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3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3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感知人物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过人品行。
2.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作者简介
作者和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作者内心无比悲哀,写此文以示怀念。
作者通过本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背景链接
丁卯( ) 商酌( ) 譬如( )
累赘( ) 拖沓( ) 妥帖( )
mǎo
zhuó
zhui


tiē
字词积累
商酌:
颠沛流离:
修润: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以身作则:
修改润色。
商量斟酌。
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字词积累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请用一两个词来概括一下对叶圣陶先生的第一印象
慈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认真、一丝不苟……
观照片,初识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最先提出了“语文”一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看简介,了解叶圣陶
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读课文,感知叶圣陶
1.略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提示:本文可以分为五部分。
待人厚
2.再读课文,说说文章围绕待人厚和律己严,分别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
读课文,感知叶圣陶
修改文章(3)
恭送客人(4)
真诚回信(5)
读课文,感知叶圣陶
律己严
2.再读课文,说说文章围绕待人厚和律己严,分别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6)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7)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8)
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谈谈有什么作用。
示例1: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读课文,感知叶圣陶
作用:总起全文,引出下文的待人厚和律己严。
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谈谈有什么作用。
示例2: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读课文,感知叶圣陶
作用:引出下文的修改文章。
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谈谈有什么作用。
示例3: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读课文,感知叶圣陶
作用:过渡句,承接上文的待人厚,引出下文的律己严。
议论句的作用
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起到了总起全文、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的作用,是对人物评价的关键性句子,是记叙的点睛之笔,更能凸显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升华文章的主题。
本文通过典型事例记叙了叶圣陶先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方面过人的品德,在表达方式上,以_________为主,结合________,表现了叶圣陶先生躬行君子,人之师表的忠厚老者形象和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
待人厚
律己严
记叙
议论
课堂小结
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一边叙述事情,一边又对事情进行分析和评论的写作手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
以小见大
夹叙夹议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2. 品味本文简洁平实而又蕴意丰富的语言。
析课文,品味语言
1.阅读课文第6~8自然段,思考: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来理解这种主张的?
语文主张:写话。
特点: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洁、顺畅、通俗、质朴。
2.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示例: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析课文,品味语言
3.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1)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2)表示两方面的悲哀:一是老年人(作者当时年近八十)对岁月逝去的伤感;二是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伤。
析课文,品味语言
(3)叶圣陶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对于“我们”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仅是“我”的悲哀,也是全国人民的悲哀。
3.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析课文,品味语言
学法指导
1.结合语境,前后联系。理解句子含义,要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的语境中,通过对前后句的分析,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2.把握中心,整体感悟。要求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
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理解句子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可以先解释关键词的本义,再通过联系全文探究它的引申义。
示例: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偏偏”一词常表示事实与常理相反,突出了先生“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表达作者对叶圣陶老先生高度的赞扬。
析课文,品味语言
4.文中还有类似这样有含义丰富的语句,试着找到并品析。
前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4.文中还有类似这样有含义丰富的语句,试着找到并品析。
示例: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
析课文,品味语言
4.文中还有类似这样有含义丰富的语句,试着找到并品析。
示例: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宣扬朦胧”和“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
析课文,品味语言
4.文中还有类似这样有含义丰富的语句,试着找到并品析。
示例: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简明如话写话风格的赞赏和褒扬。
析课文,品味语言
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结构上,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5.文中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析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德,同时也阐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特别强调了写文章要“简洁”的重要性。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叶圣陶先生深深的怀念、敬佩和赞美之情。无论作文还是为人,叶圣陶先生都为我们树立了标杆。
课堂小结
1.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2.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叶圣陶》,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