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名称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是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呼吸系统之后,进一步学习肺内的气体交换,学生能更深入学习肺的功能,从而认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教学分析 关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材先介绍了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然后让学生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感受呼吸时肋骨和胸廓的变化,接下来通过膈肌的演示实验,从而总结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在这过程中,学生对于胸廓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容积的扩大,理解起来有一定的滩度。因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模拟活动,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相关的物理学知识,不知道气压的相关知识点,便不太好理解胸廓的容积扩大为什么会导致气体进入。所以在本节课中,也设计了针筒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探究体积与气压的关系。这也是本节课在教学中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之一。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难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学习有一个学期,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一定掌握能力。但由于本课涉及到压强的知识,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学,这个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很抽象。因此,需要通过学生体验、实验、模型的制作,使学生能在体验中理解压强与容积之间的关系,突破难点。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学习肺的相关知识,理解肺是完成呼吸运动的结构基础,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从体验呼吸活动作为基点,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再通过实验去验证。形成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 通过肋间肌模型、膈肌模型以及推拉注射器等活动,猜想、解释呼吸运动的原理。 态度与责任: 运用呼吸运动的原理,解释生活中踩踏、溺水等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迁移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很好 一般 不好科学知识 1 认识呼吸运动的过程及原理。探究能力 通过探究肋间肌、膈肌的运动和胸廓容积的变化,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的演示及分析,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总分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设计思路如下: 先简单了解肺的位置:人的胸腔分为胸腔和腹腔,肺位于胸腔,胸腔=胸廓+膈肌。初步了解肺与胸廓的关系,及肺的相关知识。 通过体验小活动引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初步体验呼吸时肋骨和胸廓的变化;然后通过设立具有内在关联的问题串,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演示膈肌模型实验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呼吸时膈肌的变化。最后通过表格师生一起总结呼吸运动的原理。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课前活动:计时两分钟,比一比谁憋气的时间最长。 提问:憋气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学生根据体验,回答问题。 通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主题:呼吸。新知探究 肺的位置与特点 展示肺部的位置图片,以及胸腔和胸廓的相关结构图。提问:我们肺的位置位于哪里?有什么结构特点? 总结:膈把人体的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肺有分叶,左二右三。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有节奏的吸气和呼气,一分钟呼吸大约16次。 提问:我们身体中的哪些结构保护着我们的肺?这些结构由什么组成? 总结:胸廓是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围成的一个骨性笼状结构,肺就位于胸廓内,胸廓对肺起到保护作用。 学生观察肺的位置,并结合图片和课本的资料,说出肺的位置和结构特点。 学生从呼吸的频率中感受呼吸的过程。 学生观察胸廓的相关结构图,思考讨论,并回答胸廓的组成。 根据图片介绍生物专有名词,为后面知识的介绍作铺垫。 引导学生初步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有个认识。从呼吸的频率中感受呼吸的过程。 通过示意图和引导式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知探究 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在呼吸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注意到胸廓的体积发生了改变呢? 体验呼吸的过程: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和呼气,感受肋骨的变化方向和胸廓变化并进行描述。 展示肋间肌运动的动态图。总结: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也就是说,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导致胸廓扩大;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缩小,导致胸廓缩小。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5~46页的内容,提问:胸廓的扩大和缩小还与什么有关呢? 展示膈肌运动的动态图。提问:膈的运动与胸廓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总结: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导致胸廓扩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上下径缩小,导致胸廓缩小。 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是由于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学生积极参与,用手按住胸部的两侧,深深的吸气和深深的呼气,感受肋骨和胸廓的变化情况,并交流分享感受: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学生阅读教材第45~46页的内容,思考、讨论,并回答:还与膈有关。 学生观看膈肌运动的动态图,并总结膈肌收缩舒张时,胸廓上下径的变化。 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亲身的体验,将所学内容与生活现象相互结合。再鼓励学生描述出体验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通过提问引出胸廓的变化还与膈肌有关。膈肌的运动也会引起胸廓的体积发生变化。 通过展示膈肌运动的动态图,激发学生的视觉感受,直观演示出膈的运动与胸廓的变化的关系,再顺势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与总结,从而得出膈肌的活动使胸腔上下径变化的结论。