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4年物理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创新探究实验(习题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2024年物理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创新探究实验(习题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陕西 物理
创新探究实验
2024中考备考重难专题课件
课件说明
一、课件设计初衷
基于老师在二轮专题复习中,找好题、选好题来攻克重难题型有较大的需求,特设计重难专题课件.在制作过程中,通过设计启发式问题、思维过程性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件亮点
1.依据区域考情,针对性选题
按照本地区考情及考法选题,针对性强,有效提高老师备课效率
2.一题多设问,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改编题,做变式或补充设问,让老师可以用一道题讲透一类题,为老师提供原创好题
3.一题多解与思路引导,体现思维过程
通过问题启发式激发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多种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利用思路引导的形式分析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点挖空进行设问,形成解题思维
三、课件使用场景
适用于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创新探究实验
典例精讲
实战演练
1
2
考情总结
创新探究实验,近10年连续考查,且为7分:
(1)素材来源:教材实验拓展5次、生活实际3次、科学技术2次;
(2)考查类型:电(磁)学4次、力学3次、声学2次、光学1次;
(3)考查内容:根据实验数据(现象)总结结论10次,交流与反思9次,控制变量法4次,拓展应用2次等.
典例精讲
例 物理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体验“模拟引力”,提出了如下问题:绳子的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并提出了以下三个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A:与小球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B:与小球运动的快慢有关;
猜想C:与绳子的长度有关.
什么是拉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常见的弹力有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实验次数 小球质量/g 运动快慢 绳子的长度/cm 绳子的拉力
1 15 慢 10 很小
2 20 慢 10 小
3 20 快 10 大
4 20 快 15 很大
【设计与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物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在一根细绳的一端拴住一个小球,用手抓住绳子的另一端,抡动细绳,让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圆圈做匀速运动,如图-2所示.实验中,用手感受绳子的拉力大小.多次实验后,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
【分析与论证】
(1)实验中,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一现象可说明绳子拉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_;若绳子断了,小球将_________(选填“继续运动”或“保持静止”),这是因为小球_________.
实验次数 小球质量/g 运动快慢 绳子的长度/cm 绳子的拉力
1 15 慢 10 很小
2 20 慢 10 小
3 20 快 10 大
4 20 快 15 很大
运动状态
继续运动
具有惯性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分析对比______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初步验证猜想A;分析对比2、3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初步验证猜想________(选填“A”“B”或“C”).
(3)分析对比3、4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在小球的质量和运动的快慢一定时,绳子受到的拉力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实验次数 小球质量/g 运动快慢 绳子的长度/cm 绳子的拉力
1 15 慢 10 很小
2 20 慢 10 小
3 20 快 10 大
4 20 快 15 很大
1、2
B
绳子的长度
猜想A:与小球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B:与小球运动的快慢有关;
猜想C:与绳子的长度有关.
该实验用到的方法是什么?如何应用?
控制变量法: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4)若将上述器材中的细绳换成有弹性的橡皮绳,橡皮绳相比细绳的优点或缺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实验次数 小球质量/g 运动快慢 绳子的长度/cm 绳子的拉力
1 15 慢 10 很小
2 20 慢 10 小
3 20 快 10 大
4 20 快 15 很大
优点是绳子拉力大小可通过绳子形变体现出来(或缺点
是不易控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等)
1.(2022陕西黑白卷)学校最近开展了一项“节能环保再利用”活动,某物理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在污水或污泥中插入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就可以制成一个“微生物电池”.于是,同学们猜想该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与极板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与极板插入污泥的深度有关.
实战演练
【设计与进行实验】
他们选用不同金属作为极板插入污泥中进行微生物电池实验,如图所示,始终保持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变,用电压表直接测量两块极板之间的电压,然后仅改变两极板插入污泥的深度,记录两块极板之间的电压;再改变极板材料,重复上述操作,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序号 极板材料 极板插入污泥的深度/cm 电压表示数/V
1 铜片—锌片 2 0.6
2 铜片—锌片 6 0.8
3 铁片—铜片 2 0.4
4 铁片—铜片 6 0.5
【分析与论证】
(1)由图可知,该微生物电池的正极是________(选填“铜片”或“锌片”).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3、4,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与两块极
板的材料有关.
序号 极板材料 极板插入污泥的深度/cm 电压表示数/V
1 铜片—锌片 2 0.6
2 铜片—锌片 6 0.8
3 铁片—铜片 2 0.4
4 铁片—铜片 6 0.5
铜片
两块极板材料一定,极板插入污泥的深度越深,微生物电
池两端的电压越大
1、3(或2、4)
电压表接法:正进负出
(3)为使上述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题意,你还可以提出的一个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序号 极板材料 极板插入污泥的深度/cm 电压表示数/V
1 铜片—锌片 2 0.6
2 铜片—锌片 6 0.8
3 铁片—铜片 2 0.4
4 铁片—铜片 6 0.5
极进行多次实验(或改变电极插入污泥的深度多次实验)
更换不同材料的电
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与两
极板之间的距离有关(或微生物电池两端的电压与污泥所含物质种类有关)
实验条件:
1.保持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变;
2.插入同一种污泥中;
(5)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将污泥的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结合实验结论,利用实验______(填实验序号)的方式处理污水效果更好.
