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五、应对自然灾害第三课时:不屈的抗灾精神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识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道德修养:初步形成为抗灾救灾尽心尽力的主人翁意识。法治观念:了解抗灾中平凡人的事迹,感受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认识到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健全人格:知道人们为抵御自然灾害采取的措施及其面对灾害时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责任意识:感悟抗灾精神,体会我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201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6月上中旬广西广东江西等6省(区)洪涝灾害贵州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四川“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7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洪水南方地区夏秋冬连旱四川长宁6.0级地震四川木里“3·30”森林火灾山西乡宁“3·15”滑坡灾害青海玉树等地雪灾课前导入我国自然灾害概况除了现代火山活动外,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类型在我国都发生过。我国32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灾害的高风险区。课前导入中国防灾减灾取得瞩目成就2019年10月13日,中国国家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表示,中国已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防灾减灾的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也有效促进了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课前导入你知道吗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的国家,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组织人民大力防灾救灾,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课前导入1抗灾救灾,国家在行动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新知讲解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在抗灾救灾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画面。新知讲解1998年洪水1998年特大洪水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新知讲解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那一年,他们用生命筑起了堤坝新知讲解历经近两个月的艰苦奋战,举世瞩目的98抗洪斗争才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整个抗洪抢险过程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了30余万人,12500辆各型汽车,1170艘舟艇,200余架飞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为抵御自然灾害动用兵力、装备最多的一次军事行动。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共抢修加固堤坝10000多公里,封堵决口和排除险情14000余处,救出遇险群众300多万人。高建成、李向群、杨德胜等26名官兵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新知讲解98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新知讲解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中国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新知讲解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那一年,他们用双手刨土救人新知讲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抗震救灾精神新知讲解2008年中国雪灾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国发生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因灾死亡129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8764万亩,绝收2536万亩;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人民币。森林受损面积近2.79亿亩,3万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雪灾中冻死或冻伤;受灾人口已超过1亿。其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和贵州等7个省份受灾最为严重。新知讲解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那一年,他们冒着严寒开路新知讲解抗击雪灾精神和衷共济、众志成城;顾全大局、和谐友爱;科学决策、求真务实;不畏艰险、敢于胜利新知讲解2017年九寨沟地震“最美逆行者”他与武警逆向而行,左手提着一个大书包,右手提着一个行李包,神情凝重地“逃离”飞石区。不少网友认为,他就是一个“逃命”游客。他是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一名司机,事实是他冒着生命危险给游客返回去拿行李。新知讲解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永远冲在抗灾的第一线,保卫国家,保卫人民,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新知讲解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媒体报道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新知讲解2抗灾救灾,人民在行动《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新知讲解汶川地震时,唐山13位志愿者来到灾区,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双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具遇难者遗体。故事一让我们来看一看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志愿者的故事,说说你的内心感受。新知讲解在灾情最重的北川县,一名受灾者从废墟里爬出来。他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15个亲人,可是他忍着悲痛,到处救人,用手从废墟里刨出10名幸存者。故事二新知讲解一天中午, 一个募捐点来了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 他衣衫褴褛。老人在宣传牌前站住, 看了一会儿,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下午, 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 他捐出了100元。“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 ” “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 但钱太零碎了……”原来,他中午到银行把零钱兑换成了整钱。故事三新知讲解3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看到这些为抗灾救灾做出的努力,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抗灾精神?新知讲解活动规则:(1)分成4个小组交流讨论,在抗灾救灾过程中,人们身上有着什么样的精神?你怎样看待这种精神?(2)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新知讲解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众志成城,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新知讲解有爱就有希望新知讲解讨论:你认为什么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1998年抗洪抢险,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这就是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团结互助就是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汶川、玉树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就是团结互助的伟大的抗灾精神。新知讲解像这样的志愿者你身边是否出现过?请课后收集人们不懈抗灾以及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故事,并在班级交流,讨论什么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课后实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3 应对自然灾害 第三课时 课件.pptx 视频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