明了人们对他的误解。 师:新版哪吒电影中,哪吒的造型很有特点,让人一眼就能记住。这就是特点介绍法。你还知道哪些介绍自己的方法,能让别人迅速记住自己?(课件出示:特点介绍法) 师:对,利用大家熟知的名人来介绍自己,确实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件出示:名人关联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根据不同的场合有重点地作自我介绍,其实,我们可以将这些情境进行归类:当认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时,可以重点介绍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同时,老师还要告诉你们的是,当一个人的知识和阅历越丰富。 交际目的:大方展现自己,争取被选上 交际要点:姓名、年龄、爱好、优势(口才好、应变能力强)等 我的小妙招:才艺展示、唱歌的方式介绍自己 师:四人小组选好情境,依次轮流介绍自己。当他人在介绍自己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并有礼貌地进行点评,介绍的同学根据点评进行完善。(生小组内轮流介绍自己,并互相点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根据不同的场合有重点地作自我介绍,其实,我们可以将这些情境进行归类:当认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时,可以重点介绍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当参加比赛或者应聘某种岗位时,可以重点介绍自己的特长;当见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时,可以重点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等。也就是自我介绍的身份、对象、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和要点也不相同。同学们,生活中需要自我介绍的地方很多,希望你们能够通过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亮点,抓住机会。同时,老师还要告诉你们的是,当一个人的知识和阅历越丰富,取得的成就越高时,他的自我介绍就会愈加闪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习作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 2.能主动与家人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3.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 4.能主动与家人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习作。
课 时 八 课前三分钟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这学期,我们聊了很多关于“我”的话题——“我的乐园”“我的奇思妙想”“我的动物朋友”“我学会了______”。(出示相应教材图片)我们还学会了向不同的人介绍自己,如应聘校报记者,我们可以介绍自己—— 师:面对电视台“我是小歌手”节目的导演,我们可以介绍自己—— 师:聊了这么多关于“我”的话题,你们又对自己了解多少呢?课前老师让大家制作了自己的人物卡片,现在请大家分小组交流一下吧! 师:看来,同学们都对自己很了解嘛!通过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自我介绍因为介绍对象和目的的不同,介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我的‘自画像’”有哪些要求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18页,自由读要求,梳理此次习作要求及要点。
任务/活动二 师:假如我们班要来一位新班主任,他想尽快熟悉班里的同学该怎么做呢? 师:想让新班主任更好地了解你们,你们得“画”一幅自己的“画像”。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呢? 师:这些都能帮助新班主任很好地认识我们,那还有哪些特别之处需要介绍吗? 师:是的,我们可以选择多个方面来给自己“画像”。请你们选择最能表现自己特点的2~3个方面,同桌间互相介绍一下吧!(同桌相互交流后全班交流) 师:假如我是你们的新班主任,现在谁来向我介绍一下自己呢? 师:他介绍了自己的外貌、爱好和性格。那个一着急就满脸通红的特点很突出。爱读书,我们班爱读书的同学举一下手。哟!举手的人真不少,看来大家都是爱学习的孩子。 师:这个特点真让人羡慕。我们在介绍自己时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怎样介绍自己,才能让新班主任尽快熟悉,更好地了解你呢?我们先来看看如何写好自己的外貌
任务/活动三 ◇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好看的眼睛,看起来炯炯有神。一张嘴巴能说会道。哦,对了,脑袋后面还扎了一根小马尾。 ◇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下面,有一张不大不小的嘴巴。这就是我。 师:从这两个语段中,你看得出来具体是哪两个人吗? 我的身子瘦瘦的,就像一根细竹竿,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我最不喜欢游泳了,因为一身排骨,实在不好意思露出来。我红扑扑的脸上,长了好几颗雀斑。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这让我的脸显得更尖更小了。 师:看,写人物外貌的时候,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抓住一个特点把它写好,写具体,写生动,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可以适当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让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师板书:抓特点)我们写外貌特征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写,也可以先写主要特征,再写次要特征。写的时候应该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师: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描写外貌的词语和句子,小组相互交流。 活动一:我的“自画像”之外貌描写。 1.下列同学自我介绍时对外貌的表述,最能抓住特点的是(B) A.我有一张可爱的脸,身材不胖也不瘦,穿什么衣服都好看。 B.我的脸很白,可惜的是白净的脸蛋上长了些讨厌的小黑痣。 C.我有黑黑的眼睛,小小的嘴巴,长长的头发,尖尖的鼻子。
任务/活动四 我胆子很小。一天,我正坐在书桌前看书。吧嗒一声,一只虫子飞落在我的手臂上。我顿时吓得大叫起来,胡乱地挥舞着手臂,将虫子甩开。不料虫子又落到了书桌上,我立刻逃命似的离开书桌,还险些被椅子绊倒。直到妈妈过来帮我赶走虫子,我如擂鼓般的心跳才渐渐平静下来。夜晚,我更是不敢一个人出门,就算有路灯,在黑暗的楼道里,我还是怕摔跤,怕有“鬼”突然出现。其实,我也知道,我这是自己在吓自己呢! 活动二: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内在特点。 写法一:多个事例突出一个特点。 写法二:多个特点逐一举例。 爱好或特长事例爱看书生病到医院输液,只要带上书,我就会沉浸在书中而忘记病痛,不知不觉度过了漫长的输液时间。会画画我很会画凤凰,能细致地画出凤凰展翅高飞的形态。美术课上,我的画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被贴在黑板上当作示范。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章中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2.认识“蔼、慷”等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3.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4.能仿照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5.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蔼、慷”等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3.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4.能根据文章中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5.能仿照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课 时 九 课前三分钟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课文?(生答,课件相机出示:《古诗三首》《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 师:这些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这些作者是怎样描写出人物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的呢?今天我们将在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揭开其中的奥秘。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一:回顾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文 语言要素体现《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人物描写的语句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人物的特点、品质勇敢坚定忠于职守、 视死如归坚持不懈我的发现从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任务/活动二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了哪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识字加油站”,边识字边学词,认识一组描写人物的词语。(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的8个词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然后小组内互读,纠正字音。 师:你读得非常好。“彬、焚”这两个字是前鼻音,“躁”是平舌音,我们要注意读准字音。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活动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①【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②【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③【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 ④【悲戚】悲痛哀伤。 ⑤【临危不惧】指面对危险情况,毫不畏惧。形容人十分勇敢无畏。 ⑥【彬彬有礼】文雅而有礼貌。 ⑦【焦躁不安】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⑧【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板书设计
六、单元教学构思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