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探讨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讨论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1. 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提示:人类活动并非一定会破坏环境,要辩证地看待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实例进行辨析。茶卡盐湖问题探讨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讨论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茶卡盐湖提示:可以尝试让学生提出一些他们了解到的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的具体实例;或者教师提供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2. 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在生物圈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存在紧密而复杂的相互联系。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对人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研究意义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大量废物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地球资源产生消耗生态足迹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换算为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含 义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支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 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建设用地|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林地|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草地|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耕地|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渔业用地|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举 例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而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特 点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也会增大生态足迹。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影响因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物质支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全球的人口持续飞速增长,近几十年来,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思考.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资料1 18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预测情况如图所示。资料2 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如图)。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思考.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资料3 17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只有大约0.028%,而2016年,这一数值已经超过0.040% 。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等。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资料4 2010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2.2全球公顷,约为世界均值的85%,却是我们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倍还多。而且,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全球人均水平,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球人均值得1/3;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球的1/4,等等。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思考.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讨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阅读教材84页材料1~4相关内容,讨论:提示: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辩证地分析。2.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思考.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讨论3. 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阅读教材84页材料1~4相关内容,讨论:提示: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4.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提示:从整体上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未来趋势 从世界范围看,人口还将继续增长,人类的消费水平也将继续提高。未来,全球生态环境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我国概况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原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影响: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全球变暖导致南极海冰融化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淡水约占地球水资源的3%,但是其中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不到1/3。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干涸的湖泊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原因:人类对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持续下降,在南北极附近,甚至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影响: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南极上方出现臭氧层空洞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人类活动会导致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目前,除了南极洲,其他各洲均存在土地荒漠化。草原严重荒漠化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在急剧下降。目前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物种灭绝的速率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位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中的世界灭绝动物墓地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类型:污染最为常见的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影响:大气污染会导致雾霾、酸雨频发。工厂排放废气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思考.讨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讨论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提示:对环境问题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来讨论,如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雾霾、沙尘暴、酸雨等。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例如,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可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节能减排的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宣传环保理念的角度来谈。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提示: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用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等。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影 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措 施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你的家乡是否有环境问题?是否已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请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并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或行动计划。提示:1.首先确定要调查的环境问题。例如,可以实地调查湖泊(如洱海)水质、居民区生活垃圾的收集及处理方式、当地的空气质量、工厂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等。不能进行实地调查的话,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如空气质量播报)或向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如洱海管理局)咨询等方式,了解当地的环境状况。2.确定主题后,根据所调查的问题,查阅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工作以及进行研究所需的技术支持。拟定计划,确定分工,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3.通过调查,针对发现的环境问题,可就如何解决请教专家或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完善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提交至当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还可以提出一份切实可行的保护环境行动计划,在班级内交流。【探究.实践】调查当地环境状况,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或行动计划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几年前,某地建起了一家金属冶炼厂,此后,工厂周边的水稻产量明显下降。农民认为冶炼厂排放的废气导致了农作物减产。环境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冶炼厂周围的大气透明度明显下降。冶炼厂方面认为,水稻产量下降的责任不在他们,因为他们排放的废气是经过处理的,检验报告显示,这些废气不会毒害人体,更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排放的废气对水稻有毒害作用。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驳冶炼厂方面的观点。【提示】使农作物减产不一定要“毒害”农作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也可引起农作物减产;不毒害“人体”的废气不一定也不危害水稻。【思维训练】辨别“偷换概念”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技术.社会】塞罕坝今昔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塞罕坝秋景【科学.技术.社会】塞罕坝今昔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我们既要关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要注意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请在左右两栏之间画上适当的连线。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劳动力不足人口增长过快 资源短缺 人口老龄化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交通拥挤 环境恶化练习与应用2.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发现,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正在逐年融化,使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温室效应 C.大气污染 D.海洋污染3.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进行垃圾分类B.大力植树造林C.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D.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DB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练习与应用二、拓展应用1.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少地消耗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请举两个例子说明。【提示】(1)绿色出行: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2)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泡照明,随手关灯,休息时关闭电脑,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根据能耗标识选用能耗低的电器。(3)避免浪费:纸张双面使用,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具(如塑料袋、纸杯、木筷等)。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练习与应用2.“国家节水标志” 由水滴、人手和地球的图案组成。绿色的圆形 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 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 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手接着水珠, 寓意“接水”,与“节水”音似。国家节水标志举例说明,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节约用水?【提示】(1)生活中一水多用: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用洗碗水冲厕所,等等。(2)洗手时随时关闭水龙头。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练习与应用3.有些企业的生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企业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停产又将影响职工的收入和产品的供应。这样的两难处境,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请你查阅资料,找一找摆脱这类困境的办法。【提示】地方政府可以适当集中财力、智力和技术力量,建设功能性园区,按照标准搞好基础设施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引导企业入园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居民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练习与应用4.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 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据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 西双版纳地区共有228-279头亚洲象,但它们分 布于5个互不连通的地区。请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亚洲象的栖息地处于隔离状态,请你分析导致隔离的原因。【答案】人类活动,如开垦农田、修建公路和住房等,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亚洲象的息地处于隔离状态(2)我国已经启动了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的调査规划和建设项目,请你谈谈这项措施的意义。【答案】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可以打破亚洲象种群之间的隔离,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亚洲象的繁行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