序号 极板材料 极板插入污泥的深度/cm 电压表示数/V
1 铜片—锌片 2 0.6
2 铜片—锌片 6 0.8
3 铁片—铜片 2 0.4
4 铁片—铜片 6 0.5
化学
2
电压表示数越大
2.(2022陕西真题)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人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猜想与假设】
(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状体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于是他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
图2
图1
凸透镜成像有哪些规律?
A'
B'
A'
B'
A'
B'
A'
B'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倒立、等大、实像 测焦距
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仪
不成像 探照灯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
u>2f
u=2f
fu=f
uv
u
f
2f
f
2f
等大测焦距u=v=2f
2.(2022陕西真题)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人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猜想与假设】
(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状体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于是他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
图2
图1
光屏
物体
凸透镜
【设计与进行实验】
(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呈现在_________.
(3)实验主要步骤: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
②保持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
图2
光屏中央
“F”光源
保持像距不变,改变焦距
保持物距不变,改变焦距
【分析与论证】
(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物体的高度H=5.0 cm
①分析________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焦距f/cm 像的高度h/cm
1 17.1 15.0 8.0 4.4
2 30.0 15.0 10.0 2.5
3 60.0 15.0 12.0 1.3
4 25.0 11.8 8.0 2.4
5 25.0 16.7 10.0 3.3
6 25.0 23.1 12.0 4.6
图2
1、2、3
②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_________,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根据以上探究可知: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用变焦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
时,是通过同时调节焦距和像距,使物
体成大小不同的清晰的像.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焦距f/cm 像的高度h/cm
1 17.1 15.0 8.0 4.4
2 30.0 15.0 10.0 2.5
3 60.0 15.0 12.0 1.3
4 25.0 11.8 8.0 2.4
5 25.0 16.7 10.0 3.3
6 25.0 23.1 12.0 4.6
图2
大(或长)
【交流与合作】
(5)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交流:
①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________(选填“厚”或“薄”) ,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
②用变焦相机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应该把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往后缩”)同时增大焦距.

向前伸
符合规律
实验规律:
1.像距不变,物距变大,焦距越大,像越大;
2.物距不变,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
f
f
3. (2022陕西预测卷)小明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好坏”的实验,他取①泡沫塑料、②卫生纸两种材料作保温材料,其他实验器材有:两根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热开水,以
及细线、硬纸片、剪刀. 他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相同的硬纸盒,
把两个盛有热水的烧杯放入两个硬纸盒中,将泡沫塑料和卫
生纸分别塞满两个硬纸盒,装置如图所示.自然冷却,实验过
程中室温基本不变,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材料 t/min 0 5 10 15 20 25 35 45 55 65 80 95 110 125 140 155 170 195
泡沫塑料 T1/℃ 80 72 64 59 54 49 45 41 37 33 29 26 24 22 21 20 20 20
卫生纸 T2/℃ 80 65 56 48 42 37 32 28 26 24 22 22 21 21 20 20 20 20
我们可以想到哪个物理量?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比热容:表示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比热容越大,其吸、放热能力越强.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卫生纸外,还应保持水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
材料 t/min 0 5 10 15 20 25 35 45 55 65 80 95 110 125 140 155 170 195
泡沫塑料 T1/℃ 80 72 64 59 54 49 45 41 37 33 29 26 24 22 21 20 20 20
卫生纸 T2/℃ 80 65 56 48 42 37 32 28 26 24 22 22 21 21 20 20 20 20
质量
初温
水的热量如何计算?
热量Q=cm(t-t0)
【分析与论证】
(2)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好坏可以通过降低相同温度时,比较___________来判断.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1组实验中的热水从80 ℃降到24 ℃约用时110 min,第2组用时________min,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____________.
材料 t/min 0 5 10 15 20 25 35 45 55 65 80 95 110 125 140 155 170 195
泡沫塑料 T1/℃ 80 72 64 59 54 49 45 41 37 33 29 26 24 22 21 20 20 20
卫生纸 T2/℃ 80 65 56 48 42 37 32 28 26 24 22 22 21 21 20 20 20 20
降温时间
65
泡沫塑料
降低相同温度,用时较长
(3)分析表中数据,你还有什么新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小明夏天到集市上买菜,看到卖鱼摊位上,都有一些泡沫
塑料盒子,里面放着冰块和鱼,请你解释一下使用泡沫塑料
盒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t/min 0 5 10 15 20 25 35 45 55 65 80 95 110 125 140 155 170 195
泡沫塑料 T1/℃ 80 72 64 59 54 49 45 41 37 33 29 26 24 22 21 20 20 20
卫生纸 T2/℃ 80 65 56 48 42 37 32 28 26 24 22 22 21 21 20 20 20 20
因为泡沫塑料盒的保温性能好,夏天用泡沫塑
高温物体降温速度先快后慢(或水
与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温度降低的速度越快,或实验时的室温约为20 ℃)
料盒装鱼使鱼保持低温,从而不易变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