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
教材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授课班级 高一
教学目标 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发展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国至隋唐时期的重要文化成就,如儒家思想的发展、唐诗的繁荣、书法绘画的特点等。 难点:理解文化成就与社会背景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重要的文化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化成就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入 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国道教获得了新生,逐渐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新时期宗教政策的指导下,中国道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道教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道教崇尚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又讲自然无为、清静寡欲、柔弱不争,返璞归真与万法归宗彻底展现了道教追求无上大道的心境。 道教有很多派别,主要有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教、太一道、净明道、道教天师道、金丹道等。但各个派别之间教义大多相同,都以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已此诗来引出三国至隋唐时期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发展 (1)汉武帝时期:儒学在统治者的提倡下呈繁荣之势。 (2)魏晋南北朝:道教传播,佛教盛行,儒学有了新发展。 (3)隋朝: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 (4)唐前期:三教并行,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尊崇佛教。 (5)唐中后期: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反佛 (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僧侣不事生产,影响政府收入。 (2)表现:①南朝范缜著《神灭论》,提出“形神相即,形质神用”的观点,对佛教进行抨击。 ②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次大规模的灭佛,史称“三武灭佛”。 (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3、复儒: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 二、文学艺术 1、文学 (1)东汉末年至曹魏,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的建安文学。 (2)东晋,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的田园诗。 (3)南北朝,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 (4)唐朝,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诗。 2、书法 (1)在东汉末年称为一种艺术。 (2)魏晋南北朝时,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3)隋唐时,出现气势雄浑的颜体和骨力遒劲的柳体。 (3)书体的演变: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从魏晋开始, 书法进入自觉阶段,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 3、绘画 (1)东晋,出现专职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2)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 4、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三、科技 1、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 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4、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5、印刷: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金刚经》)、日历和书籍。 6、火药:唐中期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7、天文:唐朝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8、医学: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中外文化交流 1、多元文化交流 (1)中印:东晋法显和唐朝玄奘前往天竺取经,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2)中日: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空海前来长安求取佛法,促进中国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 (3)唐都长安称为国际性大都会,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 (4)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西亚商人在南方港口城市定居。 2、评价 (1)开放的对外政策,大大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2)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对形成中华文化 圈起了重要作用。
教学评估 1.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文化成就的理解和记忆。 2.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或论文,促进学生对文化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