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课时)- (共25张PPT)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课时)- (共25张PPT)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课时
PF1配子高茎Dd矮茎×DddDddd高茎矮茎dd演绎推理结果高茎豌豆矮茎豌豆比例高茎:矮茎≈1:11 : 11.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纸上谈兵)让F1与___________杂交隐性纯合子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验证(1)实验结果:高茎豌豆矮茎豌豆测交后代87株79株比例高茎:矮茎≈1:12.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高茎杂种子一代矮茎隐性纯合子×(2)实验结论:实验结果与演绎推理的结果相吻合,从而证明孟德尔的假说是正确的。(实战训练)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验证演绎推理过程等于测交吗?演绎推理:属于理论指导过程,“想”“推测”测交实验结果。测交实验:演绎推理过程不等于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进行实验验证,属于实践过程,即“做”测交实验。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验证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核心内容:分离定律的内容:三、分离定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DdDd体细胞遗传因子成对存在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配子分离后的遗传因子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思考:是否所有生物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2)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3)细胞核遗传。(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细胞质中的遗传因子及原核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都不遵循。三、分离定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即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细胞核遗传。不适用:原核生物,病毒,无性生殖,细胞质遗传1.如图能正确表示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课堂巩固①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②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③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④通过实验检验若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则假说正确若实验结果与预测不符,则假说错误假说—演绎法四、研究分离定律的科学方法——(子一代)高茎787高茎277矮茎×P:F1F2矮茎(杂交)(自交)3 ∶ 1×高茎(亲本)(子二代)现象:正交、反交的子一代都是高茎。问题:为什么F1都是高茎 矮茎消失了吗?现象:子二代高茎:矮茎=3:1问题:为什么F2高茎:矮茎=3:1?五、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分离定律的过程1.观察现象2.提出问题F1PDDddDdDd配子DdDdDdDdDDDdDdddF1配子F21 : 2 : 1(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五、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分离定律的过程3.作出假说五、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分离定律的过程4.演绎推理×(杂交)P(亲代)(高茎杂合)(矮茎)F1(子一代)(高茎:矮茎=1:1)实验现象: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数量比为:1:1得出结论:预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分离定律五、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分离定律的过程5.实验验证6.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她为何在人群中多看了我一眼。②提出假说:她会嫁给我。③演绎推理:我向她求婚她会答应。④实验验证:“嫁给我好吗?”“滚!”⑤得出结论:我想多了……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B课堂巩固假设你正在一个花卉生产基地工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一种本来开白花的花卉,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你立刻意识到它的观赏价值,决定培育这样的花卉新品种。当你知道这种花是自花传粉以后,将这株开紫花的植株的种子设计实验方案种下去,可惜的是,在长出的126株新植株中,却有36株是开白花的,这当然不利于商品化生产。怎样才能获得开紫花的纯种植株呢?将获得的紫花植株连续自交几代,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花植株选育后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中不再出现白花植株为止。六、设计实验方案选育自交 紫色花×紫色花F1紫色花 白色花选育紫色花 自交F2紫色花 白色花选育紫色花自交淘汰直至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教材P8淘汰六、设计实验方案[注意]连续自交可使杂合子频率不断下降、纯合子频率不断上升,故生产上提高纯合子概率常用方法是连续自交。指导杂交育种1.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收获性状不发生分离的植株上的种子,留种推广。2.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即可留种推广。3.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杂交后代就是杂合子,每年都要留种。七、分离定律的应用一、概念检测1.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1 都表现为显性性状,F1 的自交后代却出现了性状分离。据此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1)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2)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练习与应用A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 ()A.1/2B.1/4C.1/8D.1/6练习与应用3.观察羊的毛色遗传图解,据图回答问题。(1)毛色的显性性状是 __________,隐性性状是 ___________。(2)白毛羊与白毛羊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色黑色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时会出现性状分离。即雌雄白毛羊均可形成含有黑毛遗传因子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会产生黑毛羊。练习与应用二、拓展应用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取 F1 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什么?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支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2)实验结果验证了什么?分离定律。即在F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3)如果让 F1 自交,F2 中花粉有种类型。22.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 B 和 b控制。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鉴定,应该怎样配种?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2)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如何根据结果判断栗色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3.孟德尔说 :“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结合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他发现了遗传规律。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传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便于观察和统计实验结果。4.除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你还能举出科学研究中运用假说—演绎法的实例吗?觊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一演绎法得出结论的。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而假说一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