肺的运动 思考: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后导致胸廓扩大? 这里我们要有一个知识的铺垫。气体是有一定的压力,叫气压。 演示活动:用注射器演示容积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1)把活塞拔到一定的位置,活塞是静止不动的——内外气压相等; (2)向内推注射器时左手拇指(堵住针头处)有什么感受——体积变小压力变大;往外拔这个活塞——体积变大,压力变小。 总结:容积的大小可以引起气体压力的改变,才会导致气体的进出。在一定的条件下,容器内体积变小,则气压变大;容器内体积变大,则气压变小 演示实验:膈肌模型。展示模拟实验的装置: 提问:你能试着说出该装置的各部分分别代表人体的什么结构吗? 思考: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分析原因,并组织学生列表总结现象。 肺与外界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呢?组织学生完成表格: 肋间肌和膈肌肋骨、膈胸腔容积肺肺内气体压力气流方向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了解气压的概念。 学生观看演示活动的过程,通过演示活动,理解气压。 学生尝试总结演示活动的结论。 学生思考,尝试回答问题:1是气管,2是支气管,3是胸廓,4是肺,5是膈。 学生观看演示,思考,讨论,尝试回答:用手向上推橡皮膜时,气球回缩;放松橡皮膜时,气球胀大。 学生结合此模拟呼吸系统的结构,以及之前所学知识,列表总结并分析是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后胸廓体积增大。 通过探究注射器内气体压力与容积大小的关系,让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知道气体是有压力的,并且气压的升高和降低是跟容器的体积有关。培养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并且得出结论的能力。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奠定基础。 借助模型,更好的认识膈肌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从实验中发现现象并且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认识。 通过列表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实事求是,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和正确的科学思维。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肺的结构及其功能,以及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减小,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肺的结构及其功能,以及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作业设计 查阅资料,绘制肺内气体交换的过程示意图。板书设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第四单元 第三章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说出肺的结构及其功能。2.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新知导入比一比:谁憋气的时间最长憋气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新知讲解一、肺的位置与特点膈胸腔腹腔肺肺的位置位于哪里?有什么结构特点?新知讲解肺是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呼吸频率:16次/分钟。新知讲解胸骨肋骨胸椎胸廓: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围成哪些结构保护着肺?这些结构由什么组成?二、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新知讲解要求:活动:体验深呼吸时胸廓的变化坐直身体;双手按在胸部两侧;深吸气时,感受肋骨的变化方向和胸廓变化;深呼气时,感受肋骨的变化方向和胸廓变化。新知讲解吸气:肋骨 运动,胸廓 ;呼气:肋骨 运动,胸廓 。向上向外扩大向下向内缩小思考:胸廓为什么能够扩大和缩小?与什么有关?新知讲解肋间肌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导致胸廓扩大;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缩小,导致胸廓缩小。吸气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容积变大呼气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容积变小结论:肋间肌的活动使胸廓前后,左右径变化新知讲解新知讲解阅读教材第45~46页的内容。思考:胸廓的扩大和缩小还与什么有关呢?膈肌膈位于胸腔底部,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可以收缩和舒张;膈是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的结构。新知讲解思考:膈的运动与胸廓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新知讲解吸气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容积变大胸廓上下径增大呼气膈肌舒张膈顶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胸廓上下径缩小结论:膈肌的活动使胸腔上下径变化新知讲解三、肺的运动思考 :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后导致胸廓扩大 知识铺垫:气体是有一定的压力,叫气压。演示活动:用注射器演示容积与压力之间的关系。状态分析:活塞静止不动的原因是两边气体压力相等规律1:一定的条件下,压缩气体体积导致压力变大规律2:一定条件下,气体体积变大导致压力减小结论:一定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和压力成反比例的关系气体由压力大的地方向压力小的地方流动(气压差)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演示实验你能试着说出该装置的各部分分别代表人体的什么结构吗?12345气管支气管肺膈胸廓新知讲解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新知讲解肋间肌和膈肌 肋骨、膈 胸腔容积 肺 肺内气体压力 气流方向收缩向上向外运动;下降扩大扩张降低入肺舒张向下向内运动;上升缩小收缩增大出肺呼吸运动的原理巧记(吸气):肌缩胸扩氧气来(肌肉收缩、胸廓扩大,氧气进来)课堂练习1.肺活量测定是中学生体测项目之一,小秦同学在测量肺活量前,深吸气时( )A.膈肌舒张B.膈顶部上升C.肺内气压升高D.胸廓容积增大D课堂练习2.如图是人体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及其生理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曲线的AC段表示吸气状态B.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变化如CE段所示C.图中曲线的CE段表示呼气状态D.空气经呼吸道处理后变得温暖、湿润、清洁B课堂练习3. “饮酒一分醉,驾车千分险。:某司机在交警要求下正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下列对他呼吸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肺处于扩张状态B.肋骨间的肌肉舒张C.胸廓的容积增大D.肋骨向上向外运动B课堂总结骨:胸骨、肋骨、脊柱呼吸肌:膈肌、肋间肌胸廓一、肺的位置及胸廓二、呼吸的过程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体压力降低→气体入肺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收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气体出肺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docx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